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赞安平
燕赵名区安平县,悠悠千载韵悠长。
史存西汉开篇处,文耀唐朝李杜章。
圣庙仙踪凝古韵,佳肴美味溢清香。
相逢胜景情难抑,共话安平意未央。
总起:揭开安平神秘面纱
你是否曾渴望探寻那些隐匿在繁华都市背后,充满历史韵味与独特风情的小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河北省衡水市的安平县,感受这座小城带来的震撼与惊喜。这里,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相互交融,独特的人文风情与诱人的特色美食相互辉映,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启这场安平探秘之旅!
悠悠历史:岁月沉淀的记忆
安平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春秋时,这片土地属于鲜虞国,到了战国时期,县境先属中山国,后归赵国,为公子成的封地 。历经岁月变迁,在西汉时期,安平县正式设立,属涿郡,同时在县治西南 25 里处的角邱还设有谷邱县 。新莽时期,安平曾被称为广望亭,直到东汉初期,才恢复安平县的原名,并废除了谷邱县。
建初四年(79 年),安平隶属乐成国。延熹元年(158 年),安平先是属于安平国,后又改隶博陵郡,郡治就在安平城,统辖安平、安国、南深泽、饶阳四县 。在三国魏时,安平依旧属于博陵郡。西晋时期,在安平设置了博陵国,管辖安平、饶阳、安国、南深泽四县 。北魏、北齐、北周时期,安平都归属博陵郡,郡治始终在安平县城 。
时光流转至隋唐,隋开皇三年(583 年),朝廷罢郡设州,安平改属定州。开皇十六年(596 年),又更属深州。大业二年(606 年),安平还隶定州。大业三年(607 年),废州置郡,定州改为博陵郡。大业九年(613 年),博陵郡改为高阳郡,安平仍归其管辖 。唐武德四年(621 年),安平改属深州,州治起初在安平,不久后迁至饶阳。贞观十七年(643 年),深州被废,安平又归属定州。先天二年(713 年),再次复属深州 。北宋、金时期,安平一直属于深州。
元太祖十九年(1224 年),深州被废,安平改隶南平州,并成为州治,同时领有饶阳。太宗七年(1235 年),南平州被废,安平复隶深州。中统二年(1261 年),安平改隶真定路晋州 。明朝时,安平县属真定府晋州。清朝初期,县仍隶晋州,直到雍正二年(1724 年)六月,才改属深州 。
到了中华民国时期,民国二年(1913 年),废州制,安平县属直隶省范阳道,次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安平仍归其所属。民国十七年(1928 年)7 月,直隶省改河北省,安平县由河北省直接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县划归河北省第十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安平县抗日政府成立,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同年 9 月属冀中区二专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秋,属冀中区八专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 年)6 月,改属冀中七专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7 月,又改属冀中区九专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9 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安平属华北行政区冀中区九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 年)8 月 1 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安平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 。1954 年 4 月 24 日,定县专区撤销,安平县划归石家庄专区 。1958 年 11 月 5 日,安平并入深县 。1961 年 4 月底,复设安平县(含原饶阳辖区),仍属石家庄专区 。1962 年 1 月,饶阳从安平析出,县恢复原建制,同年 6 月 17 日,安平改属衡水专区 。1970 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安平仍归其管辖 。
在近代革命历史中,安平更是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1923 年,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 台城特支在安平诞生,1924 年,河北省第一个县委 —— 安平县县委也在这里成立 。安平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安平军民浴血奋战,夜袭安平城等战斗,展现了他们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坚定的爱国情怀 。
璀璨人文:名人辈出的沃土
安平县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历史悠久,更是人文荟萃,名人辈出 。他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
在唐朝,这里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史学家 —— 李百药。李百药出生于仕宦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他博学好文,才华横溢 。在隋唐时期,他历任要职,参与了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 。李百药最卓越的成就,当属撰写《北齐书》。这部史书以其严谨的笔法、详实的记载,成为研究北齐历史的重要典籍 ,为后世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他在史学上的贡献,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造诣,更展现了安平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 。
还有那位写下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的唐代诗人崔护 ,他的这首《题都城南庄》,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 。崔护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才华,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安平这片土地所孕育出的浪漫情怀 。他的故事,也随着这首诗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佳话 。
时光流转到近现代,安平又走出了一位文学巨匠 —— 孙犁。孙犁是 “荷花淀派” 的创始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诗意而著称 。像《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通过对白洋淀地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坚韧 。孙犁 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学成就,让安平的名字在文学界熠熠生辉 。
除了这些文人墨客,安平还涌现出了许多在其他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人物 。他们或是在政治舞台上施展才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或是在科学领域默默耕耘,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安平人,努力奋斗,追求卓越 。
多彩风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安平县的风俗文化,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承载着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民的智慧 。
在传统节日里,安平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春节,是安平人最为重视的节日,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忙碌起来 。扫尘、贴春联、挂灯笼,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守岁迎新 。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道祝福 。孩子们则是最开心的,他们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欢天喜地地放着鞭炮 。在元宵节,安平的大街小巷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传统的宫灯、走马灯,也有富有现代创意的造型灯 。人们赏花灯、猜灯谜,热闹非凡 。还有那热闹的社火表演,舞龙舞狮、高跷旱船,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尽情展示着自己的技艺,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
在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上,安平也有着一套传统的礼仪 。婚礼当天,新郎会带着迎亲队伍,敲锣打鼓地去新娘家迎亲 。新娘则会穿上漂亮的婚纱或传统的凤冠霞帔,在家人的祝福中,与新郎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礼仪式上,新人会向长辈敬茶,表达感恩之情 。而在葬礼上,安平人则遵循着庄重肃穆的仪式 。亲人们会为逝者守灵,举行追悼会,寄托对逝者的思念 。出殡时,孝子贤孙们会身着 孝服,抬着灵柩,将逝者送往墓地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安平的风俗也在不断地演变 。传统的婚俗中,彩礼、嫁妆等环节可能会给一些家庭带来经济压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简约、文明的婚礼形式,注重婚礼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丧葬方面,也逐渐倡导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以更加环保、节俭的方式缅怀逝者 。同时,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也融入了新的元素 。比如在春节期间,除了传统的拜年方式,人们还会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向远方的亲朋好友送上祝福 。
这些传统风俗的传承与演变,不仅是安平历史文化的延续,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生动体现 。它们见证了安平人民生活的变迁,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
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
安平县的文化艺术,犹如一座丰富多彩的宝库,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其中,河西调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平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
河西调起源于元末明初,又称 “娃娃调”“侉丝弦” ,是梨园界号称 “五腔班” 的其中一腔 。它因形成于河北省黑龙港流域的滏阳河以西而得名,曾广泛流传于冀、晋、鲁、豫、京、津及东北三省 。河西调的曲调婉转优美,结构紧凑,通俗易懂,便于传唱 。它的声腔板式丰富多样,主要曲调是河西娃娃调,音乐结构为长短曲牌体 。起腔类似京剧导板,男调用导板头起腔,女调用小锣起腔 。板式有 “二板”“快板”“大青羊”“小青羊”“锁链枝” 等 。其韵、白、鼓、乐也独具特色,音韵结构是长短曲牌体,最典范的腔韵设计为 “三、三、二式”,八句为一完整唱段 。男女声曲调不同,男腔通过明嗓与背功嗓的巧妙转换呼出唱词,女腔比男腔高八度 。人物道白以普通话为主,兼用方言 。乐队伴奏以板胡、膜笛、盘笙三大件为核心,另有二胡、三弦、阮等管乐配合,换调不换弦 。打击乐以鼓板、锣钹、镲为载体,运用多种 “锣鼓套” 应工 。在表演空间上,河西调非常宽阔,既能登上大剧场的舞台,也能在乡野村户、农家地头表演,被百姓誉为 “撂地就来” 的梨园奇葩 。多年来,河西调传承了五十多个剧目,如《凤凰山》《闹花园》《书洞房》等,这些剧目绝大多数为河西调所独有 。
除了河西调,安平的丝网文化也别具一格 。安平被誉为 “中国网都”,丝网产业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 年),至今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 。经过不断发展,安平丝网已形成拉拔类、编织类、焊接类、冲拉类、非织造类、制品类 6 大系列、400 多个品种、6000 多种规格 ,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生活及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精尖领域 。其中,编织类丝网的产销量、出口量均占全国 80% 以上,有着 “世界丝网看中国,中国丝网看安平” 的美誉 。为了展示丝网文化,安平还建有丝网展馆 。展馆位于 NO.1 滤器滤材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内,总占地面积约 1000 平方米,展厅分为产业规模展示区、产品展示区、平台区三个部分 。产业规模展示区重点介绍了丝网营销网络和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产品展示区展示了各种类型的丝网产品,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农业生活、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平台区展示了会展、物流、人才、技术等方面 。展馆内陈列展品共计 400 余件,将丝网元素完美融入其中,充分体现了丝网的用途 。自建成以来,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参观者,让更多人了解了安平丝网 。
绝美景点:自然与人文的交织
安平县的景点,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坐落在安平县台城村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 的诞生地 。1923 年,弓仲韬在李大钊的指引下,回到家乡安平,创建了 “平民夜校”,并发展了弓凤洲、弓成山两名党员,同年 8 月,“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 正式成立,直接受中共北京区委领导 。这座纪念馆,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铭记,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 。馆内展览区域分为五个展区,分别展示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设改革发展时期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实物 。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发展历程,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
圣姑庙,这座古老的庙宇,承载着安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传圣姑是周代末安平县会沃村人氏,她智救汉光武帝刘秀,侍奉父母终生不嫁,被传颂为忠孝双全的女圣人 。圣姑庙最早由汉光武帝所建,是方圆百里最大的庙宇建筑 。元代大德十年(公元 1306 年)在原庙东侧筑高台重建,明、清两代又多次扩建 。其建筑风格典雅庄重,由牌楼、碑亭、蹬道、门屋、工字殿、寝宫殿、观稼亭 6 个主体建筑组成,布置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上,钟鼓楼和配殿左右对称,是比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寺庙布局 。牌坊为三间四柱歇山顶琉璃牌坊,四柱为方柱,设 11 踩斗拱,施彩绘,瓦黄琉璃瓦,安正吻、垂吻,正脊中设塔刹,垂脊安仙人、走兽,正中横匾刻 “孝感圣姑庙” 五个大字 。碑亭内东西各有四座石碑,雕刻精细,石碑上帽雕有盘龙云海,龙体透花栩栩如生,两边雕有八仙,人物凸出碑面生动活泼 。工字殿的梁架富于变化,还尽量利用天然木材不加斫削 。每年秋季,圣姑庙都会成为许多信徒和游客的祈福圣地,此时庙宇内香火旺盛,信徒们祈求神灵保佑家庭平安、事业顺利、丰收吉祥 。
汉王公园,是一座集观光、亲水、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 。它因园内有一座东汉晚期古墓而得名,公园南部的这座东汉时期的郡王墓,是上世纪 70 年代在逯庄村发掘出土的,极具考古价值 。墓室中的彩绘壁画《郡王出行图》显示墓主人是东汉安平国的最高统治者,这些壁画对研究东汉车马制度、建筑等极具文物价值,现今中国博物馆进门第一个图就是《郡王出行图》 。公园总占地面积 536 亩,投资 2.4 亿元,各类植物 265 种,建设有占地 180 亩的景观湖 —— 平安湖,绿化面积 300 亩,绿地率 70% 以上 。公园分为孝德广场、人面桃花园、平安湖观景区、百艺汇文化广场、汉王墓博物馆、七曲亭廊休憩区、银杏大道、三策书院 8 个功能区 。四角亭配仿古琉璃瓦屋脊,配有骑凤仙人、小狮子作为镇亭之吉祥物,供人们休闲小憩 。围绕在景观湖周围有二十余块石碑,记录着历代安平籍名人诗字,如明代张尔庚的《仙台积雪》《孝林夕照》;清代陈宗石的《北寺晚钟》《滋河月夜》《义门秋雨》《龙井涌泉》《紫荆晴翠》 。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径上,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历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
诱人美食:舌尖上的安平
安平县的美食,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每一道都承载着浓浓的家乡味道 。
郑庄挂面,选用优质小麦,天然无任何添加剂,纯手工制作,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它细如发丝且中空,有着 “洁、白、净、细、干” 五大特色 。食之柔韧、滑爽、筋道,营养丰富,是老人、孩童、产妇、病人的首选营养品 ,也是当地待客的头道饭食 。据村里八十多岁的老人回忆,先辈曾把挂面送往北京,被称作 “贡品” 。后来虽断了宫廷这条路,却成为民间的传统大众名品 。如今,郑庄仍有一半人家继承了这项传统手艺,他们生产的挂面,完全可以同市场上的所谓 “贡面、宫面” 媲美 。
安平白酒,历史悠久,因其优质的高粱原料,深受大众喜爱 。大豆口散装白酒和原浆酒,价格亲民,口感可口,不仅是周边地区老百姓的日常饮品,更是在外安平人的家乡酒 。酒厂不断改进工艺,提高技术,打造了高标准、高质量的 “豆口醇” ,扩大了销售领域,让安平的酒香飘得更远 。
芝麻煎堆,是一道寓意团圆甜蜜的传统小吃 。它由糯米粉、糖、油炸花生碎和芝麻等材料制成,通过油煎而成 。外观金黄,形状浑圆中空,口感香脆,体积膨大,表皮薄脆清香,而内部柔软粘连,馅料香甜可口 。在广东,有 “煎堆辘辘,金银满屋” 的说法,寓意富有富足 。在安平县,芝麻煎堆也常常出现在喜庆的节日和家庭聚会中,为人们带来甜蜜的享受 。
鸡汤豆腐串,做法简单却香味四溢 。将豆腐皮切成正方形,从一角沿着对角线卷起来,用竹签串好,放入煮好的鸡汤中炖煮 。煮的时间越长,豆腐串就越入味,口感十分鲜嫩,汤汁鲜美不油腻 。这道美食不仅是安平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街头小吃摊的热门选择 ,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 。
总结:探寻安平,期待共鸣
安平县,这座充满魅力的小城,以其悠久的历史、璀璨的人文、多彩的风俗、独特的文化、绝美的景点和诱人的美食,向我们展示了它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它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又像一首悠扬的歌,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情感 。
相信大家在了解了安平之后,心中一定有许多感触 。如果你曾去过安平,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 ;如果你还未曾踏上这片土地,也请留下你对安平的期待 。或者,你也可以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让我们一起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