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年代:安徽皖北乡间田野的劳作

手机用户小楼 2024-08-05 10:36:48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年的宣传宗旨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如今的人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而言,乡间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刚出校门的年轻人,甚至对麦苗与菲菜都难以区分,突然间被安排落实到一望无边的乡间田野,对所有的知青们而言,确属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而农村每到午季是最繁忙的季节。此时地里的麦子已成熟要及时进行收割、晾晒、入库,秋季作物要播种,俗称为“双抢”。

七十年代的乡村,机械化作业严重匮乏,“双抢”季节农田里的活全靠人力去完成。那时每天天尚未亮起时,就开始要出工去收割麦子,然后尽快挑运到打谷场上晾晒。接着将腾空的田地深耕犁粑,播种秋季作物。

在那个年代,没有机械化的状况下,老牛成了农耕农种的主力军。当年生产队里牛的待遇甚至超越了人的待遇。老牛不用说常年累月有专人伺候管理,为避免老牛过度疲劳,生产队里非常理性地调配老牛的作息,有时宁愿让老牛歇着,也不能让其过于劳累。

那时可以说老牛是生产队的重要财富、命根子。当田间劳作遇到繁重的体力活时,生产队里宁愿让人工替代老牛。

在安徽省的皖北地区,播种时节常使用一种农具叫“浆子”,用于春种、秋种。“浆子”上半部分是木制的,最上端有个“斗子”,用于放种子,下半部分钢管制作成斜面的爪子,可插到泥土中。“浆子”后面有老把式把着,撑握着平衡,握持着方向,前面则有牛或人拉拽着往前走,这样可将种子均匀整齐的插种入土。

安徽的皖北地区属于平原地带,一块地较长的有100多米,短的也有40至50多米。拉“浆子”在乡村属重体力力气活,当年知青作为全劳力,全工分主力军,极其繁重的“浆”地活,大部分由知青完成。

在刚刚深耕犁耙的田里拉一趟“浆子”下来,双腿都会发抖、发软,一天活干下来,晚上收工累的吃不下饭,上不了床,腰酸背痛,第二天早上如果没有毅力都起不了床。

而现如今的机械化作业,在乡村早已普及到千家万户,结束了传统的人拉、手割、耕种,乡村的农民们完全从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如今忆起几十年前在皖北乡村知青的乡间劳作,辛酸苦辣度日如年的日子,留给曾经的知青们,今天的老人们一段过往的回忆吧。

作者: 楼 楼

附:感谢曾经下放皖北的知青所提供的素材。

0 阅读:18

手机用户小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