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存款越来越多的时候,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看完你就明白了

赋鲸创作营 2025-02-13 09:20:40

听过一则颇具讽刺意味的“笑话”。

金钱不仅能购置物品,还能深刻影响人际关系。

曾经,一位朋友频繁造访,向我借钱。

一旦朋友借到所需款项,局面便颠倒过来,变成我频繁联系他,催促还款。

我们的一生,无法孤立存在,必须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然而我们与群体间的关系却在不断演变,难以恒久不变。

随着个人储蓄的增长,周围的朋友数量似乎也随之波动,你我在变,他人亦然。

01许多人,出于利益的考量,才去结交朋友

唐朝的李白,想必是朋友众多之人。

他年轻时创作了《蜀道难》,并将其呈递给大臣贺知章。

年逾古稀的贺知章读了此文后,称赞李白为“仙人”,并将他推荐至翰林院任职。

李白对贺知章的恩情感激涕零,写下:“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因得罪杨贵妃,李白被赐金遣返。他便去拜访在宋城务农的朋友高适,两人共饮一杯。

安史之乱爆发时,高适被重用,担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等职。

而李白却因成为永王的幕僚而受到牵连,成为囚犯。在绝望中,李白写信给高适,希望他能网开一面。然而,信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李白的妻子宗夫人也曾向高适求助,但高适为了避免嫌疑,拒绝了见面。

在游历期间,李白还接受了汪伦的邀请,两人畅饮数日,李白留下了《赠汪伦》,成为友谊的见证。

细数李白的几位朋友,实际上他们的关系并不那么纯粹,多是基于利益的交往。

首先,李白与贺知章的关系,起初是李白为了追求功名而主动示好,写了一篇文章作为敲门砖。所谓的忘年交,那是后来的事。

其次,李白与高适,两人都是文坛巨擘。李白向高适求助,情真意切,实则是希望摆脱牢狱之灾。

再次,李白与汪伦的关系,本质上是汪伦利用李白的名声,为自己歌功颂德。

还是唐朝的刘禹锡看得透彻——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透过千万层滤镜,揭示了人情世故的真相,一旦滤镜撤去,剩下的便是赤裸裸的利益。

多少所谓的友情,不过是伪装出来的,看似亲密无间。

人在困顿时,四处求援,带着礼物,宴请宾客。与人称兄道弟,不过是期待潜在的利益交换,留下一张感情的底牌。

02财富可以让人独立,甚至可以让你减少对朋友的需要

如果结交朋友的初衷是为了共同实现目标,借助彼此的力量,那么一旦个人财富充足,人们往往会回归本性——原本就不需要太多朋友。

实际上,你独自一人在人群中,往往显得勉强。这并不符合你的本性。

从不得不迎合他人,到无需迎合他人,这自然导致朋友数量的减少。

人群的结构类似于金字塔,底部宽广而顶部狭窄。

当你达到高处,与你同等层次的人变少,难免会感到孤独。这也使得你与朋友的交往自然减少。

作为80后的我们,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和许多同学都是朋友,周末会一起打球、砍柴、摸鱼。

初中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有的去打工,有的留在家乡务农,有的继续上高中,进而进入大学。

转眼间到了四五十岁,经济地位的差异变得明显,许多同学之间的联系也就此减少。

那些外出打工赚了钱的人,在外地定居,对于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不感兴趣,与务农的同学也话不投机。

那些读了大学并进入体制内的同学,他们担心被同学们求助。毕竟,同学找上门来,通常意味着麻烦。

我们还注意到,那些存款丰厚的人,无论谁找他,首先会怀疑——是不是来借钱的?因此他们变得非常谨慎。毕竟,金钱不是轻易得来的,借钱之后,麻烦接踵而至。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过河拆桥;娶了媳妇忘了娘”的情况。许多人一旦富有,便去结交地位更高的人,忘记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03实际上,存款越多,人们往往越不愿意花钱

社会上存在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穷人往往出手阔绰,而富人却显得吝啬。

为了获得帮助,穷人会将自己舍不得享用的食物和用品送给富人。然而,富人往往并不伸出援手,导致穷人变得更加贫困。

为了面子,穷人不惜贷款买车买房,夸大其词。甚至不惜借钱来装饰自己。

而富人拥有存款,生活有了底气,无需依赖外在物质来维持面子。他们更看重内在的实质。

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富人学会了如何管理和保留财富,因此常常显得吝啬。

以前,他们可能随意购买价值数千的衣服,但后来可能只买几百元的衣服,还觉得太贵。

富人也会担心自己失去赚钱的能力,从而过上苦日子。因此,他们选择节俭,形成了未雨绸缪的思维。

当富人不愿意花钱,不帮助穷人时,那些只为了利益而接近的人自然会离去。毕竟,没有人会长期讨好一个“不愿帮助他人的人”。

实际上,这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导致了消费观念和社交观念的改变。揭示了朋友的真实面目,彼此心知肚明。

写在最后:

生活的安全感和人的幸福感,本质上是自我赋予的,坦率地说,是源于个人的经济基础。

我们寻找朋友,是为了共同成长和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非仅仅为了共度一餐。

当目标实现后,选择与朋友保持距离,这同样是合乎逻辑的。

如果某天你发现朋友们逐渐疏远,也不必过于沮丧。记住这句古老的智慧:“以利益结交的朋友,利益消失时便散去;以权势结交的朋友,权势失去时便倾覆;以权力结交的朋友,权力丧失时便被抛弃;而以道义结交的朋友,才能历久弥坚。”

那些能够留下的,是真正重情义的人,只是这样的人,往往寥寥无几。

无论如何,即使看透了朋友间的关系,仍旧愿意去结交新朋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你们认同吗?

1 阅读:37
赋鲸创作营

赋鲸创作营

一起录课、读书、写书、出书,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