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一下何进和董卓两莽夫,为何没有控局能力的人最好不要掌权?

奇怪讲故事丫 2025-02-19 10:34:55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渴望得到更好的地位和名声、更大的权力和威望、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些都是人的正常欲望,而人是受欲望的先天性支配而活着的。

但是,欲望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对于一群人来说,也是如此。

东汉末年,为啥说崩就崩了呢?因为皇权式微,且没有势力能保护皇权了,外戚势力被端掉了,宦官势力也被端掉了。皇权背后那一大片名利场成了一片真空,引得无数枭雄、影响、阴谋家、阳谋家想要挤进去分得一杯羹,天下焉能不乱?

咱们每次谈到东汉历史时,大家都使劲骂外戚、骂宦官,但有一说一,外戚和宦官虽然不是东西,但他们在拱卫皇权方面确实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东汉王朝才在风雨飘摇之中摇摇欲坠地坚持了那么久。他们一倒,东汉皇权便成了谁人皆可白嫖的“裸女”了。

在这段混乱的历史之初,其实有两个人的牌面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这两个人皆因德不配位、才不配位而被历史的车轮和背后操盘势力碾压成泥,还散发着腐臭气味的淤泥。这两个人便是大将军何进和太师董卓。

咱今天就来好好点评这两位莽夫,看看他们为什么注定玩不了高端局?

何进是什么样的人?

何进的父亲是一名五大三粗的屠户,咱并不是说绝对的阶级歧视,而是说普遍的生态,像何进这样的出身,从小混迹于市井之间,然后长大之后继承父业,这是人生百态中的常态。

但是,命运不愿意何进一生的剧情太过于平淡,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个花容月貌的妹妹,也就是后来的何太后。

何进的妹妹被汉灵帝选入后宫,并很快得宠,何进也因此走上了“靠妹妹吃饭”的内部幸福通道,那小日子是过得名副其实的蒸蒸日上。先是被任命为郎中,后迁为虎贲中郎将,任颍川太守。

公元180年,他妹妹通过不懈努力当上了皇后,这种不懈努力肯定是单兵作战就能实现的,何进家族和宦官集团的深厚感情就是在这一阶段建立的,比如何进的另一个妹妹还嫁给了大宦官张让为儿媳妇。

而何进呢,也由于兄凭妹贵,被拜为侍中(天子近臣),河南尹(首府长官)。并在黄巾起义爆发时顺利当上了全国兵马大元帅——大将军。

何进当时全国兵马大元帅,不是因为何进的军事能力有多出众,而是汉灵帝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非要把最重要的权力放到最信任人的手里才放心。干事的人可以不是我的亲信(我的亲信只有宦官和外戚,他们也干不了什么事),但掌权的必须是我的亲信。

手里有一大块可以随意分配的蛋糕,害怕没有人主动过来抱大腿吗?显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安贫乐道的正人君子。袁绍、曹操、卢植等很多士族领袖纷纷进了何进府中,成为了何大将军的背后“军师”、秘书。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时,会很敏锐地发现:何进这是在引狼入室。

但客观地说,何进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一个市井小民,几年就被弄到中央常委来主持大局,他摸得到门槛吗?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他不借助“满腹才华”的士族阶级,还能怎么办?

没有那个金刚钻,不揽那个瓷器活,这是问题。你没有那个金刚钻,但已经揽了那个瓷器活,这也是问题。何进遇到的是后面那个问题,这个问题虽然不一定是无解的,但显然已经超出何进的解题能力了。

一个人如果专业能力不足,实际上是可以通过组织和管理能力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弥补的。但是,必须要建立在自知、清醒,不偏信、不固执的前提下的。何进后来就是越走越偏了。

汉灵帝临终之前要废长立幼,并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托付给了大宦官蹇硕。蹇硕率先对围绕原太子刘辩身边的外戚集团发起了阴谋攻击,所以何进用尽方法要把大太监蹇硕弄死,这从权力游戏的规则来讲,是无可厚非的。

之后,何进趁热打铁,把站在二皇子背后的董太后及占据骠骑将军这个军中二把手的董家势力斩草除根,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何进就此收手,东汉王朝或许还能坚持几十年不崩盘也犹未可知。你们何家独揽大权,内朝的宦官与你们何家渊源颇深,接下来,按部就班你总会了撒,只要你不像后来的董卓那样满世界拉仇恨,当汉王朝就崩不了。

这个时候,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就开始出来左右命运了。

潜伏在何进府中和身边的士族集团开始出来煽风点火了,说除恶务尽,那些宦官没一个好东西,必须全部弄死,才能还大家一个朗朗乾坤。

没啥见识的何进信了,于是便去找妹妹何太后商量,要弄死“十常侍”等大宦官。何太后是一个难得的聪明人,人家表示,咱一个妇道人家,管不了那么多是非恩怨,但俺只知道,做人不能太忘恩负义,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是活不下去了。这些宦官以前帮过咱们,现在对咱们也很友好,为啥就非要弄死他们呢?弄死他们咱们用谁、相信谁呢?

他妹妹都整明白了的简单道理,何进整不明白。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天下、这朝堂,那么大一块蛋糕,你何家独吞得了吗?那么一大摊子的事,你何家单独管得过来吗?彻底弄死宦官,你以后靠谁?就算你觉得还有士族集团可用,那你觉得自己管得住那些如狼似虎的士族阶级吗?如果他们羽翼渐丰了,你拿什么东西去制衡他?

袁绍等人早就吃准了何进这货没什么主见,也想不明白什么事。于是,用东汉之前的“戚宦之争”为例子,断章取义地证明了,外戚和宦官历来都是无法共存的,你不弄死他,他就会弄死你。

何进又上头了,事实上,这世界哪有什么无缘无故的恩和怨呢?汉桓帝时期的戚宦之争,其实是士族集团借助外戚这个壳对宦官集团以及他们背后的皇权步步紧逼才导致发生的。当然,何进咋会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呢?但是,你至少要明白一个道理,宦官集团如果天生就与外戚无法共生,人家当年何必要扶持你们何家上位呢?人与人的关系,相互成就才是真的,其他大多都是假的。

何进再次找妹妹和家人商量除掉宦官的事情,再次被怒怼,你这人咋就这么不明白事理呢?赶尽杀绝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况且人家被你吓得又是送礼又是献媚,说明人家已经认怂了,你这么做太没意思了。不批!

也不知道何进是吃了啥药,自家人的话听不进去,袁绍等外人的话那是听着真香。袁绍又开始挑拨离间,你妹妹不就是仗着她是皇太后嘛?你弟弟不就是仗着他是车骑将军吗?所以才这么有底气不把你当自家人,你现在是大将军,你把你手下那些马仔都喊到京城边上来闹事,吓唬吓唬她们,看她们还敢不同意!

叫那些不知根、不知底的外人来胁迫自己家人,这种馊主意,何进再次听进去了。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董卓进京”发生了,何太后也被迫杀掉一部分宦官来妥协。

但是,已经被袁绍等人彻底洗脑的何进,再次得寸进尺,要求务必把十常侍等宦官大佬也一网打尽。

没办法,十常侍为了保命,纷纷告老还乡。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心狠手辣的袁绍是不会给何进留任何退路的,他以何进的名义下命令给各地方,大肆捕杀宦官家属,烧其房屋、夺其家产、淫人妻女,你们还回得去吗?你们还能和解吗?

最后走投无路的十常侍铤而走险,联手把得意忘形的何进给干死了。把人家多次逼到死路,还不注意防范,可见何进死得不冤。

何进一死,袁绍等人便打着为何进报仇的名义,大肆清除宦官。因为你们宦官没走任何法律流程就弄死了国家领导,把你们打成妖孽清除掉,这是合理合法的。东汉就此彻底崩溃。

回看何进这一生,不胜唏嘘,无限感慨。这个莽汉子最终用自己的无知成为了别人手里的刀子,既可怜、又可悲、还可恨。

你自己几斤几两你不清楚吗?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你心里没点逼数吗?亲人的话可信一些,还是外人的话可信些,这很难确定吗?就算你啥也整不明白,你就安安心心躺平,不香吗?

当然,大家也不要急着笑话何进,其实像何进这样的人很多,就是不知道与什么样的人去共事、去相处,后面会单独分析的。这里先一句话总结一下,何进就是一个啥也整不明白的糊涂蛋。

董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先上结论,董卓其实是一个比何进聪明多了的人,但他所谓的聪明全是小聪明,其本质是一个暴躁、肤浅而又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种人其实比何进可怕得多。

董卓出身豪族,家里有钱。他家境和何进不一样,所以行事作风也不一样。咱在很多文章里都说过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有些人批评我这种鼓吹出身论的言行,其心可诛。咱不解释,但还是要在这里提醒大家,大家不要太过于迷信自己的主观努力了,它确实很重要,但解决不了很多问题。一个良好的家庭,可以让你有更多的主动选择的机会,反之,你只能反反复复地进行被动选择,不然出任何差错。

说到这,对一直支持我的亲人们说一句,机会也是有成本的,人生的成就,尤其是在未崛起阶段,其实很大程度是取决于你有多大的容错空间的。举个例子,有些人一失业,可以笑着离开,以饱满的热情去拥抱新的梦想;有些人一失业,却不得不为明天的一日三餐而愁眉苦脸,大家觉得谁更有机会重新崛起呢?

董卓因为家里有钱,所以从小就活出了“纨绔子弟”的既视感,出手很大方,性格也很豪爽,但是有一点,你不能得罪他、忤逆他。他可以对你很大方,也可以对你很残忍。

在任何时代,舍得为别人花钱的人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注意,不是受尊重。所以,董卓很快就混成当地黑白两道通吃的地头蛇。

后来还被并州刺史段熲推荐到了时任司徒的袁隗府中做从吏,宰相门人七品官,此时的董卓实际上已经踏上了东汉官场的一条康庄大道。后来,董卓控制京城,对与他拔剑相对的袁绍以及洛阳城中一大批袁家人不敢怎么样,也有这个渊源在里面,当然更大的原因是袁家背后的势力和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董卓是一个很强的机会主义者,他只要发现了机会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他为了做官,敢于掏银子去走宦官路线;他为了拉拢人心,所得到的的赏赐,可以分文不取分给兄弟们;他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啥亡命之徒,只要能给自己卖命的,绝对笑纳。

在那个秩序崩溃的乱世,像董卓这种性格,还是很容易得到底层人的认可的。一个打工人,无非就是为了柴米油盐,给谁干不是干,为什么不跟一个大方点的老板呢?至于那些大是大非我们也整不明白,再说好像也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董卓在平定西北羌乱那四年,虽然一直都没有当过军事一把手,但是,却让他迅速积累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嫡系军队,他靠的是啥?就是他出身凉州和为人大方这两个优势。

乱世最不缺的就是兵源,为啥?乱世流民多,流民大凡有口饭吃,大多都是可以替人卖命的。董卓是凉州的名人了,其大方豪爽的性格很对西北汉子的胃口,所以投靠董卓的人很多,而且西北汉子无论是羌人还是汉人,因为环境的塑造功能,一般都很能打,所以董卓军队的战斗力有先天性的保障。后来,董卓能够抢先一步收编丁原(被吕布所杀)的并州军,也主要是因为这。人家并州军和董卓的西北军结构组成大体相似,将领如吕布等人和董卓也是旧识,为啥不投靠同类的董卓,要投降你异类的袁绍呢?

实力变强了的董卓开始逐步暴露了自己的本性和野心了。所以,实力有时候并不是一个好东西,没有实力往往是遏制罪恶的一种好的方法。

得志便猖狂的董卓把老领导张温、皇甫嵩怼得都有点无地自容了。

这个时候,东汉朝廷也看出了董卓将来会成为打烂一锅汤的一粒耗子屎,所以多次想方设法要缴了他的兵权。但是,还是那句老话,没有实力支撑的权力往往都是然并卵。董卓根本不买账。你们有本事直接弄死我,要我主动做个乖宝宝,那是不可能了,老子之前已经做了几十年的乖宝宝了,做腻了。

真正暴露董卓的不臣之心是汉灵帝临终之时,叫他进京面圣,不去!要他交出兵权,不交!但封他为军政财三权一把抓的并州牧,这个可以有,但是我不会去上任的,咱要这个名就行了,至于事情谁去干,咱不管。

大概的原因是他那个弟弟董旻一直在给他通风报信,他知道汉灵帝快不行了,接班的皇帝还小,这是一个浑水摸鱼的好时机,咱不能就此错过。

董卓这个机会主义者等对了。所以,后来袁绍很诧异自己并没有让董卓带兵进京,怎么董卓自己就来了呢?因为人家盯这个局也盯了很久了。人家虽然没有谋局的能力,但是搅局的欲望一直很强烈。

董卓进京,搅乱了袁绍的一盘好棋,但是接过棋盘的董卓照样是凭实力下了一盘更臭的棋。

这个混蛋把伤天害理的事情干了个遍,着实有点飘了,飘过头了,飘过分了……那么,董卓为什么会这么飘了呢?还是那个老毛病,有一些人是天生过不得好日子的!

一个一心想做人上人,但根本不知道怎么做人上人,一旦得势,就必将是一场灾难。权力用于建设,这是福德;权力用于破坏,这就是最大的灾难。

董卓进京之后,废帝、杀后、排挤士族,淫乱、残暴、坑哭百姓,激情杀人、挖人祖坟,啥缺德事他都干,怎么开心怎么来,他能不败吗?所以他最后被挫骨扬灰,那是他罪有应得。

归根到底,他还是自身的修养没到位,上不得更高台面的。打打杀杀的事情,对他来说已经到顶了,那些勾心斗角、谋篇布局的事情他只能被士族集团吊打。

他想笼络那些士族集团,换一个相安无事,最后却被士族集团算计得体无完肤,人家既获得自由,又获得了宝贵的朝廷编制,招兵买马,然后名正言顺地来讨伐你,不要说人家贼喊捉贼,确实是因为你不是东西了。你把自己弄得名声臭大街了,谁还愿意跟你讲道理?你说的话还有人信、还有人服吗?

他迁都到长安,想凭借关中那四塞之地偏安一隅,但是你个大恶魔走到哪里都是大恶魔,天下虽大,其实早已没有你容身之地了。关中人们又会容忍你多久呢?

他收买吕布,甚至不惜各种封官许愿,但是你收买一个人,你要尽量做到让别人放心呀,结果你一言不合就拿小戟扔人家,搞得人家动了你一个侍女就得整天担心会不会被你杀掉,所以你被吕布这个三姓家奴反杀,还是不冤枉。人家可以当第一次叛徒,为什么不能当第二次?你给人家的恐怖压力太大了。

总而言之,董卓是一个只会搞破坏,不会搞建设的人。这样的人,崛起只能依靠机会主义,败亡却是必然会来临的。

关于何进和董卓的现实借鉴

为啥把何进和董卓放到一起点评呢?因为这两个莽夫是东汉王朝直接的败家玩意。东汉王朝本来还有一口虚弱的气,结果被这俩玩意败得只剩渣渣。

从他们身上,其实我们要学会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一定要学会生活在自己能力范围的圈子里,不要太好高骛远。有些事情,你整不明白,你即使进入了那个圈子,也会徒劳无功,甚至坏了大事。

我们在处理人情往来和社会事物的时候,永远要学会先识别自己。你适合干点啥、能干点啥,就脚踏实地地去干点啥,或者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去干点啥。这一点很重要。

千万不要老是虚无缥缈地想着我想干啥、我喜欢干啥这些很遥远的问题,你的修为没到位,首先你是想不明白这些问题的,其次即使你想明白了也很难实现的,最后就算把你丢到那个环境里,你也很难适应的了。

中华民族历来比较讲人情、人脉,这没什么不好,但也不是全好。有很多人说,如果我某个亲戚帮我一把、某个朋友推我一下、某个领导提拔我一下,我马上就能起飞,笑傲江湖那是分分钟的事。这种话大家要少说,这种事情也要少想。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和生活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不一样。很多事情,你的认知能力跟不上,你对他的认知就永远停留在“你觉得”这个层面上,你觉得对不对,你自己都不知道。

就着何进和董卓这两个曾掌握最高权力的人来说一个具体的事例吧。我相信很多腹诽某个领导的时候,内心一定出现过这样的想法: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有机会坐在你那个位置,我一定不会比你干得差。

这种想法可以有,但只能作为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而千万不要太认真了。事实上,很多事情,很多层级,它背后的能力要求和运行逻辑往往都是不一样的。

你以一个低级程序去驱动一个高级系统,那到时候哪哪都容易出问题。但你一个高级程序去驱动一个低级系统,反而不会有什么大毛病。

记住一点,大材小用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爽,但往往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小材大用才是真正的灾难。

咱们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识人还是用人,都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别老只根据自己的情绪来。不是我非要打击大家,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喜欢干什么其实根本不重要,人家在乎的是你能干什么,需要你干什么。“我喜欢干什么”这是很多在各方面都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才有资格、有意义去思考的问题。

比如谁都想掌权,你想掌权就能掌权吗?你掌权之后想干嘛就能干嘛吗?你掌握了多少权力,你就必须要把相对应的局面稳住,把其中事物理清、问题解决,把各种关系协调、平衡好,把对应资源合理地分配好,能打造一定的系统再生能力,你达不到这些要求,就算你掌握了权力,也长久不了。因为能成事的人永远不多,但能坏事的人永远很多。

0 阅读:4
奇怪讲故事丫

奇怪讲故事丫

行走历史长河中,坐看风起云涌时,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