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爱惜人才!为何却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坚持要杀名士孔融?

访风聊历史 2024-09-18 03:38:30

曹操杀孔融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因为他需要孔融的命,震慑下面的那些大臣,让自己达成集权的目标。二是因为孔融这个人,实在是太能作死了!

而且,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孔融的死,其实一点都不冤。

如果我们看过他干的那些事儿,尤其是他在曹操麾下做的那些事儿,我们可能会觉得:不管换谁在曹操那个位置上,都会杀他!

公元196年,原本在青州任职的孔融,被袁绍之子袁谭,带兵围攻。最后,孔融被袁谭击败,在青州彻底没了立足之地。

所以在这之后,孔融只能孤身逃走,前去投奔汉献帝。

彼时的汉献帝,刚刚被曹操接到许昌。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孔融就翻越了太行山,这才好不容易抵达了许昌。而到了许昌之后,汉献帝也对孔融非常礼重,直接给了他一个‘将作大匠’的官职。

当然,看过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此时的汉献帝,已经没多少权力了,权力都在曹操手里。所以,此时的孔融,也就相当于是开始在曹操麾下做事。

同样,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接下来曹操忍了孔融整整十二年!

在来到许昌做官之后,最开始的时候,曹操其实对孔融非常礼遇,而且也愿意重用他。毕竟,当时的孔融,在士族当中,名气极大!作为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的才华更是不用多说。这样的人,曹操当然愿意重视。

所以,不久之后,曹操就给了他一个重要任务。

公元197年,孔融被任命为使者,前往北方,代表汉献帝任命袁绍为大将军。

对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我们得稍微解释一下。简单来说,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之后,短暂自大了一下。他给自己争取到了大将军的位置,然后让袁绍做太尉。而按照汉朝的官制,太尉的地位是要低于袁绍的。

所以,袁绍就不干了,当即摆出一副要南下进攻许昌的架势。

此时的曹操,还没有和袁绍翻脸的本钱,只能认怂。于是,就有了孔融这一趟北上之行。至于说为啥要派孔融做这个使者,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就在不到一年之前,袁绍刚刚吞并了孔融的地盘,俘虏了孔融全家,差点就把孔家杀光了。

于公于私,孔融似乎都应该站在曹操这边。而到了北方之后,但凡孔融有点心眼,都应该帮助曹操,好好进行周旋。最好是能替曹操,在袁绍这边搞点内部破坏。

但结果,孔融这一趟北上,竟然真的只是单纯去出了一趟‘公差’。除了任命袁绍为大将军之外,其他的事情,他一律都没做。甚至就连一点有用的情报,也没带回来。

这不禁让曹操大失所望。

更令曹操匪夷所思的是,此后不久,袁术称帝了。而袁术和杨修他们家,又恰好有亲戚关系。对于这种很明显的漏洞,曹操自然不能放过。所以他马上下令,抓了杨修他爹杨彪。

但接下来,得知此事之后,孔融连朝服都没来得及换,马上就来面见曹操,要求释放杨彪。

而且,孔融还拿自己的身份来压曹操,表示如果曹操不赦免杨彪,自己以后就再也不上朝了。

对此,曹操自然不可能单凭孔融一句话,就直接释放了杨彪。但孔融的话,还是给了曹操一定的压力。而且最后,因为很多人都为杨彪求情,曹操也就只能做个顺水人情,释放了杨彪。

不过,在杨彪被关押期间,孔融却私底下找了很多关系,为杨彪脱罪。他还找到了当时直接负责本案的满宠,要求满宠不许对杨彪用刑。

从孔融的角度来说,他的这个做法,当然情有可原。要知道,当年杨彪的父亲杨赐,那可是孔融的恩主。当年孔融入仕,就是杨赐提拔的。所以此时孔融为杨彪求情,似乎也理所当然。

但这一切,在曹操眼里,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你到底是哪一头的啊?

明明袁家和你有私仇,你却帮袁家那边的人求情。明明我重用了你,你此时却来反对我,然后还拿自己的身份给我施压!你这么干,是不是有点太不厚道了。

因为这些事情,曹操算是彻底对孔融失望了。于是接下来,曹操再也不愿意让孔融掌握实权,而是打发他去给汉献帝讲授文学,做了一个文学老师。

如果孔融此后安心做一个老师,他或许还不会很惨。就算是为了他的名声,曹操也会把他高高供起来!

但结果,孔融却偏偏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接下来的几年里,孔融大概做了以下几件事,让曹操越来越受不了他了。

首先,当时许昌方面,派了一位太傅出使淮南,结果被袁术给扣住了。然后,这位太傅尽职尽责,最后吐血而死。尸首被运回来之后,连曹操都很佩服他,想要给他厚葬。

但在这个时候,孔融却跳了出来。他非但要求不给厚葬,而且还摆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要追究这位太傅的责任!偏偏孔融的理论依据还很充足,最后硬是靠着理论,把这位太傅的功劳给抹去了!

然后,官渡之战开打之前,曹操力求集结所有力量,想要和袁绍进行决战。结果在这个时候,孔融却在许昌大肆鼓吹袁绍的强大,给曹操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等到官渡之战打完以后,曹操后来又北征乌桓,想要解决这股边境的祸患。然后,孔融又跳出来,继续讥讽曹操,说曹操劳师动众远征乌桓,没什么意义。

再后来,曹操提出要禁止酿酒。因为曹操觉得,酿酒会消耗很多粮食。如今天下大乱,大家都缺粮食,不应该把粮食放在酿酒这种事情上。结果孔融却再次和曹操唱反调,然后又拿出了一大堆理论,证明酒是不能被禁的。

如果说,以上这些言论,还是给曹操造成了一些舆论压力,让曹操越发讨厌孔融。那么到了赤壁之战以前,孔融的另一个言论,就严重损害到了曹操的根本利益了。

当时孔融提出,应该效仿古代的礼制,国都千里之内,不能分封诸侯!而当时曹操的封地,恰好就在这个范围内。如果真按照孔融的说法去执行,曹操就彻底没了封地,没了军事基础,没有了掌握权力的根本。

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无法再忍了。

要知道,当时曹操已经掌握了所有的朝政大权。但偏偏孔融这种人的存在,让他无法获得舆论上的权力。只要孔融这种人还在,曹操就还有可能会被骂。而他的权力基础,也会被很多人质疑。

所以,在忍了孔融十年之后,曹操已经很难再容忍孔融,渐渐对他起了杀心。

偏偏在这个时候,大概在赤壁之战开始之前,孔融的另外两个言论,再次触怒了曹操。

第一个言论,就是不赞成曹操南征。当时曹操即将派大军南下,打算一鼓作气,扫平南方。

可是孔融此时却提出:文德以来之。

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大致意思就是说:远方的人如果不归服,应该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归附。这和曹操武力征讨南方的策略,产生了本质上的冲突。

第二个言论,则是孔融的‘父母无恩论’。孔融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儿子对于父亲来说,不过是泄欲的一种表现。至于儿子对于母亲,则是像放在缸里的东西。拿出来之后,东西和缸就没关系了。

不得不说,孔融的这些言论,确实非常‘离经叛道’。他不光和曹操的意见不一致,就算是和孔家自己家族的理念,也完全不一致。同时,孔融和汉献帝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分歧!

汉献帝曾经主张,要祭祀去世的几个王爷。孔融却认为,这不符合礼法,没有必要,最后否决了汉献帝的主张。

这样的孔融,我们真的很难评价。

或许,用现代的一个词,更适合形容这样的孔融。

他就是一个‘杠精’。

他想通过证明别人是错的,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是对的。

对于这种人,曹操后来也无可奈何了。如果孔融有一个稳定的立场,曹操还能找到方向去说服他。但对于这种为了‘杠’而‘抬杠’的人,曹操是真的没辙。而且,不光是曹操,换做其他任何人都没辙!

偏偏这样的孔融,名气又很大!如果任由他继续胡言乱语,很容易会导致军心不稳,甚至导致很多人反对曹操掌权。

所以,在赤壁之战爆发前,曹操为了统一思想,集中权力,这才对孔融起了杀心。

而接下来,在曹操的暗示下,丞相军谋祭酒路粹,就站出来给孔融搜集了一堆罪名。其中最核心的罪名,就是‘大逆不道’。

谁都看得出来,这些理由,其实都站不住脚。

但大家也都知道,这些理由的背后,不过就只是单纯为了找理由而已,其实就是曹操想找理由杀他。

所以,当路粹的理由提上去之后,曹操很快就批准了下来,处死孔融,并且株连了他家满门。

这就是孔融被杀的故事。

作为‘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的主角,千百年里,孔融在后世的评价,一直存在极大的争议。大家的争议就在于,很难给孔融定性。我们很难评价孔融,到底是哪种人。

但同时,这样的孔融,却偏偏代表了那个时代,很大一部分读书人的状态。

在东汉末年,乃至接下来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出了一大堆很‘奇葩’的文人。这些文人的言论,往往惊世骇俗,立场却又不明确。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为了抬杠而抬杠,让人非常无语。

但这种集体现象的背后,却又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现实。

那就是当强大的汉朝崩溃之后,很多原有的道德观念,以及很多旧有的制度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时代。但是在接下来新的时代当中,大家又很难找到一个共通的理论,解释那些社会问题。

当然,如果不看这种历史大背景,只看孔融本人的话,他死的其实也不冤。

毕竟,在大战即将开始之前,公开在舆论上拖后腿,这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能接受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曹操能忍孔融十二年,能够拖到赤壁之战爆发前杀他,已经是很有耐心了。如果换做其他急脾气的统治者,估计在官渡之战爆发前,就已经先拿孔融开刀了。

0 阅读:4

访风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