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活力,推动产业新发展​

景哲说三农 2025-03-28 07:35:19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活力,推动产业新发展;冬季大棚种玉米不简单,温湿度调控得精细,模拟自然好生长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农业的发展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养,正如同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推动着农业产业向着新的方向蓬勃发展。

以往,农村里的农业生产大多遵循着传统的模式。老一辈的农民靠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在土地里辛勤耕耘。他们的经验固然宝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模式渐渐显露出一些局限性。比如在应对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市场上瞬息万变的需求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新型职业农民则不同,他们就像是农业领域的新生力量。这些新型职业农民,有的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有的则是有着创新思维,敢于尝试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从技术层面来说,新型职业农民更懂得科学的力量。就拿冬季大棚种玉米这件事来说,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传统的露天种植玉米,靠的是自然的阳光雨露,农民们根据多年的经验判断大概的播种和收获时间。可大棚种植玉米不一样,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冬季的气候条件恶劣,温度低、光照时间短,这些都是不利于玉米生长的因素。这时候温湿度的调控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我们先来说说温度的调控。在冬季大棚里,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玉米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如果没有精准的控制,玉米可能就会出现生长缓慢甚至冻伤的情况。不像在适宜的季节里露天种植玉米,虽然也会有温度变化,但总体上是在玉米能够适应的范围内。而大棚里,温度就像是走在钢丝上,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持。有些农户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只要大棚能保暖就行,于是就一股脑地把温度调得很高。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玉米在过高的温度环境下,呼吸作用会过强,消耗过多的养分,反而长不好。正确的做法是要根据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来调整温度。就像玉米刚播种的时候,需要的温度相对低一些,这样有利于种子发芽扎根;而到了生长旺盛期,又需要相对高一点的温度来促进植株的生长。

再看看湿度的调控。湿度同样是个精细活儿。大棚里的湿度如果过高,很容易滋生各种病菌和害虫。这就好比一个小房间里住的人太多了,空气不流通,疾病就容易传播一样。对比露天种植,虽然在湿度上也会有变化,但大棚的环境相对封闭,湿度的控制难度更大。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玉米的叶片可能会发黄、发霉,影响光合作用。而湿度太低呢,玉米又会缺水,叶片变得干枯。所以要不断监测大棚里的湿度情况,适时进行通风或者浇水等操作,来模拟自然的湿度环境,让玉米能够良好地生长。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壮大,就像是为农业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们不仅仅关注像冬季大棚种玉米这样的生产技术细节,还在经营理念上有着革新。传统的农业生产往往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新型职业农民则更倾向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他们整合土地资源,采用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技术,形成产业集群。这样一来,在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时,就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能够凭借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应对。

而且,新型职业农民还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只等着收购商来收粮收菜。而是通过网络平台,把自家的农产品直接推向市场。就像一些年轻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学会了直播带货,把大棚里新鲜的玉米或者其他农产品展示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这和以前只能在本地集市上售卖相比,市场的范围大大扩大了。

从整个农村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就像是一股清泉,注入其中后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他们带来了新的种植、养殖品种,一些原本在本地没有种植过的作物因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引进而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这不仅丰富了本地的农产品种类,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农业产业链上,新型职业农民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推动了农产品的深加工,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以前可能一颗玉米就只能卖几毛钱,但经过深加工制成玉米粒罐头、玉米饼等食品后,价值就翻了好几倍。

再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新型职业农民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做法。他们更加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土壤肥力的保持。与传统的过度依赖化肥的做法不同,新型职业农民会采用轮作、间作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结构。他们还懂得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和过去那种只追求产量而不顾土地长远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农村社会层面,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兴起也对乡村的振兴有着深远的意义。他们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以前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向往城市的生活,而如今看到在农村也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就开始回来投身农业。这对于改善农村的人口结构,传承农业文化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要让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在一些地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有相关的培训课程,但内容可能不够深入、全面,不能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还有就是,在资金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在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新技术等方面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有时候他们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这就像是一辆车有着强劲的发动机,但却没有足够的燃油,难以全速行驶。

要想让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持续健康发展,为推动农业产业新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投入,完善培训体系,提供更加实用、前沿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资金方面,要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拓宽新型职业农民的融资渠道,让他们的创业之路更加顺畅。

冬季大棚种玉米只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小小缩影,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养却是关系到整个农业产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只有重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相关的支持体系,才能让这股新鲜血液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更好地流淌,推动农业产业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仅是为了农业的发展,更是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