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上午,武汉市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武汉渔政码头举行。
活动现场,市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全国人大代表王琼分享了为长江江豚建言发声的故事;来自武汉长春街小学的三位学生讲述了守护江豚的温情时刻。武汉渔政码头被授予“武汉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武小环与长江江豚”IP形象正式发布。

近年来,武汉市开展了长江禁捕、江豚保护以及府河、涨渡湖、藏龙岛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等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现场发布2023年江夏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成果。
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生态研究室工程师周帆琦介绍:“去年我们在江夏灵山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初步摸清了灵山生物资源家底,合计发现物种总数640种,识别了灵山地区的珍稀濒危以及外来入侵物种。通过此次调查,形成了一份较为完整的灵山生物图鉴,既为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们武汉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提供样本数据。”
随后,来自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省生态环境厅、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江岸区政府等部门的领导嘉宾以及环保志愿者、市民代表来到长江边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共计5万余尾鱼“游”入长江,包括胭脂鱼、青鱼、长吻鮠[wéi]等鱼类。

武汉长春街小学学生何书涵表示:“今天参加这个放流活动,特别荣幸,我看到了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胭脂鱼,看到它们灵活的身姿,也愿他们在长江中能够自由嬉戏。”
活动当天还举办了首义论碳·生物多样性助力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主题活动,“首义论碳展示厅”将成为武汉市低碳发展宣传教育阵地和低碳产业推介洽谈的场所。来自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湖北省长江水生态保护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化进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双碳战略下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道”等内容进行主题演讲。
来源: 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