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看哭观众,肖央演技再封神,评分却仅6.0?

笑侃娱乐趣闻 2021-12-23 20:32:20

还是回到那句:《误杀2》好看吗?

好看。只不过这一次,与第一部不同,它是人性的“误杀”。

两年前,《误杀》像一匹黑马,出乎所有人意料,拿下13亿票房!细节和反转还都做了提升,丝毫不输原作。

而如今,第二部上映,它早已不是平平之辈,上映5天票房破4亿,评分却仅6.0,口碑两极分化。

但像开头说的:《误杀2》,是好看的,并且,就个人打分,会在7分以上。

为什么这么说?又为什么差评多、评分低?

趁着刚看完的那股劲,我们来聊一聊。

《误杀2》

PART01.前作的“放大”《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精彩刺激的故事、出色的表演、饱满的情绪…引发众多网友甘当自来水,疯狂安利。最终拿下13亿票房,三项电影奖提名,《误杀》的成功意味着这一IP在观众的心里早已形成。充满反转的情节,紧张的叙事节奏,再配上演员出彩的表现。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酣畅淋漓,又让人手心是汗的国产犯罪电影。动机、教育、暴乱、反转、彩蛋,到最后故事的隐喻,都让观众惊喜。

加上电影不断制造新的吸引点,用符合观众期望而产生所谓的“爽”,掩盖住文本上的细小错漏——如此便就有了快速的蒙太奇展示,《误杀》亦是如此。总的来说,《误杀1》的珠玉在前,让更注重于讲情感和人性制度的《误杀2》显得不那么引人耳目。但总体来说,它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合格甚至部分出彩的电影,至少打动了一部分观众。

PART02.直击人心的点太少(以下有剧透)影片开场,林日朗(肖央 饰)走进医院,毁掉监控,卡住电梯,锁住门,一场有预谋的劫持急救室大戏,已无可回头。父亲林日朗是个没有稳定收入的编剧,母亲阿玲(文咏珊 饰)是个小护士,一家人原本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可一场突发的意外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儿子小虫(王昊泽 饰)被查出心脏病,需要做手术换心脏。

可钱不够怎么办?求医院,没有用;求保险,不给报;亲戚朋友更不用说,两百万,对林日朗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卖了房子也是杯水车薪。过程中,医院达马(宋洋 饰演)告知小虫的心脏配型已经找到,可交不上钱,心脏就会顺延给下一个患者。到最后,咬紧牙关,林日朗借了高利贷。回到医院,却被告知“心脏没有了”。原来妻子在门外都是真的:医院院长宋明(张世 饰演)告诉达马,原定给小虫的心脏被“上面的人”拿走了,达马医生称要为自己的病人负责,最后也只得到一句“别忘了你的主任位置是谁给你提上来的”。

中间还插了不经意的一幕,是隔壁床的小珊,因心脏室颤,没抢救过来去世。林日朗出去抽烟,背景里,是小珊的父亲蹲在墙角痛哭。这一幕对观众和林日朗都是揪心的,把“留给小虫的时间不多了”的信息,狠狠的刻在了所有人的心里。最后林日朗走投无路,抢劫医院,逼迫警方在一个小时之内,夺回原定给小虫的心脏。

记者李安琪(陈雨锶 饰),为群众直播着一切犯罪的源头。急救室里的”人质“、门外关注着一切的群众,竟都为“罪犯”助威、呐喊。林日朗救子心切,而不得不走向犯罪,可他黑暗的源头是达官权贵。不难看出,故事想要表达的是情感,但整部电影来看,真正触动人心的点却在少数。让我最有泪点的一幕,是林日朗放出“人质”——恐有生命危险的孕妇。孕妇被推送出门的那一刻,门外的群众全场欢呼,一是人质被放出来了,二是为林日朗的行为感到欣慰。直到孕妇对着群众大喊:“他不是劫匪,他是个好人,是个好爸爸”。

那一刹那,由高兴“降”为感动,由原本的看热闹,也开始理解到了林日朗作为一个父亲的无奈。可除此之外,其他的“点”并没有那么直击人心,没有达到极致。就连全片的恶人萨丁(李治廷 饰)拿着“心脏”和“最好的医疗团队”来到病房想要救治小虫,也能让观众猜到,那个盒子里早就是空的。但我没有想到的是,急救室里,林日朗逼问达马医生“你只需要点头或是摇头”,是为了电影最后,林日朗拿假枪“逼迫”警方开枪,而用自己的心脏救儿子。

PART03.“萤火虫的光”“误杀”的核心是什么?是两部电影对真相的理解。第一部里,李维杰是羊,是无辜、弱小,而只能受到统治的羊;而《误杀2》里的林日朗,是狼。卡电梯、锁门、开“枪”、劫持医院,一气呵成,一场早有预谋的“截杀”, 一触即发。但两部电影最大的联系,是林日朗的那句:“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么”

看完整个故事,大概也能猜到,电影的正题:因“某些人”利用权力,抢走心脏,而“小人物”只能铤而走险,走向犯罪。全片从开头到尾都充斥着对于社会不公的声讨,自始至终都在用林日朗的宣泄和群众的反应试图揭露这个社会最大的不公。

抢走心脏的是高高在上的权贵们,市长秘书萨丁为了奉承市长,要求器官协会会长送来心脏,拯救市长的儿子。会长篡改名单,掩饰交易,让院长宋明和患者主治医生达马周旋。而院长为了奉承上面,只能让达马闭嘴。达马是个好医生,但在权位面前,还是动摇。可镜头下的每一个权贵,每一个普通人都太像教科书下的人物。

就像院长对医生达马说的:你别忘了,这个主任是谁给你弄上去的。就像警察局长反抗时,萨丁说的那句:你别忘了你这个局长是怎么当上去的。电影最后,林日朗找到了正在被救治的市长的儿子,但他也知道,小虫的心脏早已抢不回来。系统化的不公,是许多普通人无力挣扎的根源,就好比这场犯罪结束时,老人的那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电影有一个问题,直到结尾才给出答案:萤火虫为什么在灯下面就不亮了呢?“因为萤火虫的光太微弱了,只有在黑暗中才能被看到。”达官权贵们高高在上,“萤火虫”只能被迫走向黑暗的途径,才能被所有人看到,以这种途径(犯罪)求救。

PART04.写在最后整体来说,电影是好看的。第一部的父亲为了女儿,误杀想要对女儿图谋不轨的督察长的儿子,是出于保护;第二部的父亲为了救儿子,“误杀”劫持急救室,是赌上人性的思考。有人说,这部电影不应该叫《误杀》,但我想说的是,正是两部“误杀”的不同,才让我们看到“萤火虫”的微光,在强灯下有多无奈和弱小。

而实际上,面对能吞噬一切的黑暗,即便萤火虫拼尽全力发光,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但它的光芒不是无用的。它带给了有同样处境的人一丝反抗的勇气,那这些许的鼓励,总有一天会像积沙成塔,为世界带来真正的光明。

0 阅读:14
笑侃娱乐趣闻

笑侃娱乐趣闻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