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要求废除中国几千年汉字,他写2篇奇文反驳,全文读音相同

风飘万里 2023-01-12 16:29:3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短短十几个字,却展现了一幅宁静幽雅的乡村画卷,方方正正的小字里透出的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想象,汉字之美,不但在皮,更在于骨。

中华文化瑰丽绚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一切都由汉字传承下来,正是因为它,我们的文化才绵绵不断,延续至今。

然而,汉字难度很高,汉语更是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单就“我”这一个字,英语只有一个字母,而汉语呢?吾、余、朕、寡人、在下、小可、鄙人等等都可用来表示“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难中之难的语言便是属“文言文”了,别说外国人,就是咱们中国人自己在面对文言文时也常头疼不已。因为这种种原因,曾有专家提出要废除汉字,学习西方的拉丁文字母。

实话实说,如若汉字真的被废除,中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怕程度是无法想象的。

幸好,有一人极力反驳这一主张,还写下了两篇奇文,这才让中国幸免于难。

西方思潮涌入,汉字岌岌可危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外有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军阀割据混战,官僚资本主义不断压迫中国底层人民,中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巨变之下。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探求解救民族危机之道。

彼时,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人人生而平等、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封建礼教,因而许多人希望借此挣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牢笼,得到精神和思想的解放。

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便是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反对传统和礼教。

这场文化改革运动还主张用简单直接的白话文代替复杂冗长的文言文,通过新文化运动,中国的白话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而传统的文言文则逐渐走向没落。

在这过程中,一些激进的学者认为若想改变国人落后的精神面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文化,就必然要舍弃书写复杂、词义难懂的汉字,转而学习西方,使用简单的拉丁文字母作为书写载体。

其实,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这些学者的初心都是好的,他们只是希望可以改变中国当下落后闭塞、固步自封的状态。毕竟民国时期所使用的汉字结构复杂,不利于下层民众学习使用,而西方拉丁字母简单易学,两者相权,取后者也并不奇怪。

于是,在这些人的推动下,“废除汉字”运动便有了新的进展。1931年,“中国文字拉丁化”标准被制定出来,普通百姓仅需要认识拉丁字母,学会拼写,即可使用。看上去似乎方便不少,但实则却是开始了废除汉字的进程。

当时学者钱玄同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在他看来,汉字的复杂会妨碍人们的学习,最终会导致中国堕入落后的深渊,与其他国家渐行渐远,最终灭亡,可事实真的会是如此吗?

想象一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用英文表述会是怎样的状况?“我在风里飞翔?我害怕看见富丽堂皇的建筑怕冷?”

眼看着中国传统的汉字被抛弃被废除,许多人都表示反对,这时,有一个学者站了出来,公开反对这种行为,他就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

赵元任反驳汉字的拉丁化

赵元任是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他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的先驱。

在语言学方面,赵元任颇有声名,不但先后出版多部研究中国语言的著作,还教出了王力、吕叔湘等一批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为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赵元任得知中国的语言文字出现了拉丁化的现象,拉丁化的新文字在中国流行时,他深感不安,意识到汉字拉丁化必定会为中国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于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文字拉丁化”的害处,赵元任便写了两篇奇文,用以讽刺这种荒谬的想法。

赵元任先写的那篇叫做《施氏食狮史》,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姓施的人吃狮子的故事。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大意是什么呢?简要的来说,就是一个姓施的诗人想要在潮湿的石头屋里吃狮子的尸体,结果发现这十头狮尸并不是真的狮尸,而是用石头做的狮子的尸体。

这篇文章假如全文用拉丁字母表示,则是通篇的“shi”,单调至极。但是我们的汉字就不同了,就算只有一个拼音,通过不同的语调、不同语义的字词也能讲述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

此外,赵元任的另一篇文章《季姬击鸡记》也是如此,只有一个拼音,却拼出了人物、事件、结果,汉字之妙,不可言喻。

正是由于这两篇文章,一些极力主张废除中国汉字的学者才豁然开朗,认识到了中国汉字强大的文化魅力和价值,最终,中国才得以避免这场惊天浩劫。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汉字终于得以保存,中国几千年传承的文化也终于不至湮灭。

之后,人们便再不想着废除汉字,而是主张把汉字普及与其意义保留相结合,在这个前提下教育国人。1958年,国家颁布《汉语拼音方案》,完美地融合了汉字、拼音及普通话,为中国汉字在民众中的推广起了积极作用。

如今,世界上至少有15亿人说汉语,而且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因此,汉字中所承载着的传统中华文化魅力能够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古国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都已遗憾“陨落”,曾经辉煌发达的文化早就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

除去地理因素外,更重要的便是文化因素。其余三个古国遭受外族入侵后文明被毁坏,加之缺少对自身文化的传承,此后,他们的文明不断堕落,最终消亡。

反观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的记载,注重文化的传承、融合、发展,因此,古代中国的文明得以保存,并在世界历史宝库闪烁熠熠光辉。

所以说,中华文化能传承至今,汉字在其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假如汉字真的拉丁化,那么我们无数瑰丽的民族财富将会丢失原有的韵味,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将逐渐被遗忘,甚至于我们中华民族会失掉原有的独特,被西方同化。

不论是汉字还是字母,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中文译为英文会失去原有韵味,反过来也是如此,这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所以不可随意更改,不然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何以家为?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肯定新文化运动中尽心竭力挽救民族危机的学者的做法,也要感谢以赵元任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对“坚决不废除汉字”的坚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中国汉字才得到了更好的保存推广,汉文化才得到了更完美的传承和发扬。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持包容的态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对于本民族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我们最终将会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 阅读:6

风飘万里

简介:落红纷纷伴蝶舞,风飘万里寄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