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人的至暗时刻,“倒腾资金猛如虎,一看AUM又倒数”

Bank民工 2025-03-24 22:28:02

银行的数据不会骗人,但考核口径会,深谙数字游戏的银行人,终究会害人害己。

深夜10点,银行的客户经理神情复杂,存款任务还差一大半,只能再次点开客户的微信对话框。

屏幕冷光映出她泛着油光的脸庞,对话框里最后一条信息停留在三天前:

“姐,还有最后两小时到考核节点,您理财赎回资金暂时转存活期,可获双倍积分。”

客户没有任何回复,也许是看到了故意不回,但她没办法不继续厚着脸皮联系。

可笑的是,这已经是她本月第5次找客户腾挪资金,银行的考核节点,让全体银行人别无他法。

而这样的至暗时刻,正在全国数以万计的银行网点同步上演。

一、现代银行版的“皇帝新衣”

“阿姨,您这500万活期今天可以先转理财,下周一赎回再存定期,帮忙冲下销量,我给您申请一份精美的礼品。”

在某银行的贵宾室里,理财经理正进行着堪比魔术表演的资金调度。

这种“季度末存款、月初理财”的时空穿梭术,让银行的季度末存款余额环比增加了20%,却在次月2号蒸发掉67%。

看似光鲜的考核数据背后,则是触目惊心的资源浪费,以及客户的怨声载道。

某城商行内部统计显示,仅2023年就耗费890万元采购米面粮油等“存款礼品”,而这些临时资金平均留存时间不足72小时。

更讽刺的是,该行当年AUM反而同比下降3.2%,客户流失率攀升至8.7%。

二、虚假繁荣下的系统性崩塌

为了应对考核,银行的理财经理都会给自己的客户名单进行标注。

哪些客户比较好说话,愿意配合资金冲刺,哪些客户精明,需要算完账才能达成一致,他们心里都有数。

这种“候鸟式资金”,导致银行的存款日均余额与月末时点余额出现倒挂,完全是为了考核指标而生。

不过,上级管理行不会深究资金腾挪,只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该给的奖励殊荣和绩效加分,一个都不会少。

但,监管数据迟早会撕开这层遮羞布。

央行《2024年月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当月居民存款增加2.53万亿元中,有超过6000亿元属于“月末冲量资金”。

这些数字游戏直接导致客户的信任度崩塌,没有新资金、新客户的引入,银行的规模不会提升,存量的客户迟早会反感。

某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遭遇过资金腾挪要求的客户中,43.6%选择减少在该行业务往来,直接导致AUM同业排名倒数。

三、破局之道在何方

银行想要杜绝这种没有质量的瞎忙,考核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某国有大行正在试行的“滚动周期考核法”,将传统的月末、季末考核改为过去12个月移动平均值考核,使资金波动率从35%骤降至8%。

这种“去时点化”改革,让客户经理们开始深耕客户真实需求,某支行理财配置完整率从47%提升至82%。

而头部股份行的做法更具颠覆性,率先推行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考核体系。

该系统将客户流失率、产品渗透率、NPS等指标权重提升至60%,某试点分行在改革后首年实现AUM自然增长15.8%,客户资产留存率提高至91.3%。

还有某农商行的“金融管家”模式,或许更值得借鉴。

通过为每个客户配备“1名客户经理+1名产品专家+1名数字化助手”的服务铁三角,该行单个客户产品持有量从1.8个跃升至4.2个,客户月度资金波动率下降至5%以内。

这种深度绑定带来的不仅是AUM增长,更是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的指数级提升。

银行人或许该记住,真正的AUM增长从来不是时空转换的魔术,而是客户信任的复利积累。

就像马拉松比赛不会奖励每个公里点的冲刺王,银行业的竞争终将回归到服务实体、创造价值的本质赛道。

3 阅读:349
Bank民工

Bank民工

一个经验丰富、业务全面的90后金融圈银行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