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顾名思义即指主要流传于网络的被赋予特定时代和语言环境意义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兴词汇。
网络热词具有简洁易懂的特点。例如 “打工人” 一词,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上班族的身份和状态,让人一听就懂。“yyds”(永远的神)更是用简单的字母组合传达出强烈的赞美之意。这些热词没有晦涩难懂的字词,容易记忆和传播。
创新性也是网络热词的显著特点。如 “栓 Q”“摆烂” 等词,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创造出来的新表达方式,对传统语言进行了改造和变形,给人以新鲜感和趣味性。
网络热词形象生动。“累觉不爱” 缩略自 “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生动地表达了一种疲惫和无奈的情感状态。“城会玩” 则以幽默的方式调侃城里人新奇的玩法,让人忍俊不禁。
跨地域性是网络热词的另一大特点。一个热词往往能在一夜之间传遍全球。比如 “凡尔赛” 一词,源自日本少女漫画,却在网络上迅速流行开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能理解其含义,并在各自的语境中使用。
总之,网络热词以其简洁易懂、创新性、形象生动和跨地域性等特点,成为了网络时代独特的语言现象,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表达,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心态。
二、网络热词的流行原因(一)互联网的推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无疑为网络热词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如今,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超过数十亿,网络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网络热词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其传播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是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例如,“yyds” 这个热词,最初可能只是在某个小圈子里流行,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很快就被广大网民所熟知和使用。互联网的交互性也为网络热词的流行推波助澜。人们可以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轻松地交流和分享热词,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让热词迅速扩散。此外,互联网的多元化也为网络热词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不同的文化、地域、兴趣群体在网络上相互碰撞,催生出各种各样的热词。
(二)群体创作与传播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在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网民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他们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网络热词。比如 “绝绝子” 一词,就是年轻网民在表达强烈赞美之情时创造出来的。同时,年轻网民还具有强烈的分享欲和传播欲,他们会将自己创造或发现的热词迅速传播给身边的人,通过社交平台、聊天软件等渠道,让热词在短时间内迅速流行起来。而且,网络热词的传播往往是群体行为,当一个热词出现后,会有大量的网民跟风使用,形成一种潮流。这种群体创作与传播的方式,使得网络热词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三)反映社会心态网络热词反映了当下热点和社会心态,满足了人们表达关切和心声的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网络热词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例如,“躺平” 一词,反映了一部分人在面对激烈竞争和压力时的一种无奈选择;“内卷” 则体现了人们在竞争环境中的焦虑和疲惫。同时,网络热词也反映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人们的关注焦点。比如,在疫情期间,“逆行者”“大白” 等热词成为了人们对医护人员和抗疫工作者的赞美之词,体现了人们对疫情的关注和对抗疫工作者的敬意。网络热词还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当一个热词被广泛传播和使用时,它往往代表了一种共同的情感和态度,让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找到归属感。
三、网络热词的积极影响(一)丰富语言文化网络热词为语言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的语言表达往往较为固定和规范,而网络热词则打破了这种束缚。例如 “奥利给”“绝绝子” 等热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它们为人们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和情感需求,灵活运用网络热词来传达自己的想法。据统计,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网络热词的使用频率高达每天数千次,这充分说明了它们在丰富语言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促进交流沟通网络热词的简洁易懂和创新性特点,确实使交流更加顺畅,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共鸣。以 “yyds” 为例,这个简洁的字母组合能够快速传达出强烈的赞美之情,让人们在交流中无需过多的言语解释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同时,网络热词的创新性也为交流带来了新鲜感。比如 “破防” 一词,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某种情感冲击下的心理状态,让人一听就能够感同身受。在网络社交中,人们通过使用网络热词,能够更快地找到共同话题,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共鸣。
(三)反映社会现象网络热词成为了社会问题的代表,有力地推动了人们对社会事态的关注和思考。许多网络热词都是由社会热点事件引发而来,如 “双减”“反诈” 等。这些热词不仅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还引发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例如,“双减” 政策出台后,“双减” 一词迅速成为网络热词,人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探讨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意义。网络热词就像社会的晴雨表,能够及时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关切,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四)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网络热词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对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络热词走出国门,被世界各国人民所了解和使用。比如 “给力”“点赞” 等热词,已经成为了国际交流中的常用词汇。这些网络热词不仅传播了中国的语言文化,还展示了中国的时代风貌和价值观念。它们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创新进取的中国,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四、网络热词的消极影响(一)趣味低俗一些网络热词趣味低俗,许多是现实生活中粗话脏话的翻版。这些热词主要来自游戏、聊天、网上论战等网络活动,而上网的人群多以自控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为主。一旦他们长久接触使用这些低俗热词,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例如,一些网络热词中包含不文明的词汇,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他们误以为这种不文明的表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据调查显示,约有 30% 的青少年表示在接触到低俗网络热词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良影响,出现语言不文明的行为。
(二)混乱书面语言网络热词的不规范使用可能会给书面语言带来混乱,阻碍沟通交流。很多网络热词缺乏完整的语法和语义结构,与规范的现代汉语日益频繁地交叉,可能会污染书面语言的使用。比如一些网络热词在作文中的使用,可能会让文章的逻辑和表达变得不清晰。有研究指出,在一些学生的作文中,网络热词的使用频率高达每篇 5 次以上,这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质量,也给读者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此外,不规范的网语还可能导致人们在正式场合的沟通出现问题,影响交流的效果。
(三)损害汉字系统网络热词还可能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进而损害汉字的纯洁和规范。学生因为上网人数众多,对于新奇简便和身份认同情有独钟,受网络语言影响的孩子们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比如用 “:)” 代替 “笑”,用 “T_T” 代替 “哭”。这种由好奇、方便而采用的书写形式,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据统计,约有 40% 的小学生在日常书写中会使用网络热词中的替代符号或缩写方式,这对汉字的书写规范和传承带来了挑战。长此以往,会影响汉字的纯洁性和规范性,阻碍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2024 年网络热词盘点(一)北京到底有谁在啊这个热词源自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剧中人物对北京的疑惑之语,现在成为了网络上对北京文化好奇和探讨的热门梗。它不仅仅是一个疑问,更是对北京这座城市神秘感的一种表达。例如,很多网友在分享北京旅游经历时会用这个热词作为开头,引发了大量的二次创作。
(二)City 不 City这个梗结合了中英文,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事物是否具有现代化、时尚、有趣的特点。起源于一个外国博主在中国旅游时与家人的对话,后来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比如在大自然里喝茶时,可能会问 “在大自然里喝茶 city 不 city?” 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一种轻松态度。
(三)没事哒没事哒起源于抖音博主小英一家的视频。视频中,小英以为女儿手上的淤青是脏东西,使劲给她猛刷猛洗,疼得女儿大叫着安慰自己 “没事哒!没事哒!” 这个场景被网友模仿并广泛传播,现在被广泛用来安慰或自嘲。
(四)因为他善最开始来自郭德纲的一段评书,里面说张天师有四不吃,第一不吃牛肉,因为它善。后来这段视频被网友重新剪辑,误传为郭德纲的饮食习惯,“因为他善” 就此走红。现在被用来形容对一切问题的无厘头回答。
(五)偷感很重源自小红书热搜,形容默默做事不愿让别人知道。折射出当代部分年轻人内心的社交情绪共鸣,比起被莫名的 “围观”,他们更享受和喜欢默默地努力。
(六)你真是饿了源于电视剧《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剧中男主角秦峰出轨被母亲责备时,母亲说出 “你真是饿了,什么都吃得下”。这句话用来讽刺对欲望无节制的行为。
(七)草台班子原意是形容非专业、业余、临时拼凑的团队或组织。现在常以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等句子出现,意思是很多东西看起来高端,实则不然,很多行业都可以先混进去再学。
(八)五旬老太守国门起源于音乐竞赛节目《歌手 2024》,那英作为资深歌手在节目中表现出色,像一位老将一样守护着华语乐坛的国门,引发了这个热搜梗。表达了对资深艺人的 “尊重” 和 “赞扬”。
(九)亚比囧囧囧起源于一档综艺节目中邓超的夸张表现,他反复念叨着 “亚比囧囧囧”,这一画面被网友截图上传,引发模仿热潮,现在可以用来表达惊讶、疑惑、无奈等复杂情绪。
(十)已老实求放过起源于一款高性价比大瓶饮料的突然涨价,网友调侃自己被涨价整老实了,后来演变为 “利群涨两块就老实了”“冰红茶涨一块就老实了” 等,用于破防、无可奈何或自我调侃的时候。
(十一)我有四不吃抖音博主九日旭根据郭德纲评说的四不吃模式,对生活中的大小事束缚以一定的 “四不” 原则,网友根据博主的视频模式总结出新的网络梗。
(十二)大香蕉一条大香蕉起源于龙智祥和吴非华演唱的歌曲《大香蕉》与 3D 动画视频的结合,主角大香蕉的魔性舞蹈和洗脑旋律,加上网友的二次创作和模仿,使其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十三)city 不 city中英混搭的表达,用来评价某个地方或场景是否具有现代都市感、时尚潮流或 “高端大气上档次” 的氛围,引申含义还包括与中文谐音的 “刺激不刺激”。
(十四)十三香代言人出自视频作者咸鱼梦想家 vlog,他本来想成为骑行博主,却因吃饭视频走红,顿顿放十三香,被网友称为十三香代言人。
(十五)发现石油起因是网友发现用苹果手机在搜索框或评论区输入 “发现石油”,定位就会自动打开,引发网友调侃,一夜之间全国各地惊现几十万个石油地址,但实际上这只是网友玩梗。
(十六)曼波曼波是翻车鱼的意思,出自赛马娘手游里的人气角色 “诗歌剧”,因其哼唱一段口号以及在游戏和动漫中傻傻呆呆的形象,被网友二创整活。
(十七)恶心穿搭主要讲述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精心收拾自己的衣装便去上班的现象,与常规的都市丽人风貌相反,脏衣服旧衣服留着干活时候穿,母亲的教诲在新一代上班族身上得到体现,当一人如此,一群人竞相模仿时,便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罕见又风极一时的现象。
(十八)奥德彪源自非洲黑人小哥骑着自行车运送香蕉的故事。
这些网络热词,不仅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热点和人们的心态,也为我们的语言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变化。它们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共鸣和乐趣。
六、理性看待网络热词网络热词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的语言文化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网络热词,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我们要正确区分正能量和消极有害的热词。正能量的热词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例如,“逆行者” 一词,在疫情期间成为了对医护人员和抗疫工作者的赞美,体现了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担当。“正能量” 这个热词本身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它代表着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据统计,在一些主流媒体的报道中,正能量热词的使用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反映了社会对积极价值观的追求。
然而,消极有害的热词则可能会对社会风气和个人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一些趣味低俗的热词,如包含粗话脏话的翻版热词,容易误导青少年,影响他们的语言习惯和道德观念。还有一些热词可能会传播负面情绪,引发社会焦虑。例如,“丧文化” 中的一些热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人的心态,但如果过度传播,可能会让更多人陷入消极情绪中。
为了理性看待网络热词,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审美水平,不盲目跟风使用热词,尤其是那些不规范、低俗的热词。二是在使用热词时,要考虑场合和对象,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与长辈交流时使用不恰当的热词。三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热词,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
总之,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看待网络热词,既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又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规范,让网络热词成为丰富我们语言文化、传递正能量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