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12月20日报道,印度政府发布了一份数据显示,印度从中国进口的成品钢数量创历史新高,在今年4月到11月这8个月时间里,印度从中国进口了196万吨钢材,这其中包括不锈钢、钢管、电工钢板等,稳坐印度钢铁供应国的“头把交椅”,紧随中国之后的是日本和韩国,一起占了印度成品钢进口量的近八成。
从数据来看,印度除了加大从中国进口钢材,在此期间对来自日本的成品钢,进口数量也明显有所增加,说明印度对进口钢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让身为全球第二大粗钢生产国的印度,摇身一变成为成品钢的净进口国。印度在钢铁产品上依赖进口,中国又是钢材出口大国,按理说应该可以优势互补,各取所需。
印度“盯上”中国钢铁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去年印度就“盯上”了中国钢铁,原因正是看到了中国钢铁成果喜人,仅去年4月就向印度出口了50万吨成品钢,创下5年以来最高水平,这让印度一些钢铁企业开始有意见了,宣称从中国进口的钢材产品有补贴,对比印度同类产品价格上更有优势,以至于大量涌入印度市场之后,印度企业制造的本土钢材卖不动了。
对此,印度不仅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效仿美国拿关税做文章,试图限制中国钢铁的进口。印度财政部9月10日下令,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钢铁产品加征关税,说是为了保护当地产业,但背后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路透社在报道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自从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就加大了对中国企业的审查力度,使得中国企业在印投资计划被打乱。
尽管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口口声声表示,他们并没有拒绝来自中国的商业活动,但中印边境摩擦影响到两国贸易,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双边关系一直这么紧张,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就免不了设有限制,但因为在印度的经济发展中,又离不开和中国的贸易往来。所以,在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后,印度方面立马开始有所表示。
中印两国代表北京会晤,对外传递的信号不一般
12月18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3次会晤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作为中方代表,和印度代表多瓦尔就边境问题进行了“实质性”讨论,双方就解决边境问题达成了6点共识,包括维护好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继续加强跨境交流合作等。对于这次会晤,王毅特别强调“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同时传递出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印双方有心解决边境问题,推动双边关系往好的方向发展。边境问题一直横在中印关系之间的肉中刺,之前印度几次三番拿这问题做文章,就是想趁机实现其野心,奈何美国只是一个画饼高手,实际印度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反倒让中印关系越来越僵。
如今印度幡然悔悟,想和中方重修旧好,而中方一直秉承着和谈对话化解分歧的态度,既然印度愿意谈,中方自然也将积极回应。这次特代会王毅以新身份参加,高规格接待了印度代表,表明中方愿意与邻友好,重视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希望双边关系可以重回正轨,为中印关系迎来“解冻”。
中印关系回暖
随着中印就边境问题达成解决方案,双边关系开始逐渐回暖,其他领域也将有所改善。这时候印度方面突然有所表示,称从中国进口的成品钢材数量创历史新高,或许不失为一个新的机会,让印度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中国企业的态度。这时候采取一些小的行动,就能促进经贸关系向前迈进一大步。
就进口中国钢铁来说,印度并非第一次“盯上”它,早在2017年的时候,印度就曾对中国热轧和热轧不锈钢板征收反补贴税,结果疫情后印度就顶不住了,为了降低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又放松了对中国钢铁的限制,开始大量进口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事实证明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何况印度总理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计划,想要将印度打造成制造业大国后,印度对钢铁的需求快速增长,增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但印度自己又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钢铁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更多的钢铁来填补空白。中国钢铁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自然成为了印度的不二之选,所以中印关系前脚开始改善,后脚印度方面就迫不及待宣布,对华进口钢材创历史水平,明显是想借此拉近经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