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栊岩是什么?

寿山石小菜 2025-04-12 10:24:12

寿山石中的房栊岩石又称“饭桶岩石”,是寿山石矿系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因其独特的产地特征、质地和文化背景而备受关注,它得名于其产地——福州寿山村东侧的房栊岩山,该山形平秃如饭桶,故最初被称为“饭桶岩”,其矿脉属于金狮公山矿系,与金狮峰、野竹桁等地同属高山矿系分支,以高岭石族矿物为主。

它的开采始于1936年,黄其恩、黄其孝在房栊岩后坑开凿露天矿洞,至今仍有旧坑留存,1941年前后是其“辉煌期”,产出质地通灵纯净、略带半透明的块状石料,被称为“窠泡”,现已成为罕见珍品,早期《寿山石考》评价房栊岩“晦暗渴枯,风日所曝,斧弓所厄,遍地都是不才物”,但随着开采深入,其佳品逐渐被发现,尤其是结晶性房栊岩的稀有性与艺术价值被重新认可。

房栊岩石质坚实而微脆,含砂块或砂丁(如白色或灰黄色砂点),部分品种因受水流冲刷形成“窝泡”结构,通灵度较高,它主色调为红、黄,沉稳大气,辅以黑、灰、白等色,红紫色者似月尾紫石,黄色者近都成坑石,纯色较少,多呈杂色交融。

洞产房栊岩为传统矿洞开采,质地粗硬,砂丁明显,而掘性房栊岩产于房栊岩与柳坪山交界处的涧水坑洼中,裹稀黄或白皮,形多棱角,易与粗田石混淆,但质地坚硬且含砂丁。房栊岩石与金狮峰石同属金狮公山矿脉,质地相似,均含石英砂,但房栊岩更易出现结晶性佳品,结晶性房栊岩通灵度可以与都成坑石媲美,但因含砂丁和砂块,纹理更显粗犷。

这个品种因色彩斑斓、质地坚实而具有不错的观赏价值,其掘性品种因形成条件苛刻,数量稀少,常被误认为田黄石,但通过砂丁、石皮等特征可鉴别,尽管早期评价偏负面,但随着矿脉深入开发,其独特价值逐渐被挖掘,成为寿山石收藏中的小众品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