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运气七篇大论的成书年代
金栋按:唐代王冰次注《素问》时补入的运气七篇大论成书于何时,历代注家所释不一,兹略举几例如下。
(1)日本著名医家丹波元简,以训诂考证著称,其《医賸》云:“隋·萧吉作《五行大义》,上自经传,下至阴阳医卜之书,凡言涉五行者,莫不网罗搜辑焉。特至五运六气胜复加临之义,则片言只字,无论及者,其起于隋以后,确乎可知矣。而其说凑合纬、医二书所立,正是一家,未知创于何人,岂所谓玄珠先生者乎? 但至王冰,采而阑入《素问》篇内,其说始显,然竟唐代犹未闻有言之者。”
上述说法,被当代擅长训诂考证之医家(2)龙伯坚先生否认。其在《黄帝内经概论》云:“这一说法还有值得讨论的地方:
(甲)《天元纪》以下七篇大论的文体,虽然不象战国的文体,却也不象隋以后的文体。
(乙)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四八五年)诏禁图谶秘纬及名《孔子闭房记》,留者以大辟论。
(丙)王冰的时代距离隋代很近,不会将近人的著作编入《素问》里面去。
根据上面这些理由,丹波元胤(元简之子)以为起于隋以后的这一说还不能成立。”
(3)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说:“‘五运六气说’是公元第十世纪才出现的。但学者多说它是唐王冰所造,及有人把后人窜入《素问·六节藏象论》中的运气说作为依据,这些话我在‘五运六气说的来源’(见《范行准医学论文集》)中已辨明其妄,故可勿赘。它之所以在这时产生是有历史背景的。
“当唐代末年,军阀割据,造成五代十国那样分裂的局面。当时不仅广大农村受到严重破坏,而且疫疠横行。那些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却多独善其身,‘隐居求志’,以玩《易》为消遣。这方面的著名人物有陈搏、阮逸等。他们多好托古伪造《易纬》一类之书。时有道士许寂(856~936年)则伪托王冰之名,作《元和纪用经》一书,以运气说来运用医方(金栋按:范氏认为,五运六气起于五代末年,由道士许寂之流所倡导)。而《素问》中“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的运气说,当亦在这一前后时期出现。”
(4)国医大师张灿玾《黄帝内经文献研》说:“至于象七篇大论这样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运气学说,究竟形成于何时,前人说法不一,清人缪希雍以为起于汉魏以后,日人丹波元胤则认为起于隋以后。根据七篇大论内容中涉及其他有关学科进行分析,如天文学方面类似浑天说的天体理论,运用四分历法与汉代复用四分历历史背景,物候学说及有关气候变化与人体发病关系等有关论述综合分析,特别是与上面提到的易纬书及郑康成,其上限不能早于东汉时期,其下限则不能晚于南北朝时期。”
(5)当代著名学者孟庆云撰文说,“运气七篇大论”是东汉郑玄解《易》之作,见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年8月第3期。
(6)赵洪钧《内经时代》说:
要断定七篇大论成书的上限,第一条证据是中国何时开始用干支纪年。这一点现经多方考定为始自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自注:网上有文章说:干支纪年始于东汉建武三十年——54年)。
七篇大论成书自应在这之后。
第二条证据是关于“七曜”的说法。史书中最早记载七曜的是《后汉书·律历志中》:“常山长史刘洪上作《七曜术》。……固(班固)术与《七曜术》同。”这是熹平三年(174年)左右的事。
第三条证据是关于“九星”的说法。这应是唐代传入的印度占星术语。
第四、全元起于公元479年左右注《黄帝素问》无“七篇大论”。
第五、杨上善于公元668年左右编《黄帝内经太素》,亦无“七篇大论”,但有前两篇的部分内容。
第六、现《内经》流行注本,王冰序称,从郭子斋处“受得先师张公秘本……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宋臣新校正:“窃疑此七篇(指七篇大论)乃《阴阳大论》之文,王氏取以补所亡之卷”。《伤寒论》序中提到《阴阳大论》,我们并不知是什么样子,宋人的这种猜测漏洞太大。
综上述六证可断论,“七篇大论”加入《内经》肯定在唐代。其成书时代不会早于唐中叶。北宋以前的医家博学如孙思邈者亦不谈运气亦是一证。
(7)近有传世文献《玄隐遗密》,内有《阴阳大论》一篇,有今传本《素问》运气七篇大论之部分内容,与林亿《素问·新校正》所云“窃疑此七篇乃《阴阳大论》之文”部分吻合。但并未见有《伤寒论·伤寒例》“阴阳大论”之208字文。
据上,隋·萧吉《五行大义》、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及孙思邈《千金方》等未见相关内容,故“七篇大论”加入《内经》应该在唐代,其成书时代不会早于唐中叶。赵洪钧《内经时代》考证精当,所说可取,当从之。
又,关于运气说——运气七篇大论的成书年代、学术渊源、理论渊源及临床实用价值等,可谓仁智互见,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感兴趣者可参看《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第七章〈内经〉运气学说研究》。
附1:何谓运气学说?
①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医家以干支、阴阳、五运、六气等为工具,推演出来的在60年中疾病发生、预防和治疗规律的学说。就寻找规律这一点来说,出发点是很好的。此说的理论体系也相当可观。但是,由于其中预设的假定太多,这些假定多数不仅违背常识而且不能证实,形成的理论又是典型的机械论、循环论和先验论体系,所以,不但现代科学思想不能接受它,古人也大多不接受。此说只在宋代受到官方保护,一度盛行。(赵洪钧《中西医结合二十讲》)
②《中医大辞典》说:“古代探讨气象变化规律的一门知识。是在当时天文、历法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起于汉代,而盛于唐宋,为古代农家、医家、兵家、阴阳家、天文历法家等所广泛应用。在医家其内容主要反映在王冰注释的《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大论中。此说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推算年的五运、六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太过、不及等以观察运与气之间的相互生治与承制的关系,推测每年气象的特点及气候变化对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说:“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界的动植物生长发育、水旱蝗螟,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种类,甚至人类社会的吉凶悔吝、禨祥灾异等方面影响的学说。运气指木、火、土、金、水等五行和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等六气,故又称五运六气。运气学说认为,根据天文历法可推算出一个具体年度和季度的气候、物候、人体生理反应及疾病流行的情况,并据以决定防治方针。针对这一学说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赞同者以其能预测发病规律,并据此进行疾病分类,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等而备加推崇;反对者则认为以干支推算气候变化和疾病的发生有定命论倾向,缺乏实践的验证,且忽略了地区差异。”
④任应秋著、任廷革整理《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说:“什么叫运气学说?仅解释为五运六气,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并没有解说清楚运气的实质。假使再问什么叫五运六气?又仅以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来回答,还是不足以说明问题。应该说:运气学说,是中医学在古代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附2:《素问·六节藏象论》中约半篇亦与运气有瓜葛!
金栋按:上面这句话见于赵洪钧《〈内经〉时代》第七节,鄙人在撰写《补注》时未予出注,今《补注》如下。
“约半篇与运气有瓜葛”,指从“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至“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共计718字。对此,历代相关注家解释如下。
①林亿等《新校正》云:“详从前‘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至此,全元起注本及《太素》并无,疑王氏之所补也。”
②丹波元简《素问识》云:“篇内自‘岐伯对曰昭乎’以下,至‘孰多可得闻乎’,七百一十八字。《新校正》云:‘全元起注本及《太素》并无,疑王氏之所补也。’今考篇中,多论运气,他篇所无,且取《通天论》‘自古通天者云云,其气三’三十一字,与《三部九候论》‘三而成天’云云四十五字,凑合为说,其意竟不可晓。又且‘立端于始’云云十二字,全袭《左传》文公元年语,明是非旧经之文,古今除之,不及释义。运气别是一家,无益于医术,前贤诸论,详载于汇考及《解精微论》后。”
③范行准说:“这确是五运六气在《素问》中最早见的文献,但不幸这一根据,仍是不可靠的。这是作伪者先将此伪文窜入以为它的根据。关于此一节文字的问题,丹波元简《素问识·卷二》已具言之。……丹波氏的话,是不错的。但林亿等疑为王氏所补的话,丹波氏无一语驳正,是尚信王氏为倡导运气者之说。”(王咪咪《范行准医学论文集》)实际上,范行准认为“王冰是绝对没有创造或倡导过运气说的。”(《范行准医学论文集》)
④胡天雄《素问补识》云:“此段确为后人所加,而且露出了好几处马脚,试予剔除,则前后文气一贯。上文黄帝对人应天地六六九九之数,不解其所以然之故,故发此问,岐伯则答以‘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回避了这个问题,只谈天之五气、地之五味对人体五藏的影响,从而引出了下面藏象的问题。但硬要说是王氏所补,则又证据不足。因为王于‘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后注云:‘此上十字,文义不伦,应古人错简,次后五治下,乃其义也,今朱书之。’王氏疑此上十字为古人错简,故朱书之,则所据本已有此文可知。可能《新校正》所据是全元起注本,而王氏所据,则是所谓的‘一以参详’,而‘群疑冰释’的那个‘先师张公秘本’中所有的。”
要之,此718字关于运气说的内容并非《素问》中原有,当是王冰以前有人杂取凑合相关内容(伪撰)补入,非王氏所补。
附:参考书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