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就是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年),正德二年(1507年),生于湖北兴王府,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7年)。嘉靖皇帝的能力怎么样,咱先不管,但他绝对是个最幸运的人,本来皇帝位置和他没有一点关系。但是正德十六年(1521年),那个整天爱玩的武宗彻底驾崩了,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厚熜小小年纪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即位不久,嘉靖帝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嘉靖帝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嘉靖帝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然后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以嘉靖帝的胜利最终结束。
从此再也没有官员敢非议皇帝的意见,皇帝依然年轻,但是他的无上权威已经没人再敢质疑。从毫无根基的藩王到雷霆万钧的帝王,嘉靖帝转变得非常出色。 在位早期,嘉靖帝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
二十几年不上朝是真,但不上朝并不代表不管事。嘉靖帝在西苑修道的同时坚持亲自批阅奏疏,始终牢牢掌控着一切大权。嘉靖朝的外患严重,北方蒙古侵扰连绵,甚至在嘉靖二十九年包围了北京,朝野震动。而东南沿海又有倭寇肆虐,南北夹击之下,朝廷一片忙乱。嘉靖帝忧而不惧,分别拣选重臣应对南北的侵扰,对地方大员既付以大权又责以重任。官员把事情办好了便升官加赏,毫不吝惜,若是稍有差池,更是毫不手软,直接逮回北京下狱论死。从结果上来看,在嘉靖末期,南北方的纷扰基本停息。严嵩虽然当权二十几年,但只要嘉靖帝出手,一道饬令就让严嵩丢官回家,连亲生儿子都保不住,其他的督抚尚书人等,嘉靖帝更是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皇帝,在位期间差点被宫女害死,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嘉靖帝迷信方士,崇尚道教,不但将道教作为精神支柱,而且还作为治国的依据。嘉靖帝为求长命,苦炼不老神丹,大量征召13、14岁的宫女,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丹药。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嘉靖帝多疑暴戾喜怒无常,鞭打宫女是家常便饭。
嘉靖一朝,宫女数量达到上千人,绝大部分都是官府强行抢掠的民间女孩,这些少女一入宫门就和外界失去了联系,“无生人乐,饮食起居,皆不得自如,如幽系然”。不仅如此,她们还要忍受各种可怕的折磨。
《明宫词》中记述:“世宗性卞,待宫人多不测,宫人惧。”世宗是朱厚熜的庙号,“卞”字做狂躁解。意思是这人精神不稳定,没事就抽风,搞得宫里人人自危。《李朝中宗实录》更有记载:“若有微过,(朱厚熜)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人。”如果考虑到整个皇宫的宫女才千人,死亡率竟高达20%,而且死者并没有什么罪过,只是一些女孩子们服侍中的无心之失,竟被拷打致死,实在是令人闻之垂泪。
宫女们终于忍无可忍,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动了“壬寅宫变”。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着嘉靖帝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然后用手拉扯,企图杀死嘉靖帝。而后又因打了死结,杀不死嘉靖帝,遂又用钗、簪等物刺向嘉靖帝。 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凌迟处死,首犯凌迟处死后诛灭九族。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王宁嫔也一并斩首。
壬寅宫变是嘉靖帝专横暴躁,横施淫威所造成的,对嘉靖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开启了嘉靖帝怠政的时期,嘉靖帝从此独居西苑,潜心修道;第二,宫变的起因主要是嘉靖帝为了炼丹而把宫女们逼上绝路。这一事件后也加深了嘉靖帝崇奉方术的程度。嘉靖帝狂热地崇信道教,专一奉道事玄;第三,直接导致严嵩专权乱政的出现。壬寅宫变是嘉靖朝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