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为什么自缢而死?她如果不自杀,宁国府就会被抄家灭族

凌归若 2024-07-27 11:31:33

秦可卿之死,是宁国府中的一件大事,种种迹象表明,此时的宁国府正在经历抄家灭族的风险。

证据有二:

第一,给秦可卿看病的大夫,名字叫张友士,谐音就是“将有事”,说明宁国府将要有大事发生。这件大事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紧接着发生的两件事都不吉利,先是贾瑞死了,后是秦可卿死了,这似乎是在暗示宁国府是要死人的。

第二,秦可卿死后,贾珍悲痛欲绝,“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又说“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这里的“长房”指的不可能是贾蓉,而是指作为贾府长房的宁国府,“绝灭无人”说的是宁国府面临着抄家灭族之祸。

也就是说,秦可卿之死,使宁国府面临着抄家灭族的风险。

在一片悲寂凄凉的氛围当中,迎来了秦可卿的死亡,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宁国府不但没有受到任何不好的影响,反而紧接着荣国府的贾元春就被晋封为“贤德妃”。

这样一来,“将有事”就从坏事变成了好事,也就是说,贾元春的晋封是紧接在秦可卿死亡之后的,可知二者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秦可卿一死,贾元春就被晋封为“贤德妃”呢?

01 “淫丧”之谜

秦可卿死前,有一番“托梦”的情节,劝诫王熙凤,要趁着如今富贵留好退路,这说明秦可卿已经预料到贾府的危机。

可紧接着,秦可卿又说道: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这件“非常喜事”,当然就是贾元春的晋封,可此时晋封的旨意尚没有下达,秦可卿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前面的文章曾经分析过,秦可卿和皇帝是有紧密联系的,所以她才会事先知道这么隐密的皇家之事,可卿死后那盛大的丧礼仪式也证明了这一点。

秦可卿死后,有内相戴权亲自坐了大轿来上祭,脂批道:“妙!大权也”,所谓“大权”指的当然就是皇权,说明这件事情皇帝是亲自过问的。

由此可知,秦可卿之死,其背后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这个事件牵涉到皇帝和贾府。本来宁国府是要面临抄家灭族风险的,可是这中间发生了某些事情,致使皇帝改变了主意。

皇帝加封贾元春为“贤德妃”,正是对秦可卿死亡背后政治事件处理的结果,目的应当是对贾府的笼络和奖励。

那么,宁国府到底做了什么,才导致皇帝改变了主意呢?

答案还在秦可卿的身上,秦可卿之死,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中,都说她是病死的。但根据脂砚斋的批语我们知道,第十三回的题目本来叫“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根据秦可卿的判词可知,秦可卿应该是在天香楼自缢身亡的。

对于秦可卿的“淫丧”,研究者往往着眼于她到底跟谁行淫,但实际上,作者书中所写“淫”目的是为了影射背后的故事,脂砚斋也说“作者用史笔也”。

所以,重要的不是秦可卿跟谁“淫”,而是她到底为什么要自杀。

秦可卿的自杀,小说原文中其实是留有痕迹的。第十三回开头写秦可卿给凤姐“托梦”,那到底是在“托梦”,还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呢?

我们看原文中的描写就明白了。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作者其实写的很清楚,此时平儿已经睡熟了,而凤姐因为贾琏去了扬州,所以独自睡不着觉,在她刚要睡着的时候,秦氏就从外面走了过来,这说明凤姐此时并不是在做梦,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02 “益气养荣”

我们之所以认为凤姐是在做梦,是受到通行本情节的影响,因为此时的秦可卿已经病得下不了床,所以自然不可能跑到荣国府来。

但脂砚斋已经告诉我们了,在原来的版本当中,秦可卿是自缢身亡的,这是原作者用的史笔。后来曹雪芹与脂砚斋批改《红楼梦》,脂砚斋让曹雪芹将相关情节删掉,改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病亡。

顺便提一嘴,脂砚斋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了,“作者”和曹雪芹(芹溪)根本不是同一个人,要不然他就不会把“芹溪”和“作者”分开称呼,芹溪曹雪芹只是一个批改者而已。

曹雪芹删掉了有关“淫丧天香楼”的情节,可是没有改掉秦可卿自杀之前去见王熙凤的细节,这可能是曹雪芹故意为之。

秦可卿自杀以前,之所以去找王熙凤,是为了托付后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除了王熙凤以外,“别人未必中用”。

而秦可卿交待的两件事,都是关乎贾府存亡的大事,一件就是趁着富贵留好退路,另一件就是贾元春马上就要晋封为“贤德妃”。

值得注意的是,当王熙凤问及是什么喜事的时候,秦可卿说道:“天机不可泄漏”,所谓“天机”就是“天家之机密”的意思,指的就是皇帝的旨意不能提前泄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原文中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开篇第一回,甄士隐在梦中听到一僧一道的对话以后,就向前搭话请教,癞头和尚说道:“玄机不可预泄”。

作者明明白白是把“玄机”和“天机”是分开,我们平时说的表示“天意”的那个词,作者用“玄机”来表示,那么“天机”自然是另有所指,指的就是皇家的旨意。

由此可知,秦可卿自杀是有明确目的性的,目的是为了保全宁国府。也就是说,只要秦可卿自杀了,就可以免除宁国府的抄家灭族之祸,甚至可以让荣国府的贾元春晋封,这是都是秦可卿预料中的事情。

小说中还有一个细节,说明了秦可卿保全贾府的能力,第十回张友士给秦可卿开的方子,叫作“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养荣”二字有很明确的指向性。和林黛玉所服用的“人参养荣丸”一样,她们都具备保全“荣国府”的意味。

张友士开的这个方子,或许就是给秦可卿出的主意——自杀以保全宁、荣两府。

我是根据作者提供的诸多线索,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至于为什么秦可卿自杀就可以保全贾府,还需要另外考证。或是为了保全皇家声誉,或是为了政治站队,这里不做讨论。

03 “潢海铁网”

为了证明我们上述的推论,有必要对“潢海铁网山”做一番论证,秦可卿死后用的那口棺材,据薛蟠的交待,是来自“潢海铁网山”,而且是“义忠亲王老千岁”预定下的,后来因为“坏了事”所以没有用。

对于这段介绍,研究者多在考证“潢海铁网山”在哪里,或者“义忠亲王老千岁”到底是谁,我认为这种考证不会有结果。

因为即便是用史笔,小说终究还是小说,我们要以小说的角度来对它进行解读。

作者在小说一开篇就说了,小说中的名字,很多都是要从谐音的角度来理解,作者选用“潢”这种生僻字,自然也应该从谐音的角度来考虑。

“潢海”其实就是“皇海”的谐音,预示着秦可卿的死和皇帝有关,另外脂砚斋说:“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这是作者对背后政治事件的感叹。

而“铁网山”的意义有三:

第一,铁网山和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铁网山其实就意味着“坏了事”,“坏了事”也就是得罪了皇帝嘛。

第二,“铁网”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意象,也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抄家时兵马围困的情境。

第三,“铁网山”实际上是个暗语,在后文第二十六回是作者的注解,冯紫英去赴薛蟠的生日宴,提到了和父亲神武将军冯唐一起到“铁网山”打围。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个将军带着一群兵马,将某个地方围得像是铁网一样,这明显就是抄家时的场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铁网山”指的其实就是宁国府。“潢海铁网山”如果翻译过来,就是这样一句话:神武将军冯唐、冯紫英父子,奉了皇帝的命令,带兵将宁国府围得像铁网一样。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文,秦可卿病入膏肓的时候,神医张友士到宁国府中看病,预示着宁国府将有抄家灭族的大事发生,“潢海铁网山”其实就是那个时候宁国府所面临的处境。

值得注意的是,张友士本来就是冯紫英的老师,也就是说,宁国府“将有事”,正是冯紫英负责具体执行的。

所以冯紫英在提到这件事的时候,言语间表现的非常严肃,说是“大大要紧的事”,又说这是“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大不幸”指的就是抄家灭族之祸,“又大幸”当然就是贾元春之封,之所以“大不幸之中又大幸”,正是因为宁国府对于此事处理得当。

准确的来讲,就是因为秦可卿自杀以保全了宁国府,而这个处理方式,极有可能就是冯紫英父子建议的,证据就是神医张友士给秦可卿开的方子“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总结

本篇文章思路来自寅脂鲟先生,寅脂鲟先生认为,秦可卿是太上皇的私生女,是现任皇帝安插在宁国府的密探。

秦可卿死后,皇帝让神武将军冯唐、冯紫英父子包围宁国府,可因为“四王八公”都来参加秦可卿丧礼,说明贾府的势力不可轻易撼动,所以才改抄家为怀柔,加封贾元春为“贤德妃”。

出于这个观点,我重新研究了秦可卿身上的诸多线索,得出了如上的结论。

个人认为,宁国府之所以免了抄家之祸,是因为秦可卿的自杀,至于具体原因有待研究。

而秦可卿的真实身世,出于证据不足,暂时不敢轻易下结论。以上观点,与寅脂鲟先生有龃龉处,希望先生指正!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