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0%;以2022年人民币兑换美元平均汇率计算,折合美元约为17.99万亿元,以中国现有人口14亿计算,人均GDP为12852美元,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持续巩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擘画发展新蓝图的起始之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系列积极因素正在加快积累。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复苏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产业升级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
中国大企业需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谋划自身发展,全力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与挑战,积极投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3中国企业500强的基本特征
1.规模特征
2023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8.36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加了5.74%,增速回落到中低速区间,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与GDP相对比稳中微降。
入围门槛连续21年提高,2023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已经提升至469.98亿元。500强企业的资产总额为399.77万亿元,保持中速增长,净资产与归属母公司净资产增速均慢于总资产增速。
千亿俱乐部持续扩容,成员已经增至254家,万亿级企业增至16家;千亿级企业占全部500强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平均营业收入稳定增长。2023中国企业500强员工数量有所增加,对社会就业的贡献度反弹提升。
2.效益特征
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总额55856.64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下文简称净利润)42938.90亿元,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比上年500强减少了7.28%、3.80%。中国企业500强利润与净利润回落,净利润增速由正转负。
2023中国企业500强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均下降,盈利能力降至新低。43家企业发生亏损,亏损面扩大,但亏损额有所下降,航空运输业亏损严重。企业利润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利润下滑企业大幅增至258家。其他行业整体盈利改善,制造业、服务业收入利润率与净资产利润率均下降,非银企业收入利润率显著低于商业银行。
3.所有制特征
2023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数量小幅增加2家,总体上看所有制结构基本上较为稳定。在主要指标的占比上,依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在各主要指标上的占比都超过了其数量上的占比,见图1。
受宏观经营环境影响,国有企业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均下滑,但人均营业收入与人均净利润均有所提升。
4.行业特征
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涉及73个行业。其中制造业企业264家,服务业企业164家,其他行业企业72家;制造业企业增加了8家,服务业企业减少了7家,其他行业企业减少了1家,见图2。
在主要指标占比上,服务业、制造业各有高低。
商业银行收入利润率领先,铁路运输业在人均营业收入与人均净利润上位居首位。金融业在二级细分行业中占据突出地位,在5个主要指标中排名位居二级行业之首,在净利润中的占比反弹上升。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研发费用投入总额、有效专利总量、有效发明专利上领先。
多个行业企业入围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不同行业之间在收入增速、利润增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金融企业盈利水平明显高于非金融企业,二者之间盈利水平差距有所扩大。汽车行业入围企业数量增加,但对营业收入的贡献有所下降,盈利指标全面提升,净利润贡献增加。房地产业对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贡献、净利润贡献持续减少,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5.总部地区分布特征
2023中国企业500强中,西藏、海南仍旧没有企业入围,其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企业入围。
总体上看,各地区入围企业数量更趋分散化,头部区域与尾部区域之间差异有所缩小。
中部与西部地区入围企业持续增加,东部与东北地区入围企业持续减少。浙江省新增7家入围企业,北京减少8家,分别为新增与减少最多地区。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利润率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经营情况整体恶化。由于大量央企总部聚集北京,北京入围企业中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而东部沿海地区则以民营企业为主。
6.创新特征
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为15786.88亿元,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312.21亿元,增幅为9.07%,研发强度也相应创下1.85%的新高。研发投入强度在5%以上的企业数量增加3家,超过半数企业的研发强度同比提升。
制造业企业研发强度持续高于服务业,但平均研发强度有所下降。民营企业研发强度持续高于国有企业,二者差距有所扩大。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研发强度、人均研发费用的行业排名中,都高居首位。广东省企业在区域研发强度排名中位居榜首,明显领先其他地区。
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申报专利总数188.53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74.77万件,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39.43%,占比比上年500强下降0.91个百分点。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申报参与标准制定75110项,其中参与国际标准制定4992项。
7.国际化特征
2023中国企业500强跨国指数为11.68%,比上年500强提高了0.40个百分点。中国大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有待提升,国际化经营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均低于非国际化经营企业,人均净利润、企均净利润也低于非国际化经营企业。
从分类比较看,在国际化经营能力方面,不同所有制各有高低,国有企业中,非国际化企业盈利能力好于国际化企业,民营企业则相反;制造业、服务业则均是非国际化企业占优。
在地区层面,区域企业的国际化占比与经济发展水平并无必然联系,但总体上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国际化占比更高一些,中西部地区有不少区域企业对国际化经营仍缺乏积极性。
8.兼并重组活动
2023中国企业500强的并购重组活跃度下降,共有142家企业参与并购重组,比上年500强减少2家;共实施1017次并购重组,比上年500强减少443次。
国有企业是并购重组的关键力量,101家国有企业完成了851次并购重组;其他行业平均并购重组次数显著高于服务业和制造业,北京企业和广东企业并购重组较为活跃。参与并购的142家企业,收入利润率低于非并购企业,但净资产利润率高于非并购企业。
9.其他相关分析
2023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负债率为82.51%,与上年500强相比,提高0.4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84.50%,提高0.6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80.80%,提高1.87个百分点。资产周转率小幅下降至0.27次/年。
企业资本劳动比持续提高,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大企业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转变。
2023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30.22万元,比上年500强增加14.26万元;人均净利润为13.09万元,比上年500强下降0.67万元。2023中国企业500强有62家企业进出,换榜企业数比上年500强大幅增加了11家。
不同行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增减变化差异显著,2023中国企业500强行业收入、利润增长前十名详见表1。
新进企业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盈利水平与连续上榜企业基本相近;新进上榜企业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连续上榜企业的排名变化明显,部分企业的排名变动较大。
当前中国大企业复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经济持续复苏面临较大压力
企业发展实际表明,惠企政策的积极效应已经有所减弱。2022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动能不足,增速不如市场预期。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5%,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4.5%,二季度同比增长6.3%;但经济修复呈现前快后慢走势,二季度GDP季调后环比增速0.8%,显著低于一季度的2.2%。
从主要指标看,经济持续复苏的压力加大。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逐月下行至6月的3.8%,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走弱,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民间投资更是滑入连续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同比增长8.2%,显著低于疫情前。PPI指数6月加快下滑,制造业PMI指数持续在收缩区间运行,6月的非制造业PMI也较前期下降1.3个百分点。国际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复杂性对中国经济复苏构成严峻挑战。
2. 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建设推进局部受阻
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设进展并不顺利。规上工业企业数据显示,5月,不同规模企业中,大企业利润下降16.8%,中小企业利润下降8.1%。6月,大企业PMI指数为50.3%,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由收缩萎靡转变为景气扩张状态;中型企业、小型企业PMI指数分别为48.9%、46.4%,处于收缩区间。
不少调研报告指出,上半年大企业经营情况明显好转,但中小企业仍处于艰难复苏之中。这一非预期局面的出现,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受疫情冲击较大难以快速回复的原因,也有大企业在困局中复苏自顾不暇的原因。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的建设,当前面临着非同寻常的困难挑战。
3. 生产自循环的部分环节出现梗阻
去年以来,企业生产自循环的部分环节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梗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再生产的循环。
企业生产自循环的梗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收账款回收时间延长,二是存货增加且周转不畅。
2022年,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25.50,同比增加13.97 天;2023一季度,机械行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83.63天,同比继续增加23.31天。
规上工业企业方面,4月末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3.1天,同比增加6.4天。存货方面数据也不容乐观。2022年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210.52天,同比增加21.00天;2023年一季度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308.82天,同比增加30.21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方面,4月末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8天,同比增加1.3天。
4. 创新投入与盈利增长传导机制运行不畅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激励和自发驱动,中国企业的整体创新意识显著增强,也持续加大了创新投入。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费用从2012年的7842.2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两万多亿元,10年增长了近两倍,企业已经成为全国科技投入的关键主体。
从中国企业500强的情况看,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5115.8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5786.88亿元;研发强度从2012年的1.33%,提升到2023年的1.85%。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产出也实现快速增长,重大创新成果时有报道,企业专利拥有量大幅增加,专利质量有所改善。
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研发投入增长,还是专利产出增长,都没能有效转化成企业盈利增长的直接驱动力。这有可能是由于我国企业整体处于集中大规模研发投入的早期阶段,但更有可能是“研发投入—创新产出—产品化—价值实现”传导机制的中间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创新投入的盈利增长效果明显低于预期。
5. 对外竞争优势仍存但隐忧难掩
对外贸易既有总量隐忧,也有结构隐忧。2023年上半年,全国货物进出口20.1万亿元,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2023年上半年货物出口增速仅好于突然受疫情冲击的2020年上半年和2014—2016年这三年的上半年。
从变化趋势看,当前出口贸易存在滑入出口增长疲软困局的风险。从出口贸易的市场结构看,我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好于对欧美的贸易。
从分月数据看,5月与6月,出口同比增速均为负值,下半年出口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从所有制结构看,民营企业上半年货物出口同比增长10.5%,明显好于国有企业的4.8%。
与此同时,外资增量同比减少,外资存量恐有流失。2023年以来,尽管我国加大吸引外资工作力度,全力开展“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但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并不理想;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增长35.7%,但实际使用外资为7036.5亿元,下降2.7%。2023年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同比下滑,一定程度表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缩。
来源:企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