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清末著名的爱国诗人,七绝4首情景交融,文字清丽富有韵味

火云上有诗词 2024-08-29 21:31:00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诗人、教育家和抗日护台的民族英雄。他原名秉渊,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今苗栗县铜锣湾)。25岁应福州乡试中举人,26岁赴京会试考中进士,成为我国历史上台湾籍有数的著名进士之一。

丘逢甲一生共写过5000余首诗,传世的现尚有3000余首,其中“怀台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的诗都是有感而发,情深意切,绝无无病呻吟之弊,故能辗转传抄,广为传诵。即使在100余年后的今天,人们读他的诗集,仍能激发爱国热情。他的诗文曾获得诸多学者高度的评价,如钱仲联曾评其《岭云海日楼诗钞》曰“七律一种,开满”。

丘逢甲的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他不仅是台湾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台湾人民为了纪念他,开办了“逢甲大学”。他的著作被后人收集在《丘仓海先生文集》中,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他一生的宝贵资料。

微雨(丙申) 晚清 · 丘逢甲

微雨轻云扫墓天,东风消息又经年。

棠梨花发千林雪,独对春山意惘然。

“微雨轻云扫墓天”,开篇即以“微雨”与“轻云”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扫墓天”三字,不仅点明了时节(清明前后,常有细雨绵绵),也隐含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微雨与轻云交织,如同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情感,缠绵而细腻。

“东风消息又经年”,这里的“东风”既指春风,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又经年”三字,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岁月匆匆、往事如烟的无奈。

“棠梨花发千林雪”,此句以棠梨花的盛开比喻为千林之雪,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一片洁白的景象。棠梨花的洁白无瑕,与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尚相呼应,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清新脱俗的气息。然而,在这美丽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诗人深深的孤独与寂寞。

“独对春山意惘然”,诗人独自面对春山,心中充满了迷茫与惆怅。这里的“独对”二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意惘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面对大好春光,诗人却无心欣赏,反而被一种莫名的忧愁所笼罩,这种情感上的反差,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深沉。

《微雨(丙申)》一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与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丘逢甲在特定时空中的心境变化。诗中既有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欣赏,也有对人生迷茫的深刻反思。

李花(丙申) 晚清 · 丘逢甲

蛎粉墙西易夕阳,讨春消息为春伤。

李花开落东风里,惆怅离人自断肠。

“蛎粉墙西易夕阳”,开篇即以“蛎粉墙”与“夕阳”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蛎粉墙,或指以蛎壳粉刷的白墙,给人一种质朴而淡雅的感觉;而“易夕阳”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傍晚的降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基调。

“讨春消息为春伤”,这里的“讨春消息”可以理解为寻找春天的踪迹或信息,但“为春伤”却透露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复杂情感。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因此而感伤,或许是因为春天的美好触动了他对逝去时光或离人的思念。

“李花开落东风里”,这一句将视角转向了李花,以李花的开落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李花在东风中绽放又凋零,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也隐含了岁月无情、美好易逝的感慨。

“惆怅离人自断肠”,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面对李花的开落与东风的吹拂,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与离愁,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因离别而心痛欲绝的离人。这里的“自断肠”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李花(丙申)》一诗通过描绘李花的开落与东风的吹拂,寄托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与对离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欣赏,也有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哀叹;既有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也有因离别而生的惆怅与悲伤。

春愁(丙申) 晚清 · 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难遣强看山”,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心境——春日的忧愁难以排遣,却仍勉强自己去看山赏景。这里的“强看山”三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他试图通过欣赏自然美景来转移注意力,但内心的忧愁却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往事惊心泪欲潸”,这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忧愁的根源——对往事的回忆。这里的“往事”很可能指的是台湾被割让给日本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创伤。诗人回忆起这段历史,心中充满了震惊、悲痛与愤怒,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

“四百万人同一哭”,这一句将个人的悲痛上升到了整个民族的层面。诗人以“四百万人”来代指台湾同胞,表达了他们共同面对这一历史悲剧时的悲痛与无奈。这四百万人同声一哭,不仅是对失去家园的哀悼,更是对侵略者暴行的控诉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年今日割台湾”,这一句是对历史事件的直接回顾与铭记。诗人以“去年今日”为时间坐标,清晰地指出了台湾被割让的具体时间,表达了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记忆与无法忘怀。同时,这一句也暗含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忧虑与期待。

《春愁(丙申)》一诗以春日为背景,以诗人的个人情感为线索,通过回忆历史、表达悲痛、共鸣民族情感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是对历史悲剧的沉痛反思,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期许。丘逢甲以诗为剑,以笔为枪,用自己的才情与热血书写了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佳作。

春寒(己亥春、夏) 晚清 · 丘逢甲

宝帐春寒夜不眠,卸妆入坐绮窗前。

玉屏花影珠帘月,一勺香泉浸水仙。

“宝帐春寒夜不眠”,开篇即以“宝帐”和“春寒”两个词,营造了一个既奢华又略带寒意的春夜环境。宝帐,象征着室内的富丽堂皇;春寒,则点明了时令与气候特点。而“夜不眠”三字,则直接揭示了主人公因某种原因(可能是思绪万千,也可能是春寒侵扰)而无法入眠的状态。

“卸妆入坐绮窗前”,这一句将焦点转向了人物。女子已经卸妆,准备就寝,但却并未直接躺下,而是选择坐在绮窗之前。这一动作,既体现了女子的优雅与从容,也暗示了她内心的不平静或有所期待。绮窗,以其精美的装饰,进一步烘托了室内的雅致与女子的高洁。

“玉屏花影珠帘月”,这一句通过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玉屏之上,花影摇曳;珠帘之外,月光皎洁。玉屏与珠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与层次感,也寓意着女子内心的纯净与高贵。而花影与月光,则仿佛是大自然对女子的温柔抚慰,为她带来一丝慰藉与宁静。

“一勺香泉浸水仙”,这一句以“香泉”与“水仙”为喻,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香泉,象征着清澈而芬芳的源泉;水仙,则以其高洁与清雅著称。诗人将女子比作水仙,被一勺香泉所浸润,既表达了对女子美好品质的赞美,也寓意着她在春寒之夜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慰藉。同时,“一勺香泉”也暗含了女子内心的纯净与深邃,如同那清泉一般,清澈见底,却又深不可测。

《春寒(己亥春、夏)》一诗以春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展现了女子在春寒之夜中的静谧与美好。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表达了对春夜美景的赞美与欣赏,也寄托了诗人对女子美好品质的赞美与向往。丘逢甲以诗为媒,以情为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心魄的春夜画卷。



0 阅读:11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