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的,是帮助还是阻碍?
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争夺家庭话语权的过程。
也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剥离家庭的过程。
还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长无论怎么操心,都没用的过程。
众说纷纭啊。
但无论是哪种说法,身为家长的我们,都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甚至是不能及的地方,给予孩子们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一方面给他们基础性的教育,天文地理,人伦道德。
一方面又怕他们没有烟火气,于是有息怒笑骂,有铜臭风雅。
还想给他们拔拔高,对他们进行更加深奥一点的教育。
然而,不管哪种教育,都不敢说能够百分之百的有效于每一个孩子。
其实关于教育的话题,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在探索,数百年前的《笠翁对韵》,也有关于教育的思考。
看过我《笠翁对韵》系列的朋友们都知道,他不单单是一本对对子的书,其中的每一阙,都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价值观的取向。
今天这一讲,就全面、详细而含蓄地介绍了一种教育观念。
不敢说对每个孩子都有效,但是对教育孩子的家长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参考性的育儿理念。
他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教育及其内容对孩子的影响,其中最后一点最为重要。
闲话不多说,《笠翁对韵》第二十六讲九佳第一阙,正式开讲:
门对户,陌对街,枝叶对根荄(gāi)。斗鸡对挥麈(zhǔ),凤髻(jì)对鸾钗。登楚岫(xiù),渡秦淮(huái),子犯对夫差(chāi)。石鼎龙头缩,银筝雁翅排。百年诗礼延馀(yú)庆,万里风云入壮怀。能辨名伦,死矣野哉悲季路;不由径窦(jìng dòu),生乎愚也有高柴。
这个社会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也就有着各式各样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哪方面的
知识,都算的上是对孩子的教育。
当然随便教点什么,肯定是不负责的,有效的教育,至少是正方向的知识,基础性的教育。
书上说“门对户,陌对街,枝叶对根荄(gāi)”。
陌是街道的意思。荄是草根的意思。
根荄是植物的根。
门户、街道、树叶、草根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事物,也代表了我们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
这就是基础教育,其实所有教育的内容,都源于你身处的环境。
比如你住在平原,就很难描述出高山、大海。
你身在沙漠,就很难讲出森林、湖泽。
所以基础教育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继续“广”,要走向“专”。
专,不代表专业性多么强,但应该在基础之上,又因为孩子还小,一般不会涉及太高深的精神追求,大多以物质为主。
对了,还要区分男孩儿,女孩儿。
书上说的是“斗鸡对挥麈(zhǔ),凤髻(jì)对鸾钗”。
男孩子,斗斗鸡,玩玩鹿尾巴。
女孩子戴个美丽的发髻。
麈是鹿一类的动物,尾巴可以做“拂尘”。
这时候有些家长要着急了,孩子的教育从来是一个关键期,怎么能玩物丧志呢?
对,随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和家长的要求都越来越高。
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出去走一走,用增长的见识,来完善自己的认知。
家长一方面要主动让出一定的主动权,一方面又要把控好大方向。不然所有的努力都有化为反方向的力量的风险。
书上说“登楚岫(xiù),渡秦淮(huái),子犯对夫差”。
岫是山的意思。
楚岫是楚地山峦或泛指南方的山。
秦淮是今南京附近的一条河。
楚岫和秦淮在这里泛指见识。
子犯即狐偃(yǎn),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舅舅:
在重耳流亡的十九年里,狐偃不离不弃,屡出奇招,深得重用。
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后,任其为大夫。最后在狐偃的辅佐下成就霸业。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战功赫赫。因其连年用兵,致国力空虚,终为越国所灭。
有个好的引领,能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好的引领,自己的才能反而成了灭亡的助推器。
然而好的引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呢?
书上的建议是修养。
“石鼎龙头缩,银筝雁翅排”。
他的意思是:
石鼎上装饰的龙头是低着头的,银筝上雁翅形的琴码是横着的。
有点看不懂是吧。
其实这两样东西一个是文人煮茶的用具,一个弹奏的琴。
茶和音乐,代表了个人的修养和内心的安静。
古人认为,安静的内心,才能培养出有修养的人,在人生路上,更加稳当。
可是……
父母也有父母的无奈,没那么大精力,没那么高水平。
有道是:
留财给子孙,守不住,留书给子孙,子孙不读。
怎么办?
只好留阴德给子孙,这才是正确的出路。
也就是说,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那就做示范,做榜样,多做好事,积善行德。
正是“百年诗礼延馀(yú)庆,万里风云入壮怀”。
这两句的意思是:
讲究礼教的人家行善积德,必然有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
祖国的万里江山自然都在豪壮的胸怀里,要心怀天下。
诗礼是《诗经》和《礼经》,是古代读书人必读的书。
馀庆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
壮怀是豪壮的胸怀。
能做到这些的家长,应该说很是费心劳力了;能做到这份上,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吧。
您注意了:教育,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最关键的地方来了,那就是所有的教育在实践中检验的时候,必须学会变通,才能融会贯通,起到真正的效果。
也就是说,变通,才能让严格的教育变得有效。
书上用了两个典故为我们解释这一道理“能辨名伦,死矣野哉悲季路;不由径窦(jìng dòu),生乎愚也有高柴”。
能辨名伦,死矣野哉悲季路典出“能辨名伦”。
相传:
孔子的弟子子路,也就是仲由,性好勇、事亲孝。
孔子批评他:“野哉,由也”!
当时卫国内乱,子路与叛军战斗,他系帽的带子被砍断,他忿然说:“君子死,冠不免”。(也就是君子即使死去,也不会使自己的衣冠变得凌乱的意思)于是停下战斗,结缨整冠时被杀。
孔子闻讯悲叹说:“由也死矣”。
子路留下了“君子死,冠不免”的佳话,却也失去了宝贵的性命。
下一句说的是孔子的弟子高柴。
相传:
卫国发生内乱时高柴也恰好在场,但是他逃走了。
然而他在逃走的时候,不走小路,不过旁门,不翻矮墙,索性在一间密室中逃过追杀。
孔子曾评价他:“柴也愚”。
愚是忠厚有余,而智慧不足的意思。
不由径窦是不走邪门歪道的意思。
径是小路,引申为歪道。
窦是洞、旁门,引申为邪门。
历史用血淋淋的教训警示我们:
不懂变通而空有知识,甚至会成为危及生命的累赘啊!
有效的教育,不但有着基础性知识;还有社会常识;有广博的见识;有家长的及时干预;修养上的培养;家长的榜样;最后加上变通的处世观。
我认为这样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成长,帮助远大于阻碍,您说呢?
关注我,让我们一起从传统文化中探寻当下的快意人生。
(图片选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