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泣尤其是年幼孩子的哭泣,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之一,也是为人父母者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最为熟悉的孩子出生时的大哭,大家常用“呱呱坠地”来形容,这是孩子用哭声来昭示自己的到来。在每个年龄阶段,孩子哭泣背后的含义都不尽相同。当我们分龄读懂孩子哭声背后的秘密之后,再次面对孩子的哭泣,完全可以放下内心的焦虑和害怕,更加坦然地做好应对。
01 分龄读懂孩子哭声背后的秘密,引导才能有的放矢很多父母之所以对孩子的哭泣感到焦虑和害怕,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习惯了用大人的不安情绪和疼痛感受去理解孩子的哭声,以为孩子哭泣就是在受苦受难。实际上,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哭泣,都有不同的表达含义。这里重点以3岁以前的孩子为例来说明。
一、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
哭实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有专家认为,由于新生儿对外界敏感,尤其是在洗澡和换尿片的时候特别敏感,会时不时地哭上几声。对新生儿来说,只要没有生病发热等症状,多哭就是多运动,是宝宝们特有的“运动”方式。妈妈的应对方法就是在给宝宝洗澡换尿片的时候更温柔一些,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这样宝宝自然会减少哭的情况。
二、3~6个月的宝宝。
他们想要表达的需求开始越来越多,但此时他们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只能用哭声来表达需求了。比如他们会用哭声来表达想要吃奶、想要妈妈抱抱等需求,或者是在感到不舒服、受到惊吓、被打扰后感到烦躁及生病了的情况下特别爱哭。
三、6个月的宝宝。
孩子开始进入语言学习的高度发展期,父母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正确表达,以此减少他们用哭来引起父母注意的倾向。比如尽量多和宝宝说话,说话时可以相应伴随着手势和表情;多用问句询问宝宝,然后对宝宝说“对吗?对就跟妈妈点点头”等等,以此引导宝宝学会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身需求。通过这样的耐心引导,宝宝慢慢地就会用语言和表情来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四、1岁的宝宝。
父母要尽可能地鼓励和引导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当孩子用语言表达时,父母要及时地回应孩子,这种及时回应会让孩子意识到,原来说话要比哭泣更能让父母理解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孩子自然会减少哭闹的习惯。
五、2岁的孩子。
他们大都开始进入自我意识萌发期,有些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孩子很热衷于用包括哭在内的各种方式向父母说“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必要的耐心;二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好情绪来中和孩子的坏情绪;三是要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有规则意识的孩子,就不会轻易地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六、3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因此,强化已建立起来的规则意识很重要。比如,教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和绘本;提醒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培养孩子基本礼仪;引导孩子不随意在公共场所哭闹等等。
当我们读懂了不同年龄段(3岁前)孩子哭声背后秘密的时候,就能有的放矢地采取合适、合理的方法来得体应对孩子的哭泣。
02 秘诀之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减少孩子哭泣的重要前提现实中,那些特别爱哭的孩子除了性格方面的问题之外,大多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培养好,导致他们不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可见,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减少孩子哭泣的重要前提。
因此,父母想要改变孩子爱哭的习惯,需要做对以下这三件事:
第一,要让孩子明白哭闹并不能让他达到目的。
父母要引导孩子充分认识到:只有合理清晰地语言表达,才能让父母明白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这样才能有助于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第二,父母要改变自己应对孩子哭闹的过激态度。
在面对孩子不够理智而大哭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合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绝不可以用包括武力在内的强硬手段来制止孩子的哭闹,比如对孩子大叫:“不准哭,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等等,这些做法并不利于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相反,还会给孩子带来自己没有被父母重视和接纳的感受,使得孩子产生更大的挫败感,更会想哭,会误以为只有靠闹情绪才能解决问题,孩子以后甚至会发展到只要一遇到困难或不如意的事情就要哭闹,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父母要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减少孩子哭泣的重要前提。
经常用语言来沟通的孩子,哭闹的频率就相对要少得多;而经常哭的孩子恰恰就是语言表达成为他们的弱项,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孩子只好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当孩子的表达能力较强,孩子意识到能用话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当然就不会用费神费力的哭闹方式来表达需求了。
从中我们还会进一步发现,3岁前如果孩子使用语言的意愿、能力和习惯等没有得到父母的鼓励和强化,那么他们的情绪就容易波动,会更倾向于用哭闹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等到进入幼儿园时,他们就会出现因为害怕说话、性格过分内向而无法融入集体状况。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训练孩子未来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等,这是正确应对和处理婴幼儿时期哭泣的方式。
03 秘诀之二:引导孩子养成用“说”的模式来表达意见或要求的习惯父母必须要改变自己对孩子哭闹的反应方式。孩子哭闹是情绪发泄,这时父母应该用理智来应对,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失去了耐心。正确应对方式应该先以平静的态度让孩子停止哭泣,让孩子大胆说出哭泣的理由,然后立即且认真地处理好孩子告诉你的问题或要求,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只要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要求,就不需要再用其它方式来表达,也就是能用“说”的模式就不要用“哭”的模式。
反之,一旦孩子习惯于用“哭”的方式来向父母提出要求,父母并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因为这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我用哭闹的方式也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因此,父母要改变这种错误方式,重点引导孩子养成用“说”的模式来提出自己要求的习惯。当孩子有了用“说”表达要求等的习惯时,他们就不会再用“哭”的方式来无理取闹了。
如果孩子“说”的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时,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哭泣时可以分别采取冷处理等方式。父母无须用太多负面语言来评价孩子的不当行为,也无须急于讲什么大道理来纠正孩子的错误。
相反,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比如抱抱孩子、给孩子说一些安慰的话,但最终的着眼点是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还是要让孩子回到用“说”的方式而不是用“哭”的方式来表达的轨道上。如果这种方式还是不管用,就要启用“暂停”模式,比如把孩子带到没人的地方安静一会儿,孩子自然也能很快恢复正常情绪,
结语每个爱哭的孩子的背后其实都有他们自己的小秘密,父母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情况,分别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引导孩子养成用‘说’的模式来表达需求”这两大方面,来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孩子爱哭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