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战斗机在珠海航展上的正式亮相并宣布服役,无疑彰显了中国在隐身战机领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空军实力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这款新型战机的服役,意味着中国空军已经成功跻身世界先进空军行列,具备了与美国等军事强国相抗衡的实力。
美国恐惧点之一:歼-35A作为歼-35的陆基型号,在气动布局、低可探测性设计等方面展现了高超的技术水平。它不仅吸收了美制第五代战斗机的成熟经验,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例如,歼-35A采用了双中推的动力配置,相较于F-35的单大推设计,在动力安全冗余方面更具优势。同时,歼-35A的机体设计更加侧重于空中优势作战,其空战能力预计将明显超过F-35。
中国歼-35
美国部分媒体和舆论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表示担忧,甚至将歼-35的出现视为对美国空军优势的挑战。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其中既有对中国军事实力增强的忌惮,也有对自身地位可能受到威胁的不安。
比如,他们认为,中国的空军实力已经赶上美国。通过在技术上不断的迭代改进,他们已经表明,歼-20“威龙”第五代战斗机总体上同美国空军的F-22A“猛禽”战斗机一样具有竞争力——尽管在技术上不如后者先进。如今,可与美国F-35“闪电”Ⅱ战斗机媲美的中国歼-35A战斗机也已亮相,它同样给观察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歼-35的亮相只是中国空军实力提升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空军在装备水平、作战能力等方面都将实现质的飞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防安全水平,也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美国 F-35
面对中国空军的快速发展,美国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崛起。通过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推动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才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正确选择。
美国恐惧点之二:尽管中国保持自己的低调,但美国无法抹去的恐华情绪也还是瞒不住的。他们恐惧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已经相当成熟,能够像生产香肠一样批量制造出最先进的系统。而美国研发一款军机则需要耗费数年时间。
美国恐惧点之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印太地区,歼-35从根本上打乱美军的空中优势战略。中国的歼-20和歼-35A,再加上它们的大规模生产能力,同美国生产能力的严重缺乏早已让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空中优势成为过去。
美国恐惧点之四:中国设计歼-35A的目的是与它的其他军事资产——如无人机或歼-20——协同作战,在空中形成一条“杀伤云链”。
美国恐惧点之五:歼-35已经拥有的大规模生产能力会给中国空军带来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这一优势直击了美国空军的软肋。美国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他们的空军陷入大规模作战。
正是这些致命的短板让美国产生无法抹去的恐华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