汉武帝送了十车好肉,为何霍去病宁愿放臭也不吃?

张同学带你看地球 2024-07-27 22:41:05

序章

霍去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卓越的军事才华和战略目光受到广泛赞誉。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他对汉朝的边疆稳定和民族尊严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事迹更是激发了后代人们的奋斗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提及霍去病,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引路人——汉武帝。一日,汉武帝如同往常前往姐姐平阳公主府,其间汉武帝欣赏了一名美丽的侍女,与她共度良宵。然而这次浪漫的夜晚,却为大汉带来了三位杰出的将军,因为这位侍女名叫卫子夫,不久后,卫子夫被汉武帝带回宫中,并深受宠爱,不久后,她为汉武帝生下了皇子刘据,母凭子贵。

卫青的崛起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中国西汉时期军事家,民族英雄。卫子夫很快取代了原皇后陈阿娇,成为新的皇后,卫子夫得宠后,卫氏家族也随之崛起。于是,汉武帝提拔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为亲信,并让他掌管羽林军。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匈奴南侵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与李广、公孙贺、公孙敖分四路征讨匈奴。卫青首战果敢冷静,深入敌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700人,取得胜利,其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返。此役是汉初以来,汉军首次主动出击击败匈奴。汉武帝欣喜若狂,立即封卫青为关内侯,并给予丰厚赏赐。此后,卫青三次出塞,三次击败匈奴,战果日益丰硕。其中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卫青率精骑南下,包围白羊王、楼烦王,活捉匈奴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控制了河套地区。随后,汉武帝迁徙十万百姓,在河套地区设立朔方郡。朔方郡的设立,不仅消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还成为了汉朝进攻匈奴的战略基地。从此,匈奴的软肋暴露在汉朝骑兵的矛尖之下。此战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功不可没,因此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元朔五年前(公元前124年)春,卫青率3万骑兵从高阙出发,突袭匈奴右贤王主力,斩首数千人,俘虏男女15000余人,牲畜达到千百万头。汉武帝得知战报后,立即派人授予卫青大将军印绶,他的三个儿子尚在襁褓之中,却均被封为侯爵,至此,卫青的军功和富贵都达到了顶峰。此时的卫青已位居丞相之上,全国兵马皆受其节制。

汉武帝的烦恼——如何彻底击败匈奴

然而,如同盛夏极热之后,龙卷风起,匈奴人逐渐察觉到荣辱不败的卫青也并非无敌。汉初之际,正值国穷势弱,马匹奇缺,与机敏快速的匈奴相抗难度颇大。为此,汉朝采纳修建长城,以守为主的策略,汉军据此依托边塞固城,静观其变。在此背景下,擅长内线防守的韩安国、李广、程不识等将领崭露头角,成为国家边塞的坚实支柱。然而,此种战法仅能治标,无法治本。常言道,防贼千日,总有疏忽之时,一旦疏忽,便需以数千乃至数万边民的生命为代价。面对如此被动的局势,汉武帝深感不满,于是在朝会上引用《左传》中的名言,高呼“寇可往,我亦可往”。自此,汉武帝坚定了主动出击匈奴,根除侵略源头的决心。然而,由内线转向外线作战并非易事。大漠茫茫,汉朝军队极易迷失方向,当时别说GPS,甚至连指南针都未发明。因此,汉军只能依赖不甚可靠的地图,在沙漠和草原中寻找匈奴人的踪迹。卫青领军打仗时十分重视军种间的协作配合,每次出战前都会召集各路将领商议并部署作战计划。在战斗过程中,卫青会首先利用战车在战场上建立起坚固的营垒,然后将部队中最强的前锋部队布置在营垒前方,骑兵部队居中,步兵部队居后。这样一来,整个部队便能形成一个贯连紧密的铁轱辘,将前后左右等各个军种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战斗中,卫青会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部队的部署和战术。一旦发现敌人的踪迹,卫青会立即下令全军出击,将敌人包围在营垒之中。在营垒后方,卫青会布置大量的弓弩手,利用弓箭的远程攻击能力,抵挡住匈奴骑兵的首次冲击。在敌人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时候,卫青会命令营垒内的骑兵部队迅速出击,对敌人进行猛烈的攻击。骑兵部队的快速移动和强大的攻击力,能够迅速瓦解敌人的防线,将其彻底击败。正是因为卫青在战斗中注重军种间的协作配合,灵活调整部队的部署和战术,才使得他能够在战场上屡次获胜,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卫青的战法逐渐显露出疲态,很难有效地重创敌人。匈奴人经过多次尝试,发现自己在正面战场上确实难以战胜卫青。若是继续坚持,只会浪费更多的兵力和物资。难道真的无法战胜吗?匈奴人心中已经开始有些怀疑。既然如此,为何不选择逃跑呢?

事实上,匈奴并无汉朝那样的防御工事,故汉军虽深入大漠,却无法控制敌境,就算战胜也无法占领其地。反之,如找不到敌军主力,汉军损失将会极为惨重,这是由于攻打匈奴的供需不对等导致的。汉军出征需要大量物资保障,粮草运输所耗人力物力堪称巨额,哪怕击败匈奴,也难以弥补出击成本。毕竟,匈奴贫穷得只剩牛羊,若汉军出击,必须找到敌人并将其消灭,以确保其不再侵犯汉朝边境。若汉军出击无功而返,即使未有人员伤亡,也是一种失败。毕竟,汉朝投入大量粮草、马匹和军饷,却未能获得相应回报,这无疑是一笔亏本生意。而匈奴正是希望卫青陷入这种困境。元朔六年,即公元前123年春,卫青指挥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及李沮六将,分六路大军,自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然而匈奴早已得知情报,主力部队闻风而逃。此役中,汉军虽声势浩大,仅斩获数千人,仍未能消灭匈奴主力。更甚者,匈奴诱敌深入,全歼汉朝大将苏建赵信所部三千余骑,苏建仅身逃回大营,赵信则率军投降。此次出击令汉武帝颇为失望,他未如往常般奖赏卫青,仅因其失去两将军及翕侯赵信,战功不多,仅赐予卫青一千金。对于富贵至极的卫青而言,这点黄金实在微不足道。

霍去病:卫青外甥,汉武帝的希望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是卫子夫妹妹的私生子,同样是卫青的外甥。在卫子夫和卫青得势后,霍去病也享受到了尊贵的待遇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率军攻击匈奴,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他的法子是采取轻装简从,快速突袭的战略,让匈奴人措手不及。同时,他还激励将士奋勇杀敌,赢得了全军上下的尊重和敬仰。汉武帝认识到,要想彻底打败匈奴,就必须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他决定让霍去病担任主帅,率军攻击匈奴的腹地。霍去病不负众望,在漠北之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匈奴的主力。霍去病的胜利让汉武帝倍感欣慰,也让他对卫青的策略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他认识到,只有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才能彻底打败匈奴,保卫汉朝的安全。

霍去病:中国古代第一位冠军侯的崛起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应汉武帝之命,到其舅父卫青的部队进行锻炼。作为骠姚校尉,霍去病率领800名精锐骑兵。这场战役中,霍去病没有遵循舅舅卫青稳健的战术,而是独立作战,追击敌人。霍去病的800骑兵行动迅速,寻找匈奴右贤王,悄然进入敌营。然后,霍去病挥舞长矛,给予敌人快速而猛烈的打击。短短时间内,2200多名匈奴士兵丧命,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官,以及斩杀了匈奴单于伊稚斜的祖父籍若侯产,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此次战役中,霍去病功绩卓著,成为此次征战中的亮点。看完战报后,汉武帝欣喜若狂,称赞道:“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于是,他下令将南阳郡穰县的庐阳乡、宛县的临洮合并为一个新县城——冠军县。霍去病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第一位冠军侯。仅仅两年后,汉武帝再次召见霍去病。皇帝交给霍去病一项新任务——夺取河西走廊。为此,汉武帝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相当于全国军队的二把手,并赐予他一万精锐骑兵,要求他务必完成任务。在公元前119年的一场征战中,年轻的霍去病再次展现出他的超凡领导能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此次战役发生在中国的西北部,霍去病率领汉军与匈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大漠中,霍去病带领着他的军队,穿越了西羌与匈奴的交界地带,迅速抵达匈奴的浑邪休屠部落。在这场战役中,霍去病展现出了他惊人的速度和精准的判断力,他仅用六天时间,行军千余里,斩获敌首8960级,擒获浑邪王子。在这场战役中,汉军几乎无损,凯旋而归。霍去病的胜利不仅为汉朝赢得了荣誉,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史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霍去病河西之战

正当匈奴士兵们刚从恐惧中恢复过来,还没来得及处理伤口之时,霍去病如同疾风骤雨般卷土重来。这次战役中,霍去病原计划与合骑侯公孙敖共同对抗匈奴,然而关键时刻,公孙敖未能按时到达战场,明显是因为迷失方向。然而霍去病展现出卓越的临场应变能力,决定独自发起进攻。

霍去病通过掠夺敌人粮草作为补给,迅速推进,击败了敌军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蔚等众多将领,共计俘虏2500人,斩首30200级,生擒五位国王及贵族69人,官员63人。匈奴在河西走廊的统治地位遭受沉重打击,单于对此极为不满,欲将浑邪王召至王庭处死。浑邪王走投无路,只能选择向霍去病投降。然而在投降当天,浑邪王手下部分士兵不愿投降,试图逃离。危急时刻,霍去病果断行动,率领部队冲入匈奴阵营,斩杀8000多人,剩余4万匈奴士兵只得乖乖投降。霍去病押解着庞大的降兵队伍,安全返回长安。河西之战,成功切断了匈奴的右臂。为了压制匈奴的气焰,提升汉军信心,汉武帝为这四个郡命名为“威武”、“张掖”、“酒泉”、“敦煌”,至今仍沿用不变。河西之战后,霍去病声名鹊起,成为西汉政坛新星。许多原本追随卫青的人都转向了他。尽管如此,霍去病并未因此骄傲自满,始终尊重舅舅,两人关系依旧如初。此时的霍去病年仅19岁。

河西之役结束后,汉武帝决定向匈奴展开全面反击。当时匈奴单于听从汉朝降将赵兴的建议,将王庭迁移至极寒之地——漠北。然而,这样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是否能阻挡汉军的脚步呢?出人意料的是,汉武帝选择了主动出击。他精心挑选了10万精英骑兵以及数十万的步兵,准备展开这场前所未有的漠北战役。他对霍去病充满期待,不仅将他封为冠军侯,还将许多果敢善战的将领都赋予了霍去病的指挥权。而且,霍去病的营帐被设置在最前线,也表现出了汉武帝对他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按原有计划,霍去病将率领精锐骑兵,直捣匈奴单于的大营,擒获这位元凶首脑,而卫青则负责保护单于侧翼的右贤王。然而,由于情报失误,“卫、霍之争”的战略目标出现了错位。结果,卫青遭遇到了单于主力军,而霍去病则追捕右贤王。随着战斗的号角吹响,汉朝名将霍去病的风采再次展现出来。

霍去病缘何婉拒汉武帝好意

在与匈奴大军交锋前夕,汉武帝特地命人为他精心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并派遣御膳房的厨师跟随左右,为他烹饪佳肴,全力以赴保证他的饮食需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霍去病并没有动用这些美食,而是将它们全部丢弃在大草原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霍去病的战术特点。他善于采用快速突击的方式,这种战术使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深受汉武帝的喜爱。而对于闪电战来说,过多的物资和装备只会成为负担,影响行军速度。因此,霍去病选择轻装上阵,尽可能减少负重,以便更快地接近敌军,从而获得更多的补给。据史书记载,霍去病在战争中常常不依赖后方的补给,而是通过抢夺敌军的物资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减轻后勤压力,还可以提高部队的机动性,更好地适应战场环境。其次,霍去病的行为也是对《孙子兵法》中的名言“智将务食于敌”的实践。在追击右贤王的过程中,霍去病为了达到突袭的效果,不得不舍弃那些美味佳肴,转而从敌人那里获取所需的食物。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霍去病并不是一个挑剔的将领。他和普通士兵一样,愿意吃匈奴人的牛羊。但是,由于汉武帝赐予的美食已经变质,无法食用,所以他才决定将其丢弃。我们都知道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但关于他为何年纪轻轻便离世的原因,历史学家们对此众说纷纭。有部分学者认为,这可能与他在战争中过量摄入患病牛羊肉有关。然而,这个观点引发了一些疑问:如果霍去病不食用这些肉类,为什么他没有把它们分发给下属士兵享用呢?事实上,霍去病并未擅自使用皇帝所赐予的物资来博取个人声誉和回报。如果他这么做了,那无异于利用公共资源来建立私人关系,这无疑是对皇权的挑战,也违背了作为臣子应有的道德准则。因此,尽管霍去病可能面临着食物短缺的问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没有滥用权力。在短短五年间(公元前 123 年至公元前 118 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成功打败了十一万匈奴士兵,赢得辉煌胜利,这一成就可谓前无古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霍去病还击败了众多匈奴高级官员,使得匈奴经济遭受重创,为保卫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霍去病的生命却短暂而珍贵。他于公元前 117 年去世,年仅二十四岁。尽管如此,汉武帝依然怀念他,并给予其极高的哀荣,例如行军千里为其送别的敬意和修筑祁连山模样的坟墓等。霍去病的离去令人惋惜,但他留下的霍光兄弟则继续续写他们的传奇。霍光在后来的日子里成为了汉代的大将军,如同他的两位先辈霍去病和卫青一样,成为世人眼中的英雄。考虑到其惊人的战绩以及保卫祖国的决心,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如果霍去病未能过早离世的话,他是否能成为真正消灭匈奴的英雄呢?答案不得而知,只能期待时间揭示更多真相。不幸的是,公元前 91 年爆发的巫蛊之祸,导致了汉武帝妻子及太子等人的死亡,而霍家作为卫皇后的支持者,却得以幸免。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霍去病在汉武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即便他早已离开。然而,距霍去病辞世二十六年后,即公元 91 年,爆发了巫蛊之祸。这次事件给汉武帝最器重的大臣之一霍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使得卫青的后代以及卫皇后相继遇害。然而,正是因为霍去病在汉武帝心中的特殊地位,使得霍家得以幸免于难。综上所述,霍去病的一生充满了荣耀和遗憾。他的英勇事迹和爱国情怀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之上,激励后人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它能带给您一些启示和思考。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将领,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订阅、点赞、转发,感谢大家的支持。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张同学带你看地球

简介:带你看遍世界美景,了解世界各国地理,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