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涿鹿伟大的“劈山大渠”精神

塞北神剑 2025-03-26 12:34:46

李爱萍

涿鹿创作的晋剧《劈山大渠》剧照

前些日子到涿鹿武家沟旅游,回来后写了则游记,简要提到了涿鹿的“劈山大渠”,文中说:劈山大渠始建于1958年,于1974 年全面竣工。干渠长42公里,使涿鹿桑干河北岸5万多亩山坡地得到灌溉,6个乡的三角盆地变成了粮食丰产的“塞上水乡”。

这项工程在当时全国主要农田水利建设篇中排第29位。让人赞颂的不止是工程的伟大,还有由工程建设而生发出“遇困难而不退缩,劳筋骨而无怨悔,历艰辛而胆气豪,众成城可金石镂”的奋斗精神,和集体主义伟大的力量。

我感到意犹未尽,感动于这种伟大的精神,我又到涿鹿武家沟一带进行了走访,了解了不少情况,遂草成此文。

1、由来

涿鹿县位于张家口市东南,发源于山西宁武的桑干河穿境而过,过去河道宽阔,水量丰沛,滚滚东流,昼夜不停,这为涿鹿提供了足够的水源。

桑干河

然而,由于地势使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涿鹿也就是桑干河两岸附近的田地能够利用其水资源,其它地方大量的田地无法引水灌溉。张家口地域又干旱缺雨,靠天吃饭,尤其是北岸高处向阳的土地,多数年份粮食欠收,亩产不足百斤。

因此,五十年代后期,县委县政府根据群众要求,认为集体道路时机成熟,修一条大渠是改变涿鹿面貌,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工程。于是,决定带领群众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2、一位老人谋划者

涿鹿有一位老人,叫郭全举,有点文化。民国时期,他不辞辛苦,背着干粮沿桑干河涿鹿段多次进行实地勘察,向旧政府提出修建涿鹿大渠的建议,却根本无人理会,有人还嗤之以鼻。郭全举老人感到很伤心。

新中国,当他听到共产党要组织人民群众修建涿鹿大渠消息后,激动万分,重新点燃了他的希望之火,立即将自己过去十几年的考察结果、修渠线路绘成草图,献给政府。勘察小组对此极为重视,把老人绘画的草图作为重要参考,反复进行勘察,最终形成了修建涿鹿大渠线路方案。

县委县政府经过动员部署,于1958年3月16日正式开工。看着自己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郭全举老人感慨道:“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心里装着老百姓,社会主义能干大事情!”

3、人心齐泰山移

声势浩大的修渠工程开始后,县里动员了沿线45个生产大队、67个村参加大渠建设,最多时出动劳动力达1.5万多人。他们抡大锤,凿石块,挖沟渠,筑渠堤,打山洞,架渡槽,40多公里的战线上,成天炮声隆隆,撼动山岳,声震峡谷。

修渠大军搭帐篷,宿崖洞,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吃住在山沟里,那几年正赶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张,瓜菜代充饥,就这样克服了想象不到的困难。县里和公社领导带头实干,社员积极性空前高涨,上下同心同德,经艰苦奋战,硬是在坚硬的大山岩石上开凿出隧洞69个,隧洞总长度近3500米!在山谷架渡槽 40多座,仅武家沟渡槽就高22米、宽2米、长106米。

4、创造条件也要上

五六十年代,施工条件很差,建筑材料短缺。缺乏炸药,他们就用硝酸铵化肥、木炭等材料自己制造;没有白灰和砖,他们就自己烧。武家沟这样的大渡槽,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用琢石砌造,但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经讨论研究,大胆采用了砖石结构,以砖代替拱石,以粗石代替琢石,不用钢筋,只用少量水泥。那真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武家沟渡槽 蔡淑萍摄

在施工中,他们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涌现出不少能工巧匠和参谋助手。木工王学增,虽然是个半哑人,但脑瓜却极灵活,爱琢磨问题。渡槽施工没有高空吊车,他就创造并设计出精巧的高空单轨运料车。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车每隔三四分钟向高处送一斗料,每斗载重约150斤,提高了3倍的工作效率。民工张兴降大胆提出建议,将浩大的劈山工程改凿隧道,结果隧道工程比开明渠省了一半的人工。“随弯就曲,逢沟就绕,逢梁即钻”,也是工程指挥部集中民智确定下来的施工方针。

5、文人激情迸发歌之咏之

涿鹿劈山大渠比河南林县(后改为林州)红旗渠动工还早两年,同北京十三陵水库建设、黄河三门峡截流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水利工程一起载入史册。波澜壮阔的修渠史为中国文人所瞩目,郭沫若、田汉、叶圣陶、萧三、冰心、蒋兆和、侯宝林等先后两次前来参观和体验生活,他们感动于这一伟大的壮举,激情迸发,纷纷写下诗作,倾情歌颂:

涿鹿创作的晋剧《劈山大渠》剧照

——叶圣陶写道:“来访涿鹿不怀古,劈山大渠自古无。将见桑干上山腰,也走社会主义路。”;

——田汉写道:“从今晴雨由人定,万亩悠悠粮稻香。锦旗腰鼓粉脂红,儿女如云庆大功。”。

——冰心写道:“英雄名字有万千,妇女更比朝霞鲜,众志化成千尺雨,一肩顶住半边天。”

——郭沫若写道:“劈开黄羊山,抬高桑干河,抛山下河岸,引水上山坡。翻江倒海寻常事,今日愚公天下多。”

郭沫若等文人向劳动群众学习

大文人们的诗作与涿鹿劈山大渠精神永存!

(注: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0 阅读:1
塞北神剑

塞北神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