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光电子产业在国内外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台湾更是靠着光电子行业熬过资本退潮的低谷期,整个产业欣欣向荣。在一次两岸交流活动中,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里,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德修教授目睹台湾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发出“20世纪是台湾微电子年代,21世纪是其光电子年代”的感慨。黄德修教授的想法与时任华中理工大学(后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周济不谋而合,周济对黄德修说,“看来光电子要大搞。”
后来在周济(他还当过武汉市市长、教育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长等职务)的支持下,黄德修教授以学校名义于1998年12月首次向武汉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中国‘光谷’的建议”,他成为了“武汉·中国光谷”的首倡者。由此,武汉打响了中国光谷建设的第一枪,拉开了其光电子产业历史的辉煌序幕。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了于2001年在武汉建设国家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此时的互联网经济正处在泡沫时期,但武汉市依然继续坚持以发展光电子产业为主线。
在此时的全球IT产业不断下滑、市场萎缩和产品锐减的背景下,但武汉市抓住了机遇,逆势而上,将大型光电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不断做强,使国内外市场份额显著增加。由于湖北省与武汉市两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商引企的优惠政策,全球500强企业中有80多家企业和海内外一大批知名企业,如富士康、华为、中兴、联想、天马、华兴光电等相继落户“武汉•中国光谷”。数据显示,光谷企业的总收入在2007年就突破了千亿人民币大关。
2014年,武汉市将中国光谷的发展重点指向了集成电路产业(IC产业)的发展上,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科研创新。仅仅两年的时间,紫光集团、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和湖北省政府共同出资1600亿人民币,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并由此打开了武汉中国光谷在存储芯片产业的重大布局。随后国产存储芯片产业的“潜力股”长江存储诞生了,正是因为这一存储基地的建设,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投资资金和产业项目,也吸引众多的高新企业入驻武汉。
截至2023年,武汉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5461家,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经培育出了10家百亿级制造业企业,8家独角兽企业,68家上市公司,17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而就是在这一年里,东湖高新区全面启动武汉新城规划建设,全面加快“世界光谷”的建设,这一年里,东湖高新区的GDP为2715亿元,位于武汉市各行政区与各功能区的榜首位置。而该区的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企业突破13.6万家,新增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700家。
近三年来,武汉东湖高新区新注册活跃的中小企业中,新兴赛道企业占比超过六成,这表明该区域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光谷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继续发挥其优势,推动未来创新发展。其次,政策支持和创新环境优越。光谷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政府还支持光谷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包括在高新区内建设湖北东湖科学城光谷国际绿色激光产业基地等。所以,武汉最有发展前途的区域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首先光谷不是武汉,两地离着那么远根本不可相提并论,然后光谷只是工厂多,其他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