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幸福的烦恼”!最大的“噪音”竟然是……进来听听→

读特新闻 2024-08-15 20:09:58

清晨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

深圳街头巷尾响起了大自然的交响乐

深圳人在鸟鸣声中

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8月14日,一只黑领椋鸟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放声高歌。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家住莲花北村的王先生,每天6点多总会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他笑着说:“鸟儿简直成了我的闹钟”。

事实上

早晨被鸟儿唤醒

已经成了许多深圳人幸福的烦恼

“8·15”全国生态日来临前夕,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深圳市卡普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首发的深圳自然声源监测数据显示,鸟叫成为除白噪声以外深圳最大的自然声源,占比为21.7%,而居民区的鸟叫声占比达47%。

在深圳这座现代化的都市中

自然声源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深圳市卡普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深圳自然声源主要分为白噪声、风声、雨声、雷声、流水声和鸟叫声。“从功能区来看,鸟叫声为主要声音,体现了深圳千园之城的特点;其次是风声,这与深圳临海城市的形象相符。”工作人员介绍,在深圳居民区,鸟叫声占比为47%,商业住宅混合区的鸟叫声占比为32%,工业园区鸟叫声占比为67%。

“监测发现鸟叫声在早上五六点钟开始增多,中午稍微减少,傍晚继续增多,一直到晚上都会比较活跃。”卡普瑞公司总经理李文玉还讲了一件趣事,“去年3月,在一个住宅小区的监测点位,我们每到早上四五点钟就会监测到噪声超标。刚开始以为是现场有施工,后来经过声源识别,发现原来是噪鹃持续在叫,而且分贝较高。”

深圳城市上空鸟类翱翔嬉戏。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和生境营造,地处繁华中心区的华侨城湿地公园成了鸟的乐园。14日上午,记者来到园区看到,这里草木繁茂,郁郁葱葱,不时有鸟从枝头掠过,虫鸣鸟叫声此起彼伏,令人心旷神怡。

华侨城湿地公园(图源:图虫创意)

“园区至今共记录鸟类记录210种,目前不是候鸟季,在园区栖息的都是留鸟,有30种左右,常见的有红耳鹎、白头鹎、鹊鸲、暗绿绣眼鸟、大山雀等。”湿地生境维护主管梁淑珍介绍说,这些鸟的叫声各有特点,鹊鸲叫声多变,鸣叫声悦耳。而噪鹃,以鸟界“大嗓门”著称,常活动于居民区附近树木中,春夏繁殖期雄鸟通过叫声来吸引雌鸟,叫声清脆而响亮,为深圳人所熟知。近距离观鸟、拍鸟,这里也因此成为吸引很多热爱自然的市民前来的热门打卡点。

华侨城湿地公园的红耳鹎(图源:图虫创意)

深圳山海连城,公园绿道密布,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及重要的迁徙驿站,获得“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国际殊荣。今年2月,深圳发布《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在全国率先为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提供适用性解决方案。

深圳市观鸟协会发布的《深圳鸟类名录2024版》记载,深圳共分布鸟类431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近30%。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翟生强接受记者采访表示,鸟鸣声在自然声源中占据较大比例,这表明了深圳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深圳长期以来在物种保护,特别是鸟类物种的自然繁衍和生息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上述监测数据不仅是城市直观感受的量化支撑,也体现了生态治理带来的良好效应。

有深圳生态环境专家表示

“生态环境好不好

看鸟儿往哪飞”

鸟类是大自然的天使,它们“择地而栖”,用翅膀标注着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是最公平的“环境检测员”。鸟类对环境要求较高,有窝、有食、有安全感,才愿意留下来。

高密度开发建成区内自然鸟鸣声,与城市空间建设运营、鸟类活动行为以及居民感知状况密切相关,是衡量城市空间品质优劣程度、居住环境适宜性以及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表征。探索将鸟鸣声占比作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一个观测指标,可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生态观测评价方法。

福田区市花路附近的多功能智慧杆上,设有声音监测设备。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目前,全市设有300多台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布设在道路干道、公园、大学城和居民小区,用于收集各类声源,环境数据。

从潺潺流水到树叶摩挲

从虫鸣鸟叫到山林风声

从清晨的第一声鸟鸣

到夜晚宁静时刻的蛙声

每一种声音都被精准捕捉

分类归档

为什么要收藏“大自然”声音?

这些声音通过先进的音频分析技术,可以被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为公众提供理解和监测生态系统健康的直接途径。同时,通过声音识别技术,能够更精确地追踪和分析各种野生动物的行为模式和分布情况,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提供支持。

阙永福 摄

城市从来不只是高楼与人类

还有一草一木、花鸟鱼虫

深圳始终在行动

守护共同的家园

1 阅读:17

读特新闻

简介:读懂深圳,读懂未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