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伍迪·艾伦先生。”
纽约曼哈顿电影中心,伍迪·艾伦的剪辑机房,许知远略带紧张地等待着。伍迪·艾伦的住处离这里只有十几分钟的步行距离,他每天都会走来这里剪辑电影。“公园满是火红或者黄色的秋叶,凋零但热闹地离开”,他在自传中这么形容纽约。90岁的伍迪·艾伦创作了五十余部电影,每一部都被趣味与轻松包裹:和爱人散步的清晨,和陌生人相遇的节日,和朋友讨论笑话或艺术的午后。但当黄昏把灯光调暗,虚无和荒诞占据了主色,城市的轮廓不再分明,时代中激昂的冲动和幻想也随哈德逊河安静地离开。“我喜欢今天的天气,但纽约的天气并不好,不过我一辈子中纽约都这样。”两人坐下,缓缓道来。
伍迪·艾伦,是谁?伍迪·艾伦被誉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他的电影和人生哲学都充满了独特的智慧和幽默。伍迪·艾伦的职业生涯非常丰富,他创作了多部经典作品,如《安妮·霍尔》、《曼哈顿》、《午夜巴黎》等,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等重要奖项。他的电影风格多变,既有严肃剧情片,也有歌舞片和喜剧片,每部作品都充满了对社会、政治、人性等深刻主题的探讨。在个人生活方面,伍迪·艾伦的经历也非常丰富。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早年从事脱口秀和喜剧创作,后来成为好莱坞的传奇人物。他的两段婚姻也颇具传奇色彩,第一段婚姻因公开嘲笑前妻而结束,第二段婚姻则与喜剧演员路易丝·雷瑟维持了四年。伍迪·艾伦的人生哲学是“生命可以被当成悲剧或喜剧,但我认为它毫无意义”。这种哲学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通过电影和自传《毫无意义》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的自传《毫无意义》被认为是一场纸上脱口秀,以机智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他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初看预告感觉伍迪·艾伦老爷子真是妥妥的一个i人,从业这么多年,竟然从不与其他导演做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更喜欢和自己待在一起,当一个‘局外人’。9.4分的《十三邀》,备受争议的许知远。《十三邀》自2016年开播以来,已经完成了100期对话,播出数据极好。《十三邀》第八季的播出数据显示,该季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为9.4分,八季平均分为8.8分。此外,第八季节目在腾讯平台的播放量也表现出色,平均每期播放量达到3434万次,远高于第二季的2107万次。《十三邀》是一个好节目,让我们认识到许倬云,李安这样的大家,从项飙这样的人类学家身上感受到人类学的魅力,引发兴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许知远对张楚为代表的一批嘉宾的势利,感到许知远高高在上的虚伪和凝视,以及作为一个活在主流当中的文化人,对于“不成功”的文化人的漠然。许知远不讨观众喜欢,原因有两个:一是提问方式:许知远的提问常常显得抽象、空洞、缺乏眼色。例如,他问林志玲如何看待整个东亚地区美的单调性,问俞飞鸿为什么演这么没水平的电视剧,这些问题让嘉宾和观众都感到困惑。二是节目内容与许知远的写作风格不同:许知远将写作视为主要工作,而《十三邀》只是他的休闲活动。他在节目中自以为用日常的思考方式进行访谈,却引发了大众的质疑和群嘲。然而如果不看许知远,我们看谁?我们的文化来源也太少了,时间太少了,没有什么耐心给更认真更艰难的阅读,注意力只能给一个几十分钟的访谈,然后就会洋洋自得的认为自己又获得了新知,进入了新的知识领域。这个困境就是,我们贬低许知远,只知道许知远,但是我们不如许知远。《十三邀》许知远对话伍迪·艾伦,有哪些看点:一、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的探讨:在访谈中,许知远和伍迪·艾伦深入探讨了他们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伍迪·艾伦分享了从早期喜剧作品到后来更加沉重题材转变的原因,并讨论了如何在保持个人特色的同时不断创新突破自我局限的问题。二、东西方文化交流:作为东西方两位极具影响力的智者,许知远和伍迪·艾伦的对话不仅涉及电影、文学,还涵盖了生活哲学等广泛话题。他们的交流展示了东西方思想交汇的火花,会为你提供独特的视角和理解。三、个人成长经历和人生观:访谈中,两人还分享了他们的个人成长经历和人生观。伍迪·艾伦谈到了他对未来世界的看法,展现了他一贯的悲观主义倾向,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许知远则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关于如何平衡商业与艺术之间关系的见解。四、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伍迪·艾伦在访谈中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并表示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与中国艺术家合作拍摄一部作品。五、对当前社会现象的看法:两人还就当前社会现象进行了讨论,展示了他们对人性本质和社会矛盾的深刻理解。许知远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当下社会问题,而伍迪·艾伦则善于运用讽刺手法揭示这些矛盾。《十三邀》第八季第12期“许知远对话伍迪·艾伦”将于2024年12月25日(今晚)腾讯视频上播出。你会锁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