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诸多非遗文化为新春增添氛围感,让年味变得更浓。
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无法复制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的载体。
冬日炙热的浪漫——神奇的打铁花打铁花,是流传于晋豫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在民俗表演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尽情的展现。
打铁花,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工艺源自北宋时期,最初是炼丹道士与工匠们在春节祭祀太上老君祖爷的一种祭祀仪式。
不过后来经过流传与改进,逐渐增加了鞭炮、烟花和耍龙灯等形式,融合成这种美轮美奂、气势恢宏的艺术表演。
明清时期,是打铁花最为鼎盛的时期,并且这项表演深受皇家贵族喜爱。
而如今“打铁花”已经成了冬日里炽热又温馨的浪漫,尤其春节期间打铁花表演也会弥补许多地方不能燃放烟花的遗憾。
夜幕下,“打铁花”民间艺人们在共同配合下,将刚刚出炉的1600摄氏度的铁液迅速击向天空,随着铁水溅起十几米高的金色火花,瞬间漫天飞射,如瀑布飞泻,又如烟花一般照耀夜空,流光溢彩、耀眼夺目…引得观众阵阵感叹。
这是另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观众不仅欣赏到了不一样“烟花秀”,还得以亲身领略到这一传统民俗的魅力。
游走的民俗艺术风景线——糖塑艺术糖塑是中国民间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也是一种饱含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
作为民俗生活中常见的造型艺术,糖塑的历史可上溯至汉代。而千百年以来,糖塑艺术也完全融入历代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特别是近代以来,民间糖塑艺人肩挑糖担,游走于街头巷尾和村落阡陌,更是成为一道游走的民俗艺术风景线。
糖塑多以麦芽饴糖和玉米糖为原料,综合采用捏、堆、贴、剪、吹、搓、拽、按、浇、拉等制作手段和绘、染、刻、划、点、戳、印、插、缀等装饰手法完成作品的塑造。
糖塑在民间也叫作吹糖人,糖画,捏糖人等,它是在麦芽糖加热变软之后,调入可食用的红、蓝、黑等色素,再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用吹、拉、捏、扯、搓、压、剪等工艺,把图案塑造成形,做出来的图案就像艺术品,让人百看不厌。
糖塑既可欣赏娱玩,又可直接食用,如今这个工艺已经遍布南北各地,绝对是一种甜蜜的非遗文化。
巧手捏出最美生活艺术——面塑花馍在传统民间美术体系中,面塑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是特定区域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而花馍,作为黄河流域优秀的民间艺术,历来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花馍,也称“面花”,是中国民间面塑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但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社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不同,花馍的造型种类、艺术特征、民俗价值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各具鲜明的时代特色。
花馍是人工用面做成的馒头,花式各样、造型精美、寓意吉祥的“花样馒头”是北方居民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年货,蒸花馍,便是其中最有年味的一项年俗。
“擀面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勺子”……当一切工具准备就绪后,花馍面塑师就开始了一天的创作,随后一个个普普通通的面团,在大师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花馍,是中国老百姓心尖上的情结、指尖上的文化、舌尖上的美食。
民间最尽兴的舞蹈——狮子舞狮子舞也叫玩狮子,牛皮制头,布为皮,麻为须毛,由两人表演。根据地域被划分为北狮与南狮两大类,前者广泛流传于我国中原、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后者则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传承发展。
总体来看,北狮重“形”,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南狮重“意”,多结合南派武功展示高难度技巧,动作矫健凶猛的特点。
狮子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产物,随着汉代百戏的发展,经过魏晋南北朝民族文化的融合,到唐代,狮子舞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动作体系和独特的表演形式。
关于狮子舞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书中其中提到“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
到了唐朝,狮子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五方狮子舞”。唐代以后,狮子舞在民间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狮子舞是丝绸之路文化回授的产物,经历了从西域——中原——西域的回授传播过程,也经历了从混合到整合,从变形到创新的本土化历程,最终成为我国逢年过节、迎神赛会等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铸就了集鼓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飞舞在指尖的民间艺术——剪纸剪纸艺术是古代民间常见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特征,能够充分反映出我国不同朝代人民的审美情趣特点与精神文化内涵。
在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项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华大地上已经绵延发展了数千年,它既能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一把剪刀,一张纸,用最简单的材料就能剪出别样风景,用以展现大千世界,这是剪纸艺术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众所周知,纸的发明是在西汉时代(公元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
但智慧的人们却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直到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产生和发展。
剪纸可分为南方剪纸和北方剪纸两种。南方剪纸细腻隽永,细节较多,以写实为主;而北方剪纸粗犷简练,图案多夸张写意。
非遗文化年味浓 、多彩民俗闹新春,其实我国非遗文化数不胜数,从东北的二人转到南国的粤剧,从江南的舞龙到西北的花灯……中华大地千百年来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新春民间习俗。
在甲辰龙年已经到来之际,全国各地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了精彩纷呈的非遗展示,营造欢乐祥和的新春氛围,让观众大饱眼福。
各位读者,你们那个地区的非遗文化是什么呢?欢迎评论区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