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家长在这件事上做错,孩子越教越糟糕,正确做法让人想不到

敖爸聊教育 2022-08-17 23:50:14

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快开学了的缘故,感觉家长们的脾气都不小啊。

这不,前有“清华爸爸辅导女儿写作业崩溃捶墙”,后有“宝妈辅导儿子写作业被气到子宫疼,还咬牙切齿问网友:住ICU贵不贵?”家长们都在抱怨自己孩子不是个读书的料。

看样子男孩女孩都不让家长们省心。孩子真的就像家长们所抱怨的那样糟糕吗?

实际上,当我在网上看到这些家长因为辅导孩子而崩溃的样子,忍不住摇头:这种情况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在我看来,这些家长完全是使错了力,在辅导孩子写作业上这件事上,错误地扮演了学校老师的角色。这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根源。

01 家长在辅导写作业这件事上本末倒置,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我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至少八成以上的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做错了,明显是本末倒置,譬如把关注点都放在了孩子某道题会不会做,却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去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力,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内驱力等等。

如果家长不跳出这种教育上的误区,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孩子陷入被动式学习的状态,无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畏惧学习。

第一,导致孩子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长期被家长过度辅导的孩子,容易对父母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学习上无法做到独立自主,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大家都知道,写作文是很多孩子的一个痛点,一个四年级孩子在很多时候就连四百字的作文也写不出来,在写作文上才思枯竭,毫无想象力。

是孩子们天生愚笨吗?并不是这样,他们曾经也经历过富有想象力的童年啊。

在我看来,主要责任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确切地说,是和家长过度的辅导有关。

我们回想一下,当孩子在人生中第一次带着好奇、喜悦的心情去写作文的时候,我们是真正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写作文;还是对孩子放心不下,总要逐字逐句地教孩子写作?恐怕后者居多。

孩子第一次写作文慢一点很正常,写不好也很正常,但不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写不好作文,在老师那里拿不到高分,就摇身一变,变成了孩子头顶上的一架“直升机”,不断地在孩子头顶上“嗡嗡地”响着。

孩子一开始明明想安静地构思写作思路,可家长等不及了,非要告诉孩子这一句要这样写,那一句要那样写。等孩子动笔之后,家长不是纠结于细枝末节上,就是强调这、强调那的。在孩子整个写作过程中,孩子头顶上的“嗡嗡声”始终响个不停。

很显然,孩子的写作思路不断地被打断,这样怎能培养孩子的独立写作思维呢?最后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家长的想法,真正属于孩子的想法极少。导致孩子写出来的作文毫无童真童趣,成人化严重。更严重的是,长此以往,孩子就在写作上对家长产生了依赖,无法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更有甚者,家长为了孩子的作文在老师那里能得到优、在征文比赛中能获得名次,不惜越俎代庖。我曾经听到一位在征文中获奖的三年级孩子在抱怨说:我那篇作文除了作者名字是自己写的之外,其他内容和题目都被妈妈修改过了,把我写的内容全改没了。

妈妈这样做是真的对孩子好吗?在我看来,这位妈妈的目光太短视了,看似为孩子好,但除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之外,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毫无益处。

第二,导致孩子越来越没自信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日常状态是:家长吼一句,孩子勉强动一下笔,然后又停下来,等着家长下一句的吼叫才开始动。这完完全全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将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而强大的自信心往往决定了孩子学习能力的高低。

02 家长如何科学辅导孩子学习

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这是我们在辅导孩子学习之前需要弄明白的一个关键。

1.家长不从微观上对孩子管理,而是重在宏观管理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如果采取的是微观管理,即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事无巨细,从头管到脚,长期给孩子下达详尽的“指示”和“要求”,总是不肯放手的话,孩子势必失去学习思维的独立性,更逞论自主学习力的形成。

正确做法是,家长要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重在宏观管理。以前面提到的辅导孩子“写作文”为例,家长可以这样做:

家长从孩子第一次写作文开始,就一定要有培养孩子独立写作能力的强烈意识,没有这种意识,就很难经受起其他家长短视行为的冲击和诱惑:看着别人家孩子在妈妈“连教带改”写出来的所谓“优秀”作文,自己会不会眼馋,也想这样做?

在孩子正式动笔之前,家长可以先和孩子聊一聊和作文主题有关的东西,目的是为了进行思维碰撞,激活和打开孩子的写作思维。家长在聊的过程中可对孩子进行一些启发,提出好的建议等等,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孩子的奇思妙想一定要点个赞,双方所讨论的内容其实已经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聊完之后,家长就可以完全退居一旁,让孩子独立写作,可以用电子闹钟设定一个时间,比如40分钟。不放心的家长,还可以拿着一本书坐在孩子附近阅读,或是拿出工作电脑做做自己的事情,总之给孩子一个无干扰的写作环境,又给孩子带来好的示范。

等到孩子写完之后,就可以让孩子读一读,孩子在读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感受自己写作的内容。家长听完之后,及时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启发孩子思考如何修改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做题同样如此。家长要以启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欲望为主,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孩子的学习能动性,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实现学习效果,而不是家长一头扎进了“题海”中。

家长在孩子写作业之前,还可以运用“费曼学习法”,引导孩子把当天课上所学的知识讲给家长听,这本身就是在帮助孩子重温和消化当天的功课,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消除写作业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发现孩子讲得好的时候,家长要适时地给予鼓励。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发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是“守望者”,而不是具体去教孩子某道题要如何如何做,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参与者。

孩子也只有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他才会主动去关注要怎么做才能学得更好、要怎么做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好作业等问题,而不是把学习、把写作业都当成家长的事情(这是家长过度辅导之后孩子产生的错觉)

2.家长不要把家里变成学校的“第二课堂”

大部分家长并不是教育工作者,非要让家长像学校老师那样备课、给孩子讲题,把家里变成学校的“第二课堂”,这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即便是高学历家长也不见得会教孩子,就好比家长都懂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要真正教会孩子,帮孩子构建数学思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需要一套非常严谨的教学过程。家长错误的教学方法,很有可能会误导了孩子。

而且我们不能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大部分家长对小学课程尚能应对,但到了初中尤其是高中可能就力不从心了。

3.家长不能剥夺孩子自主学习过程的权利

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一个从不会到会、从无知到有知的完整的探索过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家长不能打着“辅导”孩子的旗号,实则是剥夺孩子自主学习的权利。

如果孩子确实对某道题不会做,这说明他在学习当中的某个环节发生了问题,比如没有认真听课、或是没有听懂等,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会反思的同时,可以让孩子把不懂的问题收集起来,第二天拿到班上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懂为止。

结语

我在多年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深深感到,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家长在教育方向上一定不能有大的偏差,否则,孩子个人的发展将被我们家长给耽误了。

在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情上,愿每个家长都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在教育孩子上更从容一些。

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0 阅读:35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