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塘口混养,青虾共生模式,效益对比分析,风险收益评估
在咱们国家的水产养殖里,大闸蟹养殖那可是相当有分量的一块。大闸蟹主要生长在淡水环境中,像江苏、浙江等地就有大片适合大闸蟹生长的水域。它的特点可不少,蟹壳光亮,蟹黄蟹膏饱满,味道鲜美得很。在经济价值方面,大闸蟹那可是在市场上特别抢手,特别是中秋前后,价格高不说,销量也大得很。一只大闸蟹要是养得好,能给养殖户带来不少收益呢。
可是啊,在单纯养殖大闸蟹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痛点。比如说,养殖水域的利用率不算高,很多时候就是单纯养蟹,水里其他生物没怎么利用起来。还有就是大闸蟹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一旦水质出现问题,那大闸蟹的生长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说溶氧不足,大闸蟹就容易生病。还有就是大闸蟹在脱壳期比较脆弱,很容易被其他肉食性鱼类攻击。
再说说青虾。青虾在我国分布很广,像江苏、湖南、湖北等地都有养殖。它的生长周期相对是比较短的,一般3到4个月就能长成上市规格。青虾的特点是体型虽小但是味道特别鲜美,而且营养很丰富,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它的价值就在于既能给养殖户带来额外的收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青虾属于杂食性动物,能吃掉池塘里的一些藻类和有机碎屑。
现在呢,有人就想到了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就是在大闸蟹塘口混养青虾。比如说在南方浙江的一个养殖场,养殖户李大哥以前就单纯养大闸蟹,遇到过不少问题。后来他听了别人的建议,开始尝试混养青虾。他对他的塘口进行了改造,首先就是把池塘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得更科学了,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水质调控。
在第一年的时候,他按照一定比例投放大闸蟹和青虾的苗种。刚开始的时候,他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两种生物会不会互相攻击啊,会不会抢食啊。但是经过3个月左右的观察,发现大闸蟹和青虾基本没有互相干扰。青虾比较小,游动速度快,大闸蟹一般不会专门去攻击它。而且青虾吃的东西和大闸蟹有部分是不同的,所以不存在严重的抢食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收获季节。他发现自己混养的大闸蟹和青虾在产量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大闸蟹呢,由于青虾的存在,池塘里的藻类减少,水质更清澈了,大闸蟹生病的几率也降低了。大闸蟹的品质提高了,在市场上卖了一个不错的价钱。青虾的产量也达到了预期,而且青虾因为是在相对优质的水域环境里生长的,个头比较整齐,口感也好。这一年算下来,他的总收入比单纯养大闸蟹的时候增加了不少。
从效益对比来看呢。单纯养大闸蟹,每亩地的成本可能在5000元左右,包括苗种投放、饲料、水质调控、塘租等费用。收获的时候,每亩产量大概在80 - 12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格每斤100元左右来算,每亩收益大概在8000 - 12000元。
而采用大闸蟹和青虾混养模式之后,每亩成本大概在6000元左右,主要是因为增加了青虾苗种和一些适合青虾生长的饲料投入。但是产量方面,大闸蟹每亩产量能达到100 - 150斤左右,青虾每亩产量能达到100 - 150斤左右。大闸蟹按照每斤100元算,青虾按照每斤40元算,每亩的收益就能达到14000 - 21000元左右。这么一对比,很容易看出来混养模式的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再说说风险。比如说天气因素,在北方的干冷环境下,冬季时如果池塘防护措施没做好,大闸蟹和青虾都可能被冻死。还有水质突然恶化,要是一下子出现大量有害藻类繁殖,这在大闸蟹塘单独养殖青虾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那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像德州肉牛养殖场张经理虽然养的不是水产品,但在养殖过程中他也遇到过类似的风险,就是饲料突然供应不上价格又猛涨的时候,差点就把养殖场搞垮了。咱们的大闸蟹和青虾混养也可能会面临饲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而且,市场上对大闸蟹和青虾的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某一年这两种水产品大量上市导致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跌,这也会影响到养殖户的收益。
接下来咱们再植入一些绿植的情况。在养殖场的周边,不同绿植的作用也不一样。比如说菖蒲,它特别耐湿耐阴,在池塘边种菖蒲,它能起到一定的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它看着很有那种水乡的意境。再就是美人蕉,它的生长速度快,在南方的湿热环境里长得特别好,它的叶子宽大,像一把把绿色的扇子,而且它的存在也多少能调节一下养殖场周边的湿度。还有铜钱草,这东西水陆都能长,在池塘边的浅水区种上一些,不仅好看,还能吸收水里的一些营养物质。和水葫芦相比,水葫芦繁殖特别快,如果不管的话很容易泛滥成灾,会堵塞水道影响水流。菱角呢,它一般在浅水区生长,不仅能产菱角这种食物,它的叶子在生长过程中也能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咱们再说说地域差异带来的不同情况。在南方的江苏,水域资源丰富,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水质相对软一些,这样很适合大闸蟹和青虾生长。而且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工成本相对低一些,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更精细地管理塘口。在北方呢,比如山东的一些地方,虽然在养殖淡水产品方面也有经验,但是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冬季寒冷时间长,在养殖大闸蟹和青虾的时候就需要注意防寒,尤其是在青虾的越冬管理上要比南方多下功夫。
从长远的效益对比分析来看,如果把时间拉长到3年。单纯养大闸蟹可能会面临一些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在这3年里,可能会有一年或者两年价格比较高,收益较好,但是也可能会有一年价格很低,导致整体收益不稳定。而大闸蟹和青虾混养模式呢,由于两者的价格波动可能不完全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这种风险。比如说大闸蟹价格低的时候,青虾价格可能正好处于高位,这样总的收益也不会太差。
不过,混养模式也不是没有挑战的。在养殖初期,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管理精力。像要掌握大闸蟹和青虾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殖环境要求,还要协调两者的养殖密度等。这就好比要同时照顾两个孩子,每个孩子还有不同的脾气和需求,得用心才能都照顾好。
咱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养殖户朋友,他们的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有个网友试验说他看到别人混养效果好,自己也跟着在广西的一个小山村的山塘里搞混养。刚开始的时候,他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因为山塘的水质和大面积水域又不太一样,而且当地的一些小气候也影响着养殖。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调整了饲料的种类和投放时间,还在塘边种了一些当地的特色绿植来改善周边环境,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在这样一个水产养殖的新领域里,我们看到了大闸蟹和青虾混养模式的潜力和挑战。那么问题来了,在未来如果想要进一步优化这种混养模式,你觉得是应该先从改良苗种方面入手,还是从更精细化的养殖环境调控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