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的世界里,谢才保是一位独具匠心的艺术家。他的摄影之路并非源于家族传承,而是在生活的艰难选择中偶然踏上的。他的人生轨迹并不平凡,从军队到照相馆,从学徒到大师,每一步都蕴藏着他的坚韧与执着。
谢才保的摄影之旅始于一次看似偶然的机会。当时家境贫寒的谢才保被送入部队,在那里接受了严格的锻炼与学习。退伍后,他被安排进入照相馆工作。在照相馆里,他的师父李锁庆不仅传授了精湛的人像摄影技艺,还强调了人品的重要性,这成为了谢才保日后成功的重要基石。他常说:“技艺重要,但人品更重要,只有学好了人品,才能有饭吃。”这种朴素的信念,成为他人生信条的一部分。在从事摄影的初期,谢才保并没有非遗的概念。他只是单纯地想要把事情做好。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他依然凭借着对摄影的爱好和情怀,沉浸于精神世界,享受着摄影带来的充实感。
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谢才保的摄影方向。他拍摄到了一位抗战老兵,并听到了对方讲述的抗战经历。这些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于是他下定决心,用镜头记录下抗战老兵们的风采。至今在无任何抗战老兵的信息资料情况下自费自寻拍摄抗战老兵152人照片及第二次补拍视频资料。信息匮乏的时代,寻找拍摄题材并非易事,但谢才保凭借着执着的精神,一点点收集素材,从此走上了红色题材摄影的道路。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
在摄影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谢才保依然保持着对传统用光方法的坚持。他认为,当代的人像拍摄往往过于追求修饰性,失去了真实和自然的美感。他呼吁摄影界重视传统的用光技巧,以展现人像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精神感,这样的作品才能触动观者的心灵,传递出更加鲜活的情感。
他始终认为,摄影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传递正能量的工具,他决心把这些红色文化正能量的照片展示出来,2016年至今,纯自费十多万创办了(爱国拥军)长廊,2017年创办了(警察工匠)长廊2018年创办了(雷锋精神好人榜)长廊,2019年创办了(公益摄影法)长廊。用二千八百多幅,320多平米照片长期展示在四大文化长廊中,至今接待来访参观文化长廊210多次,上门宣讲180多次。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退伍不退色。坚持正能量拍摄,宣讲,做个真正老有所为人物,感恩党和人民。因此,他不遗余力地推广红色题材的摄影作品,将抗战老兵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带到学校、企业等地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自己的力量。
即使已经80岁高龄谢才保依然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活力和精力。他那笔直的身姿和敏锐的眼神,仿佛时间在他身上只是匆匆过客,没有留下多少痕迹。许多人都感到好奇,他如何能在这样的年纪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和热情。对此,谢才保淡然一笑,他将这一切归功于正能量摄影与宣传带来的。谢才保深信,摄影不仅是记录美丽与瞬间的艺术,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他在拍摄时,不仅仅是捕捉光影,更是与被摄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他们的故事与情感。2010年雨雪中偷拍抓拍全国公安部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陆旭东护校十五年至今8千多张照片,为他评选国家级好人提供了最真实资料。尤其是当他面对那些正能量的人物形象照片时,看到他们眼中的坚定与坚韧,谢才保仿佛从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这些正能量的人物形象照片的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生命的张力,让他每次拍摄都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长期从事这样的摄影工作,让谢才保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充实与平和。他认为,正是这种内心的平衡和充实,让他能够在高龄之际依然精神饱满。他常说:“摄影让我每天都充满期待与喜悦,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通过摄影,他不仅在创造艺术,更是在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正能量。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他内心的热忱和使命感。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也让谢才保能够在摄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用镜头记录历史,用光影传递感动。他坚信,只要心中有光,无论年岁几何,都能不断前行。谢才保用实际行动证明,年纪从未成为他追求艺术和传播正能量的阻碍。相反,他以八十高龄继续践行着自己的摄影使命,为社会贡献着他的智慧与力量。他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一个艺术家在面对时间的流逝时,如何通过内心的坚守与热爱,超越年龄的限制,继续发光发热,影响着更多的人。
为了表彰谢才保在退伍军人人像摄影领域的杰出贡献,中艺联合非物质文化名录办公室授予他“中国非遗教育推广奖”。这个奖项不仅是对他多年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坚持不懈传递红色精神、践行非遗使命的高度认可。谢才保的故事,是一部坚定信仰与执着追求的生动写照。他用镜头记录历史,用光影传承文化,在红色记忆和非遗保护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颂歌。正是他对摄影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那些用心凝聚的影像,正是时代精神的最美注脚。
采访记录:杨丹菲20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