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边界感,靠自己树立起来

张横聊情感 2024-07-04 18:37:11

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频率不同、磁场不合。

磁场不合的人,彼此靠近就是一种消耗,

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龙不与蛇同居,狼不与狗同食。”志向不同的人很难走到一起。

所以,当一个人树立起鲜明的边界感,也就为自己贴上了“与众不同”的标签,哪怕没有明说,但有着同样气质、气场、气度的人,才会被吸引过来,也才会懂得他们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

01

敬畏自己的信仰,至死不变的人,总能赢得“身前身后名”。

《古文观止》中收录了一篇《曾子易箦》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是一个视守礼法甚于生命的人。他没有做过大夫,无意中用了大夫专用的席子。彼时,他已经病重,卧床不起了,陪护他的童子提醒他:“这样华美的席子,是大夫专用的。”

听到这个提醒后,哪怕处在弥留之际,曾子也立即命令儿子给他更换席子。刚换完,他就去世了。

对于曾子而言,假如他死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那就是“非礼”了,在临死之前,换下了本不该他使用的席子,他就无憾而终了。

这件事,放在当下来看,未免有些“小题大做”,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仍让人不得不承认和佩服,曾子以身护礼,言行一致,展现出的就是他那个时代,他所坚守的文人的风度。

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个性鲜明”的人,不管人前人后,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从来不会因为外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言行作为。

只是,偶尔,他们也会灵活处理一下。

大伯是远近闻名的名师,村子里不少人父子、母女都是他的学生,很是受人尊重,加上他写得一手好字,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的对联,大家几乎都找他写,还会忍不住送上红包,或礼品。

对此,大伯总是婉言拒绝。而对于那些“很强硬”的人,他也只是笑着收下,尔后,要么在随礼的时候多随一点钱,或者买回礼物,送给那家的小孩或老人。

转眼,大伯已经八十多岁了,握笔的手已经颤颤巍巍了,不能再帮村民们写对联了。但不少人还是喜欢在写对联之前上他家坐坐,请他指点一下,要写哪样的“对子”更好。

像大伯这样的平凡人,还有很多,他们或许就是我们日常接触的保洁员、快递小哥、餐厅服务员,但总有人会让人记忆犹新,那是因为他们都把这一份工作,当成神明一样对待,从来不会有丝毫马虎和大意,从而令人肃然起敬。

02

一心“向上向善”,懂得以身作则,从而让人折服。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人际交往中,你想要他人按照自己的理想来跟自己交往,首先是要自己成为“理想中”的那个人。否则,就会出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怪像。

如同《韩非子》中记录的这样一个故事: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全国臣民都跟着穿紫色衣服,结果导致紫色衣服价格飞涨,五匹白色布都换不到一匹紫色布。齐桓公对此忧心忡忡,向大臣管仲求教解决办法。

管仲给出的建议是,让齐桓公告诉接近他身边每一个人“我非常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你还是离我远一点吧。”

齐桓公照着做了。当天,宫中的郎中就没有谁再去穿紫色的衣服了;到了第二天,都城终究没有人再去穿紫色衣服了;到了第三天,齐国整个国境都没有人再去穿紫色衣服了。

这就不难看出,很多坏风气、坏习惯的养成,多半是“上行下效”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很难融入一个集体,或者说总被有意无意地排挤时,就要清楚的问问自己,所言所行是否符合“向上向善”的道义与法律要求,是否存在“侥幸”和“得过且过”的心理。

一旦要求他人的事情,自己都无法做到,那么,就从改变自己做起吧。一个人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了,自然就与他人产生了清晰的边界感,想要“造次”,也觉得很是不妥了。

03

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能真正“自由”。

作家刘震云说过:“人生最大的保险,不是人寿,也不是平安,而是与时俱进的认知。所谓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的确,如果我们想要和身边那些暮气沉沉、死气沉沉的人拉开差距,努力挣脱那种被鸡毛蒜皮裹挟的生活,就不妨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明晰一点:“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庄子》中记录了一个“奇人”:大司马家有一位锻造衣带钩的老人,已经八十岁了,但他锻造的衣带钩没有丝毫误差。大司马问他:“您是有什么技巧呢?还是有什么道术呢?”老人回答说:“我一直坚持专心造钩,我从二十岁时就喜欢锻造衣带钩,对其他的事情连看也不看,除了衣带钩我什么都不关心。”

这位老人之所以能够具有如此精湛的锻造衣带钩的技艺,凭借的就是他不把精力运用到别的事情上。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当一个人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时,就不会再被身边的烂人烂事所打扰;也能凭借专业水平的提升,而逐渐进入一个“专业”的圈子,繁杂的生活,渐渐变得“单纯”起来。

凭借“专业”走红,并由此过上更好的生活,自然,也就树立了自己与他人的边界,被认可、被尊重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

04

结束语:

每个人的一生,无不可渴望成功。

具象一点:便是衣食无忧,受人尊重,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实现的路径,就是敢于给自己划清与他人的边界感,无须用言语表明立场,而只需用行动表达。

经历过世事沧桑的中年人,更是能从一个个细微的动作或表情中,就能秒懂,他人的边界感在哪里,当然,也会不由自主地展现自己的边界,一旦越界,意味着一段关系的降级或者结束。

因为,这份边界感,是“明哲保身”之道,也是“安身立命”之本。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0 阅读:38

张横聊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