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的浪潮里,朴树是自带 “疏离感” 的存在。从《白桦林》里忧郁的文艺青年,到《平凡之路》中看透世事的歌者,他用二十七年时间践行 “音乐至上” 的信仰,在流量速朽的时代,把 “笨拙” 活成了最锋利的音乐态度,成为观众心中 “永远年轻的音乐赤子”。
1999 年,朴树带着首张专辑《我去 2000 年》横空出世,《白桦林》《那些花儿》等作品以诗化的歌词、忧郁的旋律击中时代情绪。他穿着宽大的白衬衫,抱着吉他站在舞台上,眼神里藏着少年的迷茫与倔强,将 “城市游牧者” 的孤独感唱进无数人心里。《白桦林》MV 中,他在雪地里踽踽独行的背影,成为 90 年代文艺青年的集体记忆,也让他斩获 “中国原创音乐榜最佳新人”,奠定 “文艺民谣标杆” 地位。
2003 年《生如夏花》的发布,标志着朴树音乐风格的蜕变。同名主打歌用热烈的旋律包裹着对生命的思考,他用 “惊觉时光去疾” 的沙哑声线,唱出了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 的豁达。为了录制这首歌,他在录音棚里反复打磨三个月,甚至一度因压力过大陷入抑郁,最终呈现出的 “高潮部分的气声颤抖”,成为华语乐坛的 “神级细节”。这首歌不仅横扫各大音乐奖项,更成为无数人青春里的 “生命宣言”。
此后多年,朴树选择远离聚光灯,在创作低谷中寻找自我。2014 年,他为电影《后会无期》创作的《平凡之路》意外爆红,这首 “和解之歌” 用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的歌词,道尽了成年人的沧桑与释然。他在 MV 中戴着墨镜驾车行驶的画面,被解读为 “与世界和解的温柔姿态”,歌曲上线后播放量破亿,甚至登上春晚舞台,让新一代听众认识了这个 “把岁月唱成诗” 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