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积懒成笨”说得这么对?看完你就明白了。

爱宝时光铺 2025-03-13 15:59:56

小李的儿子小刚是班上的学霸。

小学的时候,小刚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不论是语文还是数学,他都能轻松拿到高分。

邻居们都羡慕不已,纷纷向小李讨教教养孩子的秘诀。

小李呢,也总是笑着摆摆手,一脸得意地说:“还不是孩子有天赋,我可没少操心。”

聪明孩子为何容易“积懒成笨”?

但上了初中后,小刚的成绩却急转直下。

曾经那个不用费力就能考满分的孩子,现在面对数学题目时只会皱着眉头。

这让小刚的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小李在心里疑惑着,小刚小时候那么聪明,怎么到了初中,突然就什么都不会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聪明的孩子因为小学学习轻松,常常会在心里形成一种“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但初中的学科显然不是靠“天赋”就能搞定的。

题目更难,知识面更广,学霸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但这些聪明孩子们早已经习惯了“吃老本”,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或者根本不会那样去学习。

就像小刚,他在小学时总是轻轻松松就能拿高分,从未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和挑战,所以一遇到困难,他就觉得自己不行,越是遇到不会的题,就越不想去研究,成绩自然会越来越差。

最终,这些聪明的孩子,如果不及早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很可能会“积懒成笨”,让过去的聪明才智都逐渐消失殆尽。

家长的好心“助攻”竟成害孩子的温床

再说说我的朋友阿伟,他对儿子的学习可真是上心极了。

每天放学回家,阿伟都会问儿子今天学了什么,作业写完了吗,需不需要他帮忙辅导。

但阿伟的儿子,对这些问题总是漫不经心,家里的作业也总是拖拖拉拉的。

特别是到了初中,阿伟发现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后,书包一扔,就倒在沙发上打游戏。

阿伟急得不行,每天都要逼着儿子去写作业,但效果却越来越差。

直到有一天,他在家大发脾气:“你再不写作业,信不信我打断你的腿!

”结果儿子只是抬起头,幽幽地说:“爸,求求你别打我,你快点帮我写吧……”

阿伟这下子彻底傻眼了。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过度关心,反而害了孩子。

孩子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根本无法独自应对初中的繁重学习任务。

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出于好心包办了他们的学习任务,结果却让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让他们一旦进入初中这样需要独立学习的环境,便无法适应,只能选择“摆烂”。

所以,家长们,别再把过度的关心,变成害孩子的元凶了。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家长的“兼职工作”。

拖延症:成绩滑坡的幕后黑手

说到拖延症,这种毛病在学生中可以说是普遍存在。

再比如我的另一个朋友莉莉,她是个标准的拖延症患者。

她的书桌上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草稿纸、笔记本、课本,一片狼藉,每次做作业,都拖到半夜才开始动手。

每次考试前,她总是临近考试几个小时才开始复习,总是对自己说:“再玩五分钟就复习”“先刷个视频放松一下”。

结果呢,每次考试她都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成绩自然也就不理想。

老师劝她别拖到最后一刻才写作业,效率太低,但莉莉总是摆摆手说:“老师你放心,我已经习惯了‘临时超常发挥’!

”老师无奈地摇摇头,说:“你发挥得再超常,也拯救不了你的成绩……”

拖延症短期内似乎给人带来了舒适,但长期来看,只会让人成绩下滑、生活变得一团糟。

特别是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如果再继续拖延下去,最后只会让自己的成绩越来越差,自己也会越来越焦虑。

破局之道:如何摆脱“积懒成笨”的困境?

既然问题已经找到了,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其实方法也并不复杂。

要把学习当成一件“必须做”的事,而不是“想做就做”。

有时候,动力不是等来的,而是学出来的。

逼自己进入状态,习惯自然会养成。

学会时间管理。

每天固定时间学习,娱乐和学习可以并存,但不能一团糟。

每天放学回家,先完成学习任务,再去娱乐,这样既不会有负罪感,也能保证学习效率。

放下“天赋论”的幻想。

不要再幻想自己是个天才,学习如果不努力,天赋也会“过期”。

比你聪明的人都比你努力,你凭什么不掉队?

说到底,学习这件事,与天赋关系不大,和勤奋关系很大。

那些名校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聪明,而是比你更能吃苦、更会坚持。

总结起来,只要愿意放下懒惰,调整学习态度,任何时候都可以逆风翻盘。

不要等到成绩一落千丈,再感叹自己怎么变笨了。

其实,你并不是变笨了,而是“积懒成笨”了。

通过这些方法,相信孩子们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重新找回曾经的聪明与自信。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各位家长和学生一些启发,帮助他们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不再因“积懒成笨”而迷失方向,从而走向成功。

0 阅读:8
爱宝时光铺

爱宝时光铺

聚焦宝宝成长,一站式育儿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