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与成都动画产业的崛起
说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哪吒2》,这部电影在2025年春节档期里可是赚足了眼球。上映短短几天,票房就突破了13亿人民币,并且预测最终可以达到50亿人民币。这不仅是对电影本身质量的认可,更是对背后整个成都动画产业的一次大检阅。
《哪吒2》的成功不是偶然。导演“饺子”带领的团队不仅在故事内容上做了精心打磨,还在角色设计、美术制作、视觉特效等方面下了大功夫。影片续接了前作的故事线,以七色宝莲保住魂魄的哪吒与敖丙,在太乙真人的协助下重铸肉身,开启全新的篇章。当哪吒吼出那句“小爷是魔,那又如何”,这个经典IP完成了精神内核的迭代升级。从“打破偏见”的对抗性叙事进化为对秩序的全盘重构,肉身重铸的哪吒不再需要“被认可”,而是以混元珠之力重塑三界法则。
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热情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自打电影上映以来,“哪吒”相关话题就频频登上热搜榜,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表示这部电影“杀疯了”。有人甚至开始猜测,《哪吒2》的票房能否摸到60亿人民币。这不仅仅是对电影本身的喜爱,也是对成都这座城市的认同和支持。要知道,《哪吒2》在成都春节档票房中占比超过50%,足以证明四川人民对这部影片的喜爱与支持。
说起《哪吒2》的成功,不得不提的是它背后的成都动画产业链。除了第一出品公司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外,这部电影的角色设计、美术制作、视觉特效等环节都有成都本地的影视公司参与合作。就像动画圈里的朋友说的那样,“我们和可可豆在2015年左右就认识了。”动画电影是个大工程,并非一家公司就能轻易搞定的,主创公司通常需要找多家供应商相互配合协作。
在这个过程中,成都千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孙路提到:“成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动画公司都在各自做着自己的项目,有些是原创,有些是外包,有些是做番剧,有些是做电影,总体来说都是作为动画人为这个行业默默付出和发光发热。”他相信,《哪吒2》把制作的难度、复杂度和品质水平又提高了一个台阶,未来成都完全可以做到一整条完整的动画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全部由成都本地企业来完成,这样不仅能减少沟通成本和中途文件传输交接的时间成本,项目进行也会更顺利,周期也更可控。
对于成都动画产业而言,《哪吒2》不仅仅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更是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哪吒2》的进一步出圈,背后的宝藏动画城市成都也惊艳“显形”。原来这里不只是美食之都、旅游之都,不被大众熟知的还有其动画制作实力。不仅有像可可豆这样的知名动画公司,更有许多新兴的创意力量不断涌现。比如,成都云海天聚科技创始人韩云龙就笑称:“《哪吒2》是对成都动画产业人才的一次练兵与吸附。”
谈到成都动画产业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座城市有望成为中国动画电影领域的领军者之一。更多的动画电影公司将愿意落户成都,与成都企业合作沟通,形成规模效应,这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像孙路这样的从业者来说,他们也希望未来能够做出更多优秀的动画作品,让“成都造”成为高品质动画的代名词。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中的文化元素也为影片增色不少。例如,影片中使用了川味普通话,这让哪吒这一角色显得更加接地气,同时也展示了成都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此外,电影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三星堆文化元素,虽然这些元素并没有被大肆宣扬,但它们隐藏在角色、场景和道具的设计中,给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可以说,《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为之努力的人。无论是导演“饺子”,还是那些在幕后默默工作的动画人,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正如“饺子”所说:“我们这个项目拼尽全力去做,这些人才都是全国最优秀的动画人才,渐渐地,行业人才越来越多,肯定对行业有推动作用。我们希望尽力能影响到更多的方面、更多的人。”
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成都动画产业的具体情况。据红星新闻报道,近年来,成都影视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动漫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现在的《哪吒2》,成都动漫市场蓬勃发展,诞生了一系列叫好叫座的作品。不仅如此,成都还孕育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动漫人才,并构建了动漫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比如为《哪吒1》和《哪吒2》担任配音的声娱文化,已逐步发展成为集配音、音频后期制作、教育培训、有声IP孵化于一体的声音全案制作公司。
再来看看具体的工作细节。《哪吒2》的幕后制作团队已经扩充到了差不多200人,有不少90后、00后新鲜力量加入。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导演饺子表示,成都相关部门给了可可豆很大的支持,现在公司工作场地环境非常好,大家可以安心在这里工作。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该企业是成都高新区重点培育企业。作为中西部数字文创产业高地,成都高新区已聚集腾讯、抖音、西山居、咪咕音乐等数字文创相关企业6000余家,形成涵盖内容创作、内容分发、衍生服务等环节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除此之外,成都还拥有艾尔平方、星阅辰石等文化企业,打造出《十万个冷笑话》《镇魂街》《汉化日记》《遮天》《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动漫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高收视率,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特别是《哪吒2》,它通过精美的画面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成功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那么,为什么成都能够在动画产业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成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涵盖了从影视制作的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到影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多方面内容。另一方面,成都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尤其是在高校云集的背景下,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动画专业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充满创意和激情,愿意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动画产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相关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游戏美术制作领域已有20多年经历的王敏敏见证了成都文化行业的不断成长和崛起。曾经,成都作为游戏美术外包基地,积累了大量的制作经验和人才储备。随着页游兴起,成都的研发力量逐渐壮大,如今,《哪吒2》让越来越多的人才被吸引到成都,在这里扎根发展。王敏敏提到,角色特效这个环节本身就是一个很小众的工种。确实也是因为成都的高校、艺术院校,都有动漫专业,所以对于我们这次项目的人员增补起到了绝对的帮助作用。
展望未来,成都动画产业有着无限的可能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这一领域,以及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更多优秀的“成都制造”动画作品走向世界舞台。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座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城市。
另外,成都的文化底蕴也为动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火锅、四川普通话、包含三星堆元素的结界兽,《哪吒2》的地方特色元素颇丰。导演“饺子”在规划《哪吒2》时,对影片的时代风格、故事背景等已有定位。画心科技在进行美术设计时,巧妙地融入了三星堆元素。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巴蜀文明的重要证据。“但为了契合影片定位,团队在运用这些元素时,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将其隐藏在角色、场景和道具的设计中。”
最后,想要强调的是,《哪吒2》不仅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更是推动成都乃至整个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无限潜力,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梦想、创新与奋斗的美好画卷。在未来,期待看到更多来自成都的优秀作品,为中国动画产业贡献更多力量。无论是导演、编剧、设计师还是普通的动画工作者,每个人的努力都汇聚成了今天的成绩。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得成都动画产业得以稳步前行,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