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直以来看牙的费用就是比较昂贵的。这也导致很多人牙齿出了问题,因为担心花费,不敢去医院。而现在,情况有变化了。对全球数十亿饱受牙齿问题困扰的人来说,2025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牙齿再生技术终于从实验室走向现实。这项突破意味着,未来人们或许不再需要忍受反复补牙的痛苦,也不必为天价种植牙发愁,只需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再生能力,就能让缺失的牙齿“自然生长”。

过去几十年,补牙和种植牙几乎是解决牙齿缺损的唯一选择。补牙虽然操作简单,但树脂材料平均3-5年就会磨损脱落,患者往往需要多次返工。而种植牙虽能恢复80%的咀嚼功能,但单颗费用动辄过万,手术还需切开牙龈、植入金属钉,术后感染风险更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数据显示,我国超3亿缺牙人群中,仅15%选择种植牙,经济压力和手术风险是主要阻碍。
“自体细胞造牙”成现实科学家发现,牙齿再生的关键在于唤醒人体内的干细胞。这些“万能细胞”能根据指令分化成牙本质、牙釉质等不同组织。日本京都大学团队通过纳米技术,将生长因子精准送达牙髓干细胞聚集区,成功在猕猴缺损的牙齿中诱导出新牙本质。更令人振奋的是,再生牙齿不仅硬度达到天然牙的85%,还形成了与骨骼紧密连接的牙周韧带,这意味着它能像真牙一样感知咀嚼压力。

与传统治疗相比,牙齿再生技术展现出巨大优势。患者只需接受一次微创注射,利用自身细胞即可完成修复,预计治疗成本将比种植牙降低70%以上。这对于农村地区和中老年群体尤为重要——我国60岁以上老人平均缺牙7.5颗,但近半数因经济原因未治疗。再生技术普及后,仅国内就有望释放千亿级市场需求。
环保与健康的双重胜利该技术还带来意外惊喜:每年全球牙科产生的12万吨医疗废弃物(包括金属种植体和树脂材料)将大幅减少。生物降解支架材料的应用,使治疗过程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临床数据显示,再生牙齿的神经感知功能优于传统修复体,患者在吃冷热食物时不再出现敏感刺痛。

更值得期待的是,牙齿再生技术为其他器官修复提供了范本。科学家发现,牙髓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肝细胞和心肌细胞。日本团队正尝试用类似技术修复心脏病小鼠的心肌组织,早期实验已实现20%的功能恢复。尽管距离临床应用尚需时日,但这为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来了全新希望。
信息来源:秦楚网2025年4月6日报道《牙齿再生技术研究成功,补牙或将成为历史》,内容经作者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