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在馒头庵的死亡幽会

娱记扒姨太呀 2023-03-11 15:07:04

话说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在馒头庵里,缠绵得“百般不忍分离,背地里多少幽期密约”,这等冲破封建礼教的“尼俗之恋”,有人或为之诧异动容,有人或为之浮想联翩。

怎知一千多年前,有人就曾经作过提醒,这样的“幽期密约”原本是一场死亡幽会。

这一情节发生在《红楼梦》第十五回,当把秦可卿的灵柩送到铁槛寺后,王熙凤因感觉那里多有不便,就带上宝玉和秦钟来到不远处的馒头庵里住宿,于是就发生了秦钟和小尼姑的“幽期密约”。

本回的回目是“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其“铁槛寺”与“馒头庵”形成的对应,并非偶然,而是由来已久。

隋唐时期的僧人王梵志,曾写过这样两首褝诗:

其一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其二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红楼梦》里,邢岫烟向宝玉介绍,妙玉最喜欢南宋范成大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看来就象是从王梵志的两首禅诗演化而来。意为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然必然结局,无论生前身份多么高贵,死后也还是落下一个土馒头样的坟丘。

而第十五回的回目是“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谁能否认与王梵志的禅诗、范成大的诗句没有承上启下的关系呢?或者说,谁有理由能证明《红楼梦》里出现的“铁槛寺”“馒头庵”已经改变了王梵志、范成大的诗意内涵?

《红楼梦》里写道:“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这话应该是一语双关:第一是假语村言层面上对“馒头庵”的本意进行模糊化和掩饰;第二则令人细思极恐,所谓“做的馒头好”乃是暗喻水月庵最擅于给人挖坟掘墓。

关于第二点,书中给出了最有力的证明:馒头庵主持静虚老尼受长府府太爷李家所托,贿赂王熙凤,害死了张金哥和守备公子这对恋人;而秦钟与智能儿在馒头庵数次幽期密约后回到家中,又因智能儿前去寻找秦钟,其父秦业将秦钟痛打一顿后一命呜呼,秦钟也随之命丧黄泉。

可以说,馒头庵就是给张金哥、守备公子、秦业、秦钟挖坟掘基的真正凶手。

但是,《红楼梦》开卷即已声明“故将真事隐去”,那么我们阅读到的这些故事还能当作是真事来对待吗?开卷又说是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这不是表明了我们在书中看到的表面故事,显然皆属于假语村言,从人名到故事完全都是表象或意象吗?

既然如此,在解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如果是诚心诚意地想探究出被隐藏的真事,怎么能够只停留在表象或意象之上,把那些表面文字上的人名和故事当作是真的一样,也不管也不顾其中有没有什么含义或寓意,就象曹学专家一样进行所谓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荒唐的假设中,能够求证出了什么呢?

就秦钟与智能儿在馒头庵偷情幽会而言,曹学专家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求证出来的结果,竟然是对秦钟与智能儿爱情的各种褒贬,在“真爱”或“错爱”之间展开了专家们想象的翅膀之后,就是对他们认为的包衣寅孙作者“曹雪芹”进行一番赞颂与膜拜,夸赞其文笔精妙绝伦,思想深刻伟大。却不知自己在“假语村言”上作足文章的同时,早把“真事隐去”完完全全地丢到爪哇国去了?

秦钟与小尼姑的幽期密约及馒头庵所发生的一切,既然只是假语村言层面的表象或意象,那么在其背后隐寓隐藏的“真事”会是什么呢?

在#头条问答#《红楼梦里秦钟生命短暂,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的回答中,曾提出过这样的理解:

秦钟的姐姐秦可卿这个名字,来自于“秦有客卿之官”,因被分派夜间护送秦钟回家,而醉骂的焦大,其得姓始祖茅焦即为“秦国客卿”。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把秦可卿许配给贾宝玉亦为一种意象,是以“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来喑隐另一位“秦国客卿”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雕刻制作传国玉玺的历史。传国玉玺成为了自秦以后的历代王朝正统合法的象征,而“秦”在《红楼梦》中亦被赋予了象征传承的正统合法性。

秦可卿的判词前“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所隐寓的是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朱由检在紫禁城的煤山自缢殉国,大明朝灭亡。而“秦钟”即“秦终”,也就是正统合法的大明王朝灭亡之意。

(崇祯帝自缢处)

在把秦可卿灵柩送往铁槛寺的途中,有段关于秦钟和宝玉在一个小村子里遇到纺车和二丫头的情节,这与巧姐判词前的那幅图形成了照应:“一座荒村野店,有一个美人在那里纺绩”,这里的美人“纺绩”当然不是指巧姐嫁给板儿,成了一位操持家务的农妇。

南梁江淹的《杂体诗.效陶潜》云: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宋朝梅尧臣的《和孙端叟具纺车》云:蚕月必纺绩,丝车方挑掷。

(纺车与二丫头的出现,如同纺绩一样,暗隐着三月这个时间。)

蚕月即农历三月,可见无论是巧姐纺绩,或是“二丫头和纺车”,都在暗隐着三月十九日明朝灭亡,当然也是“秦终”之期,同时还是“馒头庵”里的故事意义之所在。

明朝最直接的掘墓者,当属农民起义军,于是,就有了馒头庵住持静虚老尼向王熙凤行贿的情节:

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人俺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財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太爷的小鼻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信,也不管青红皂白,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结果是,王熙凤插手后,张金哥悬梁自尽,守备公子投河而死。

一直以来,红学专家们对这段故事作解读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故事如何曲折凄惨,凤姐如何贪婪弄权,静虚如何龌龊无耻之上。却忽视故事为什么是发生在长安?三个主角为什么张金哥、李衙内有姓氏,守备公子却没有姓氏呢?

这是因为,长安在陕西,明朝末年在陕西北部爆发了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特别是一个姓张的,和一个姓李的最终造成了明朝的灭亡。

但是,张、李并没有坐成天下,反而让满清窃取大明江山,于是,就有了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在馒头庵的幽期密约。

秦钟名钟字鲸卿,来自于古代一个神话传说:

海边有兽名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蒲牢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鯨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鯨鱼状,以其撞钟,但求钟声大而亮。

可见,“秦钟字鲸卿”暗隐着似龙非龙的怪兽“蒲牢”,《红楼梦》里给“蒲”字赋予了特殊的含义,用“蒲芦”“葫芦”谐音“胡虏“来喑隐满清。所以“秦钟字鲸卿”意为“朱明实亡于满清”。同时,智能儿又称馒头庵为“牢坑”,与“蒲牢”形成了关联。

“馒头庵”既代表着清廷,也是明朝的坟墓。

既然说,秦钟和小尼姑在馒头庵的幽期密约,原本是场死亡幽会,那么,秦钟暗隐明亡,智能儿可有什么映射吗?

1643年,皇太极暴亡,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年号为“顺治”,明朝灭亡的崇祯十七年,也是顺治元年。“智能儿”之“智”来自于顺治之“治”是在情理之中的。秦钟与智能儿的死亡幽会,也算是崇祯十七年,与顺治元年的“幽期密约”吧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