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麦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中印边界线交织在一起。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近一半的土地被印度非法侵占,其他村民不堪其扰,纷纷搬离玉麦乡。
就在这时,一位藏族老人站了出来,他带着两个女儿,在玉麦乡坚守了整整34年。
不仅如此,他还凭借一己之力将中国实控线向印度推进了5公里,保住了1987平方公里的国土!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现在玉麦乡如何了?
边疆哨卡——玉麦乡
桑杰曲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奴家庭,早年饱受压迫,生活十分艰辛。
在旧西藏农奴制度下,他每天都要为官家伺候,还要忍受各种折磨。
日子过得就像牲口一般,就连青稞都种不好,全家人只能靠乞讨度日。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农奴制度被废除,桑杰曲巴从此翻身做了主人。
他勤劳智慧,深得乡亲们的信任,很快成为了玉麦乡的第一任乡长。
然而好景不长,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爆发,玉麦乡成为了最前线。
战火给这个小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许多村民无法忍受战争的苦难,纷纷选择搬离家园。
可桑杰曲巴却不愿离开这里,他主动请缨,带领乡亲们为前线解放军运送粮食和物资。
但玉麦乡地处偏远,交通极其不便,所有的物资都需要从山外运进来。
为了保证供给,桑杰曲巴常常需要翻山越岭,跋涉数日才能将物资运到。
一次,桑杰曲巴外出购买物资,途中遭遇暴风雪。
他才6岁的小女儿加卓玛无法承受这样的天气,逐渐失去了体温。
暴风雪中,桑杰曲巴紧紧地抱着女儿,试图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她。
当桑杰曲巴终于找到一个避风的山洞时,怀中的女儿已经停止了呼吸。
悲痛欲绝的桑杰曲巴,背着女儿的遗体,跋涉数日才回到家中。
不久后,桑杰曲巴的妻子也因伤心过度,患上了重病,需要到县城就医。
可此时的玉麦乡,大雪封山,道路难行。
桑杰曲巴只能找来一头牦牛,将妻子小心地绑在牛背上,希望能够及时赶到医院。
他牵着牛,在茫茫雪原中艰难前行。
狂风呼啸,桑杰曲巴的手脚冻得通红,每走一步都感到钻心的疼痛。
但他咬紧牙关,不敢停下脚步,然而,途中妻子的病情急剧恶化,呼吸越来越微弱。
桑杰曲巴急得大喊妻子的名字,不停地鼓励她坚持下去。
但最终,他的妻子还是在牛背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玉麦乡的守土英雄
战后,政府考虑到玉麦乡的特殊情况,曾安排桑杰曲巴一家去山下的曲松村定居。
曲松村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远胜玉麦乡,刚开始,桑杰曲巴也动心了。
他想让仅剩的两个女儿过上好日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于是,他带着女儿们搬离了玉麦乡。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桑杰曲巴就坐立不安起来,他无法忘记玉麦乡那片土地。
他对女儿们说:"我要回去,玉麦乡没了人,印度人随时都有可能占领那里。"
女儿们听了父亲的话,也表示要跟父亲一起回去。
于是,桑杰曲巴带着女儿们告别了安逸的生活,重新回到了那片土地,玉麦乡就此成为了“三人乡”。
为了进一步守护边疆,桑杰曲巴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他带领女儿,将居所从山腰搬到了谷底,向南推进了5公里。
这一举动扩大了中国的实控范围,让玉麦乡的一部分领土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此后,桑杰曲巴又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高高地悬挂在家门前。
为了巩固中国对这片领土的控制,桑杰曲巴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带着女儿们,把家里的牦牛赶到边境线附近放牧。
一方面,牦牛可以吃到更肥美的草,另一方面,印度人看到了,也就知道这里是中国的土地。
然而,等时间长了,印度人也发现了不对,这来来回回的,不就三个人吗?
1987年,桑杰曲巴放牧时,突然发现印度人在中国的领土上,插上了他们的国旗。
桑杰曲巴见状,立即抄起农具,向印度国旗走去。他毫不犹豫地夺下印度国旗,换上中国国旗。
印度士兵见状,便要朝着桑杰曲巴打来。
桑杰曲巴躲闪不及,肩膀结结实实挨了一下,疼得他差点晕过去。
但他忍住剧痛,一把抢过士兵手中的枪,大声呵道:
“你们想干什么!这是中国的领土,你们想好这么做的后果了吗?”
印度士兵被他的气势所慑,加上他们本就理亏,不想将此事闹大,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
事后,桑杰曲巴翻山越岭,走了整整四天,才将情况报告给了驻军。
从那以后,驻军加强了巡查,印度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时间一年年过去,桑杰曲巴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他的大女儿卓嘎接任乡长,小女儿央宗成为副乡长,继续守护着玉麦乡。
2001年,桑杰曲巴去世临终前他握着女儿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着: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一定要守好这片土地。"
新时代的玉麦乡
2021年,卓嘎因为多年来守边固土的贡献,被授予"七一勋章",成为了玉麦乡的骄傲。
在桑杰曲巴一家的坚守下,玉麦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加大了对边疆地区的支持力度,玉麦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如今的玉麦乡,已经有了266位常住居民,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
走进今天的玉麦乡,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蜿蜒盘旋在群山之间,将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乡连接到了外面的世界。
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电,夜晚灯火通明,再也不是那个黑灯瞎火的"三人乡"了。
崭新的医疗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拔地而起,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经济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政府的大力扶持,给玉麦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家家户户盖起了崭新的小楼,买起了小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玉麦乡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春天,新建的玉麦乡小学,为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学习,在现代化的操场上尽情玩耍。
越来越多的玉麦学子走出大山,考入大学,成为玉麦乡的骄傲。
玉麦乡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政府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这片曾经脆弱的生态系统重新焕发生机。
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描绘着美好的画卷。
如今的玉麦乡,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圣地。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瞻仰桑杰曲巴的事迹,感受玉麦人民的热情。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巨幅标语,成为了玉麦乡的地标,也成为了游客们必打卡的网红景点。
结语
桑杰曲巴老人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担当。他带着妻儿扎根边陲,用血肉之躯筑起祖国的界碑,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守护着国家的尊严。
今天,玉麦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兴乡村。但无论玉麦乡如何发展,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桑杰曲巴老人的精神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