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量身打造的战略规划,刘备三顾茅庐时的公元二零七年,自身实力非常弱小,只是客居荆州为刘表镇守北方城池的角色。虽然相对独立,但手里的兵不过数千,将领也只是关张赵等人。而此时的曹操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挟天子令诸侯成为天下最大的势力。此时的孙权在江东也已经经营了七八年,把江东六郡都收入了囊中。这时刘备的势力不到孙权的六分之一,跟曹操相比更是鸡蛋碰石头。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选择出山辅佐刘备,未出茅庐就定下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可以说诸葛亮是选择了一支潜力股,也可以说诸葛亮慧眼识潜龙,十二年后,刘备真的雄踞荆州三郡和益州全境,到此时为止,隆中对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刘备也是完全按照隆中对的规划来执行的。
隆中对的详细内容是占据荆州和益州后,联合东边的孙权,西边的戎狄,南边的南蛮,等到天下有变时,联合出兵,共同讨伐北方的曹魏。公元二一九年,刘备自领汉中王实力达到顶峰,可以说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了一半,只要等到天下有变就能从荆州和益州同时出兵,成就霸业。
但实际上刘备的操作是让关羽进行北伐,刘封孟达出兵上庸三郡,自己则在益州休养生息,这严重违背了隆中对的精神。这也最终导致关羽孤立无援失去荆州,再加上之后发生的连锁反应夷陵战役的失败,蜀汉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复兴汉室的能力。如果严格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在攻下汉中后集体休养生息一年,那么情况就会大有不同。
因为曹操在二二零年就去世了,这算是一个天下有变的节点。这时的曹魏处于权利交接的时期,虽然曹丕还是能顺理成章的掌握权力,但如果刘备选择在这个时候同时从益州荆州上庸三个方向出兵,那么对曹魏的威胁是巨大的。因为曹魏的主要防御对象是东吴,刘备出其不意的攻势会打个曹魏措手不及,一举取得战略上的胜利是很有可能的。
而且这样对防备东吴也是极其有效的,最起码不会出现切断后路的现象,只会倒逼着孙权从淮南方向找机会。所以说刘备的最终失败不是因为隆中对有问题,而恰恰是因为没有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来实施。
三分天下就是极限了,刘备统一不可能,他打不过魏,也打不过东吴,二分都不可能怎么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