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养老服务改革重点是什么
着力顶层设计,完善养老服务制度图谱
着力优质普惠,推动养老服务供需适配
着力城乡融合,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着力多元发展,促进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
着力夯实基础,培育养老服务专业力量
着力行业规范,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
具体来看
推进《四川省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制定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
分类分层制定服务清单和服务包,不断优化助浴、助医、助洁、助行、助急和探访关爱等居家上门服务
实施养老机构分类改革,分类制定兜底保障型、普惠型、市场型扶持政策,建设复合型、开放式养老机构,推动专业机构养老服务向居家和社区延伸
建设适度半径农村养老骨干网,增强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护理能力,提高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
细分养老服务领域职业设置,积极开发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社区助老员等新职业、新工种,规范评价管理和技能认定
推动建立养老服务师职业资格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健全养老从业人员补贴津贴、褒扬激励等政策
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清单化、项目化消除安全隐患等
昨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推进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省构建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全国率先实施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10项行动,温情守护全省1816万老年人“最美夕阳红”;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有效保障450余万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88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9万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
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晓玲介绍,5年来,全省健全覆盖城乡、均衡可及的养老服务网络,建成覆盖所有街道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84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18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38个、标准化老年助餐点1506个、村级养老互助点5070个,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成形,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渐完善。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建成运行并不断拓展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目前,全省已将630余万低收入人口纳入监测范围,对监测预警发现的困难群众,针对性给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
四川推动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3连增。集中养育标准从2020年的每人每月14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750元,社会散居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9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350元。
四川65岁以上老年人口
占比16.9%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后,四川主要从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积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四个方面,推进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郭静介绍,四川是人口大省,已经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基数大、程度深、增长快、负担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加速老龄化进程。
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省常住老年人口60岁以上达到1816万,占比21.7%;二是高龄老年人占比高,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16万,占比16.9%,8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00万;三是农村“未富先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达27.3%;四是地区差异较大,除成都、攀枝花、甘孜、阿坝、凉山外,其余16个市均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资阳市达到28.19%,最低的甘孜州仅11.36%。
郭静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着眼于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完善老龄工作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切实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
不断优化助浴、助医等
居家上门服务
下一步,四川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重点是什么?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以人口变化和服务需求为导向,建立“人口地图”,加快制定“十五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实施养老机构分类改革,分类制定兜底保障型、普惠型、市场型扶持政策。
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郭静介绍,我省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四川特色养老服务发展之路。
在顶层设计上,完善养老服务制度图谱。推进《四川省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制定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优化整合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资源,加快建设救助、福利、保险相衔接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支付体系。
以人口变化和服务需求为导向,建立“人口地图”,加快制定“十五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养老服务供给上,将分类分层制定服务清单和服务包,不断优化助浴、助医、助洁、助行、助急和探访关爱等居家上门服务。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能力,发展“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的服务模式,分类建设嵌入式、综合性、特色化的养老服务站点。实施养老机构分类改革,分类制定兜底保障型、普惠型、市场型扶持政策,建设复合型、开放式养老机构,推动专业机构养老服务向居家和社区延伸。
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如何补齐?郭静介绍,将建设适度半径农村养老骨干网,增强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护理能力,提高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农村敬老院县级直管,实现“人、财、物”的统一调配、服务质量的统一管控。健全农村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困难老年人关爱探访制度,发展互助式养老和老年志愿服务。
优化四川老博会举办模式
积极招引知名企业落户
会上,郭静介绍,四川将促进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重点产业链,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健康、保险金融、文化旅游、适老化改造、人力资源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促进老年用品生产研发,建设老年用品市场和体验场所,打造多样化养老消费应用场景。优化四川老博会举办模式,搭建供需对接、投资促进、行业交流平台,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四川落户。
在养老服务专业力量的培育上,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深化政校、政企合作,开展养老服务专业定向培养试点。建设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分类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细分养老服务领域职业设置,积极开发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社区助老员等新职业、新工种,规范评价管理和技能认定。推动建立养老服务师职业资格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健全养老从业人员补贴津贴、褒扬激励等政策。
同时,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实施养老服务高标准领航行动,分类建立养老服务统计监测指标,建立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评定机制。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清单化、项目化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养老服务行风监督员队伍,健全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