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的北方村庄,白雪皑皑,一派寂静。68岁的刘秀兰,再次回到了这个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落。可是,这一次的回家,却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温暖与团聚。女儿张丽不再热情,每次电话中都敷衍以对,回到她家过年的邀请也只是暂居几日,然后匆匆送回村。为什么,这么懂事的孩子,突然变得如此疏离冷漠?
秀兰曾经引以为豪的家庭,是她多年来辛苦耕耘的结果。丈夫张大海是个勤劳朴实的好男人,尽管日子清苦,但一家人在村里勉力维持,也算温馨。儿子张建国憨厚老实,女儿张丽聪慧灵动,他们小时候的欢声笑语,至今还时常在秀兰的耳边萦绕。
但那温馨生活的画面,似乎定格在了某个时刻。
秀兰和张大海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次城里过年会是一次久违的温暖团聚。但从进入女儿家起的那一刻,她就隐隐感觉到,这股子热闹里藏着某种难以言明的疏远与压力。饭桌上一切表面和气,但一些细枝末节总是让她心头不安——比如,女儿和女婿张小兰几次低声争辩;比如对她和丈夫的每一句关怀,掺着一丝机械。
秀兰尝试拨打女儿的电话,想问问究竟是什么事情隔在她们母女之间,但那头的张丽不是敷衍了事,就是直接挂断电话。这份冷淡的态度,仿佛她成了女儿的负担,而不是依靠。
后来秀兰无意间听到了女婿的一句低语:“让他们再住几天就算了,别耽误咱正事。”她开始明白了,自己可能不是这个温暖家庭的最好安排。
但是,为什么?那个从小明情知理的女儿,那个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小女孩,为什么现在连一句真心话都不愿讲了?
张丽到底藏着怎样的困惑?这背后的秘密又该如何揭开?
寒风呼啸,深冬里的屋内冰冷且孤寂。秀兰不禁回忆起那些温暖又幸福的从前,担忧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女儿温暖的笑容,她心里不断问自己:究竟,我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