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椒娱乐
《小巷人家》的热度,再次说明了年代剧“铁甲依然在”。怀旧是人类的惯性,尤其是“旧”里蕴藏着一些当下已经失落的东西。
开播以来,《小巷人家》可谓是口碑收视双丰收。华语口碑剧集榜的第三名,豆瓣评分8.1,这个分数放在国剧市场都是非常高的。
按常理来说,依着这样的良好态势发展下去,这部作品极有可能成为又一部经典口碑之作。
然而,范丞丞在剧中的登场,这一切都“完蛋”了。
范丞丞还没有出场前,粉丝一直在吹,演技多么的厉害,甚至宣称此次他要凭借这部剧冲击奖项。
包装的实在是太厉害了,当真正被打开的时候,却虚了。
范丞丞的出戏,直接上了最高热搜榜,在此同时,《小巷人家》的豆瓣分数也有小幅度的下滑。流量艺人与实力派对比,演技差距一目了然,被吐槽最多的还是范丞丞,对庄图南一角的塑造带来超出预期的话题度。
不过这几年,像这种年代剧生活类的正剧,选用流量艺人,也是很常见的。
往前看,《追风者》、《南来北往》等剧中,都有流量艺人的身影,而且在里面的戏份,比《小巷人家》中范丞丞的戏份还要多。
当然戏份多少和演技没有太大关系。这场席卷全网的争议背后,更是行业存在的问题。
看数据,范丞丞在《小巷人家》中的表现引发的负面评论已突破13万转发。这个数字背后,反应出的是观众对"学霸变呆瓜"的集体困惑。
对于范丞丞而言,饰演庄图南本应是展现其作为流量艺人实力的绝佳契机,可在范丞丞的诠释下,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成了一场有些 “另类” 的表演。
范丞丞在塑造庄图南这个角色时,肯定也是下了不少功夫,之前他自己也说过。只是或许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越是认真,表演痕迹反倒越重,给人一种不够放松的感觉。
在一些片段的处理上,他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在更多的镜头里,却显得有些青涩、木讷,甚至表现得较为生硬。
细究其演技表现,最让观众感觉出戏的场景主要集中在一些关键情节上。
起因是饰演图南的两个小演员都面如冠玉机灵可爱,换成范丞丞后就变成了地主家傻儿子。但人设还是学霸,于是被观众嫌弃。
比如当庄图南与妹妹冲出家门的欢快场景,对手戏演员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范丞丞却只能以呆滞的表情和过度夸张的面部动作来回应。这种表演反差,让原本富有感染力的剧情瞬间就失色不少。
更令人费解的是火车场景。少年怀揣梦想远行,本该是充满诗意的画面,在范丞丞的演绎下,却变成了一场“眉毛杂技表演”。
他过度依赖挑眉这个简单的面部动作,试图传达角色内心的复杂情感,结果却适得其反,让这位“学霸”角色平添了几分莫名其妙的违和感。
当得知妹妹遇到状况时,范丞丞不是展现出一个兄长应有的担忧与焦虑,而是以一种近乎夸张的 “吃瓜表情” 来回应,让整个场景陷入尴尬。
这种表演方式,不仅没有助力剧情发展,反而对剧情的连贯性造成了干扰。
《小巷人家》的底色是温暖的,着重呈现时代里的人。更微小的切口,更具人情味的碎片,是年代剧的另一张面孔。
一个角色如果一直是这种生硬的状态,很难让观众共情,就会让观众出戏。
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声,范丞丞工作室曾试图通过发布幕后花絮来挽回局面。但遗憾的是,这些“防御性”的举动不仅没能平息争议,反而进一步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
整体来看,剧中图南这个人物在范丞丞的塑造下,显得有些木讷,相比之下,《小巷人家》里其他小演员的表演则显得生动出彩许多。
总总表现,让范丞丞直接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这个演技如果不是因为他是豪门九亿姐的弟弟,估计资本早想放弃他了。
这次翻车,也是预料之中,之前《久久爱》等之中,演技也是不忍直视,只是现在剧不一样,又被爆出来而已。
就在大家以为这场争议会随时间慢慢平息时,范丞丞却在综艺节目《明星夜访》中主动谈及此事。
抛开演技,他是聪明的。
他开门见山,很坦诚地表示:“其实我很感谢网友们的评价,无论是褒是贬。” 并且坦言自己确实还在学习阶段,“演戏是一门需要不断精进的艺术,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此,微博影评人发文指出:“新生代演员不应该用还在学习,来逃避问题,而是要正视差距。”
不过也有不少圈内人士为范丞丞发声。
范丞丞此次的情况,其实也是很多流量艺人所面临的问题,什么都想要,结果往往什么都抓不住。
就目前而言,范丞丞最为突出的亮点还是在于其综艺人设。他并非单纯的流量演员,而是兼具资源咖和综艺咖的身份。
流量演员的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项目的关注度。以《小巷人家》为例,在范丞丞版的庄图南出现之前,弹幕和热搜上大多是针对剧情向的讨论;而当范丞丞版的庄图南登场后,热搜便集中于他的演技话题。其粉丝为了维护偶像的口碑开始下场,更加积极地控评、控弹幕,这反而引起了更多普通观众的逆反情绪,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不过,流量艺人转型的情况也并非个例。
说到底,有人议论你、有人讨厌你,证明还是有人关注你,如果连关注的人都没有,那可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这也充分说明,流量和演员确实是两个不同的职业范畴。想要二者兼顾,做到既成功又能留下好口碑,确实很难。就像邓超,如今也不敢随意接综艺了。那些被大家公认的 “戏骨”,基本上也都不会接综艺的。
随着优质剧集的增多,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明星光环已不足以成为演技不足的遮羞布。
这件事也正好给正午一个警钟,真正的好作品,需要靠扎实的内容来支撑,而不是轻易向资源咖妥协,虽然目前看来,要做到这一点似乎并不容易。
因为它早已经“变”了,早向资本低头了,这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