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铁路准备第六次大提速,计划引进高铁。
我们早就相中了日本的“新干线列车”,与他们谈判了大半年,但是日本企业明确表示了:只要你给钱,整车都可以给你,但是想要技术,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面对着日企坚决的态度,我们只能够另寻他路,之后找到了德国的西门子企业。为了破坏我们的谈判,日企竟然与西门子的人接触,透露了我们的预算和计划,这就让西门子在谈判中占据了主动,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
一列动车的价格是3.5亿元,技术只出售80%,还要求得到39亿元的技术转让费。
暂不说预算够不够,买个瘸腿的技术回来,到最后可能还要受制于人,日本和德国企业编织的死局,令我们非常被动,但铁道部却是迎难而上,仅用一招便破了局,不仅没有让他们牵着鼻子走,反倒让我们占据了主动。
为了破局,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第一个就是技术问题,外企不愿意让我们掌握技术,而我们想要100%的拿到技术,如何能够让外企做出让步,就是最先需要解决的。
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内部有人背后使坏的问题。我们内部的恶性竞争很激烈,比如一家企业正在跟外企进行紧张的拉锯谈判战,而国内的竞争对手为了不落后于人,有时候就会降低自己的底线,让外企渔翁得利。如何防止内部有人在背后使阴招,也是铁路部门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2004年6月17日,铁路部门用一个招标拉开了破局的序幕。
铁路部门向全世界的高铁企业高开招标,要采购140列、时速能达到200km/h以上的高铁。
同时提出了三个附加要求:
1.纯国内企业,不能投标。
2.纯外国企业,不能投标。
3.技术100%转让给国内企业的公司,才能参与投标。
铁路部门这一手,可谓是一石二鸟。
当时世界上能满足时速达到200km/h以上的高铁企业,只有四个国家,除了日本企业联合体、德企外,还有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和法国的阿尔斯通。
即便是如此“苛刻”的条件,也没有哪一家企业甘愿放弃。外国企业相信,140列火车,远远不能够满足于中国的需求,铁路部门的四横四纵计划,建设7万公里的高铁网络,在未来还会采购更多的列车,一旦此次不参与,那么未来想要分得这块蛋糕就难了,于是4家高铁公司,纷纷派出代表谈判。
到了此处,可以说技术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一大半,接下来就是解决内部竞争问题了。铁路部门制定了战略买家策略,指定只有两家企业能够进行技术引进,分别是:
一家是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用南车四方代替)
一家是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用北车长客代替)
这也就意味着,四家外企想要中标,那么久必须尽快搞定这两家企业中的一家。
加拿大的庞巴迪企业,早在1998年就已经跟南车四方成立了合资公司 ,算是拔得头筹。
德企的谈判代表,找了北车长客;
日企的谈判代表,找了南车四方;
法企阿尔斯通的谈判代表,这下尴尬了,他们的技术不如德企和日企,完全没有能力与他们竞争。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铁路部门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同意他们可以同时与南车四方和北车长客来谈判。
铁路部门之所以对阿尔斯通另眼相待,并不是看他们顺眼,而是因为他们刚刚申请了破产保护,急需我国的高铁订单来救命,铁路部门就是吃准了他们会答应我们提出的所有条件,虽然他们拿出的SM3型动车组,成熟度与稳定性都比较差,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帮腔,让其他技术好的企业做出让步,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铁路部门才会牵头帮助他们。但接下来的谈判,才是重中之重。
日企一直在谈判中占据着高姿态,不愿意拿出新干线700和800系列,只想拿出缩水版的疾风号E2-1000与我们合作,谈判谈了三天三夜,依旧没有进展,气得我方谈判领导直率桌子,谈判陷入了僵局。
德企则是以高技术自居,认为他们研发的的Velaro平台,才是铁路部门最需要的,所以价格方面咬的很死,依然是之前的报价,在谈判桌上非常强硬,这也就导致谈判陷入了僵局。
这时候,让阿尔斯通加入谈判就起到了作用,在谈判桌上,阿尔斯通对我方提出的条件,不但全盘接受,而且价格他们自己压的就很低,这与日企和德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更好的便于接下来的谈判,对于阿尔斯通的报价,我方代表并没与当场表态,直到距离开标仅剩两个小时的时候,北车长客突然宣布与阿尔斯通合作,达成合作协议。
这也就意味着,西门子企业出局,当西门子高管得知出局的那一刻,险些气晕,当场决定,这次参与谈判的所有主管和人员,全部开除。
西门子的出局没有人能够料到,日企谈判代表则是彻底慌了,这一记响亮的耳光,让他们明白,他们已经没有能力来挑战我们的底线了,必须要夹着尾巴来谈判,所以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南车四方与他们的谈判出奇的顺利,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并且在开标之前,递交上了投标书。
至此,本次招标顺利完成,庞巴迪中标1包,日企和阿尔斯通各中标3包。(20列为一包)。
中标并不是结束,为了保证国内企业100%拿到核心技术,我们会先给一部分钱,之后采用了考核制度,只有国内企业能够单独造出高铁,外企才会拿到剩余的钱。
或许是看出了我方的坚定态度,外企不在藏私,在他们的指导下,仅仅用了一年,就掌握了这三家外企的核心技术。
对于西门子企业掌握的技术,我们也并没有放弃,在2005年的招标中,我们以每列动车2.5亿元,技术转让费8亿元,打“骨折”的价格,与西门子达成了合作。
从此,我们的高铁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代,一度突破了416.6km/h的速度,中国高铁正式领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