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重病”

IT老友记 2019-02-21 12:39:43

滴滴快不行了?

当滴滴“直面惨淡”发出年内裁员15%的信号时,圈里哗然。滴滴果真不行了?如顾准大师所言,逻辑只是工具,研究经济离不开历史。显然,很多人忽略了滴滴的过往。

日前,一份“偶然”流出来内部文件称,滴滴2018年亏损高达109亿,司机补贴113亿。有人因此算了笔账,滴滴日亏3000万,如此撑不过3年。然而,对于这份内部外流的文件,滴滴不予置评。似曾相识,去年9月,处于两起事故风波中的滴滴内部邮件显示,2018年滴滴上半年亏损40.4亿元。程维表示滴滴6年没有赚过一分钱。

滴滴不仅在亏损这件事情上表现坦然,面对裁员亦如此。

滴滴被曝亏损,时隔三日,CEO程维在内部月度会议上就宣布“过冬令”,他们将缩编求存,裁员2000人,all in 安全与合规。政令出走,昨日(19)滴滴外卖顺势被曝面临裁员、关停。

一系列事实说明,滴滴正立在悬崖的边上。

然而,一系列事实中也有这么些细节被掩盖。比如,在裁员潮里说裁员,没错,滴滴裁员2000人的消息被放大了,但其将增招2500人,年底滴滴员工将与当前规模持平的事实却被淹没了;比如,在“亏损门”里叹亏损,可是,福利端的司机对于滴滴的补贴认可有嘉吗?据笔者所了解,事实并不尽意。

显然,滴滴更像在“卖惨”,那么它在暗示什么?

自从滴滴空姐事件,乐清惨案风波之后,滴滴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危机到来,在战略、管理、产品等各个维度的短板暴露,然而,砸向滴滴的另一只靴子已落地。

继2016年网约车新政之后,尤其是滴滴两起事故的风波到来,去年7月份,网约车再次迎来史上最严监管。拿北京来说,彼时,北京成立400人专项组,每天查车近2000辆,时间持续半年。长此以往,车荒重现。

据中国信通院政经所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网约车细则文件国覆盖率为62.1%。网约车司机人数超3120万,是出租车司机人数的10倍以上,资质符合各地出台的新规的总共有34万,比例为1.1%,简言之,超过99%的司机不合规。

作为“一家独大”的滴滴必然面临重创。与其说,安全是滴滴的致命性打击,不如说是合规问题。

“现在公司所有人都在做两件事,安全和合规。”一位滴滴员工坦言,但两件事都有很大的困惑,“安全的困惑是,不知道标准。合规的困惑是知道标准,但这么做下去,整个行业就可能不存在了。”

此前,对于深夜停服一周,打车难问题重现之时,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中提出质疑,这是不是滴滴有意或者无意在形成一种舆论逼宫?这是不是很聪明的一种公关行为?让大家呼吁你赶紧重新回到生活当中来。

白岩松之问中滴滴骨子里满是“凌厉”,然而,今天取而代之的是“听话”。在滴滴释放出来的信号里,该整改的整改,该停服的停服,该瘦身的瘦身,即使在大面积亏损的阴影下,依然坚持走补贴路线。不难看出,这是一种“皮革马利翁式”的救赎。

你期望什么,就得到什么?

皮革马利翁是著名的雕塑家,却被自己的一幅美人雕像深深迷住了,他给她穿上长袍,并拥抱她,亲吻她,期望能够和她终老一生,在祈祷和念力中,皮革马利翁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随着亏损、裁员、关停并转舆论来袭,滴滴意欲何为?其实,滴滴在示弱,滴滴在去垄断者形象,滴滴在渡劫。然而,“卖惨”来缓解司机端等外部的压力,滴滴能否如愿“抱得美人归”?

在“合规”这一紧箍咒下,某种程度上,以滴滴为首的共享经济之梦已碎。另外,来自“有车”一端的车企对滴滴合围之势似乎已形成。

诸如首期约车、神州租车等这些老牌的B2C平台,传统汽车厂商也跃跃欲试。去年年底上汽集团推出“享道出行”,如今似乎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在上汽之前,宝马、东风、吉利、江淮、长城、通用等国内外传统车企也纷纷把目光投向网约车,希冀通过网约车这一新鲜血液脱离“苦海”。

不难预见,随着车企们的加入,网约车赛道只怕是多出很多“出租车公司”而已。由此可见,网约车这一块长板业务,不足以支撑滴滴的抗风险能力,也不足以让滴滴变伟大。6年来,滴滴烧钱、厮杀打下的江山和头戴的桂将付之东流。

如今,走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滴滴不行了吗?

严格来讲,滴滴的亏损更像是战略性亏损。根据官宣,滴滴一年亏损109亿,且不论钱去哪儿了。日前,把自己定位为交通运输和物流的全平台的Uber在2018年也面临超百亿的亏损。与之相比,随着每日90万单的顺风车业务无限期下线,滴滴的亏损其实在意料之中。

滴滴的钱去哪儿了?

司机补贴是一方面,另外,滴滴在投资布局上的动作不少。ofo、青桔单车、小桔车服、滴滴外卖、海外战略的推进等都是滴滴战略级的花钱项目。

滴滴的真正创伤不是钱去哪儿了,而是势头消失了。

互联网企业以规模经济取胜,烧钱抢跑就是期待规模效应的到来,对于亿级的平台而言,或许盈亏只是一两个点的问题。然而,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告别了野蛮的烧钱时代,互联网企业的比拼更体现在同边网络效应。因为,竞争已经从点对点的对抗,升级为链条对链条,生态对生态的竞争。

然而,在这一点上,滴滴却病了,而且病不在腠理,已深入肌肤,因为滴滴正在犯战略性的错误。

滴滴生态建构的核心原点应该在“车”上,滴滴涉足汽车产业链,加大新能源车的资产投入,通过“车”去连接B端的司机和C端的用户,占领场景,从而打通金融服务以形成车生态。在这样一个生态里,网约车业务是一个长板,以车为核心的后市场服务是一大长板,金融也是一个大长板,每一个板块在规模效应牵引力下,板块见的协同效应才能出现,然后,再各自打出一个面来,“新”滴滴自我保驾护航的势能才能形成。

然而,滴滴却不务正业。

从美滴之争开始,滴滴布局外卖、布局酒店甚至到年底加大布局金融跑步进入相互保险的行列。如今,外卖业务已经宣告失败,酒店的布局也烟消云散,现今,滴滴正在发力的滴滴相互保又如何呢?

目前滴滴出行尚未公布2018年官方数据,不过据2017年数据显示,滴滴平台已覆盖400多个城市,有4.5亿用户,共提供服务次数高达74.3亿次,全国平均每人使用滴滴打车近5次。

如此计算,滴滴有流量、有场景,金融维度自然能够施展拳脚。然而,论流量,在合规的监管下,这方面的流量不出意外是一个大幅度下滑的状态,再加上网约车用户是工具型用户,用完即走,很难形成关系和粘性;论场景,在车生态没有建立之前,滴滴金融是不容易撬动的;论数据风控能力,滴滴似乎也只是一个试水、跟跑的状态。

回过头来看,滴滴面对内外部的压力,依然“讳疾忌医”。

滴滴,不治将恐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