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之下》,导演: 简君晋,编剧: 唐翠萍、简君晋,监制:尔冬升,主演: 姜大卫、余香凝、林保怡。
2023年11月2日在中国香港上映、2024年4月1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剧情片。上映后,被豆瓣列为2024最值得期待的10部华语电影之一。
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看似遥远、实则近在咫尺的阴暗角落,展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社会群体——残疾人院友。
他们在残疾院舍“彩桥之家”这样看似为他们提供庇护的地方,实际上却遭遇着非人的待遇。影片揭示了院舍中的虐待、性侵等罪行,触动人心。
1.真实改编,直击社会的痛点
影片里“彩桥之家”的故事,参考了2014年“康桥之家”院长涉嫌性侵智障女案,2015年“剑桥护老院”长者遭脱光露天等洗澡,2016年“国宝之家残疾院舍”烧卖烚菜送饭事件、“康桥之家”8个月内6名院友离奇死亡等多起震惊社会的真实事件。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2015年的香港,A1报馆的记者凌晓琪(余香凝 饰)接到了一个匿名举报,关于残疾院舍“彩桥之家”虐待院友的线索。
“如果我们不报导真相,我们就是帮凶!”为了查明真相,她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潜入院舍,假冒一位失智老人通伯(姜大卫 饰)的孙女。
她亲眼目睹了,老人被强行脱光集体洗澡,院友的糟糕伙食,不仅临期或者过期,掉落地面仍要吃掉。
看护人员的暴力,隐忍的院友,仿佛用沉默在控诉着社会的漠视。
2.“你以为你能改变世界吗?你只是记者!”
在晓琪的调查过程中,她不仅要应对院舍内部的危险,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媒体以及她自己内心的质疑。
“你以为你能改变世界吗?你只是记者!”戳中了多少媒体从业者的无力感。很多时候,他们想揭露真相,但却被各种力量压制或忽视。
通伯虽看似疯癫,实际上却是个睿智的老人。晓琪刚到院舍时,他心里就清楚,晓琪是假扮他孙女,却装糊涂,当做不知道。
通伯的沉默与疯癫只是掩盖内心的清醒与智慧,让人又爱又怜。正如他说的:“这里每个人都有故事,只是没人愿意听罢了。”
晓琪逐渐从通伯的身上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她和母亲关系不好,母亲一个人住在中山,反而是这种假扮的亲情,让她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得到了些许抚慰。
3.揭露真相,谁又能改变现实?
晓琪终于将“彩桥之家”的真相登报曝光,揭露了院舍虐待院友的丑闻。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她所愿。
虽然院舍被吊销执照,但这些无家可归的院友又能去哪里?当流离失所的院友冒着大雨,纷纷指责记者多管闲事,想必观众和晓琪一样,心中的愤怒和无力感油然而生。
凌晓琪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困惑:自己所坚持的正义,是否真正帮助到了这些弱势群体?
影片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正如现实中,揭露问题并不代表问题会立刻得到解决。
影片不仅是讲述一个新闻调查的故事,更是在探讨正义与责任的复杂性。
“不要为做对的事而内疚”,报社主管的这句话,不仅是对晓琪的劝慰,也是对每一个在社会不公面前,勇敢站出来的人们的鼓励。
即使我们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至少我们在尽力推动它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4.演员表现,每个角色的真实
说到演员,余香凝饰演的凌晓琪将记者的坚毅和脆弱拿捏得恰到好处。她既有揭露真相时的勇敢,也有在巨大压力下的迷茫。
特别是在院舍被吊销牌照后,在雨中面对院友的指责时,晓琪的无奈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姜大卫饰演的通伯则成为了影片中的温情担当,他的疯癫背后,隐藏着对生活的洞察与无声的抗争。
而林保怡饰演的章剑华,则塑造了一个漠视人命和尊严、多次性侵智障少女的反派角色。
但社会和人性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
也正是他,一手建立起院舍,让那些被社会遗忘或嫌弃的弱势人员有了安身之所,他清楚记得每位院友的名字,面对人手不足,更亲自照顾他们。
正因如此,他在面对晓琪和公众时,能够大声说出“是全社会的错”。
5.社会现实,电影之外的思考
《白日之下》不仅是一部揭露社会不公的电影,更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了现代社会中对弱势群体的漠视。
老龄化社会、残疾人权益保障、福利制度的缺陷,这些问题在电影中被直白而沉重地展现出来。
揭露真相固然重要,但后续如何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些问题无疑引发了观众的深思。
我们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我们如何去看待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被忽视的群体?
导演简君晋在采访中曾提到,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够唤起更多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这不仅是一个记者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白日之下》不仅有着强烈的社会意义,还通过紧凑的剧情和出色的演技,让观众在情感上与影片产生共鸣。
影片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简单的结局,正如现实中的问题也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正是这种复杂性,才让《白日之下》如此打动人心。
评录官:6分,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