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要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倡导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社会模式。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学说”、“顺势思维”与“治未病”等核心理念,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具有高度契合性,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对于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天人合一”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将人体生命健康与生态平衡联系起来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中医药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于自然界得以生存,自然界运动变化作用于人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医药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形塑中国人宇宙观的生存理念和秩序追求,成为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底蕴;以道法自然、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原则要义和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思维方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智慧密钥;以揭示天地规律同人类社会之根本奥妙的“中和位育”,述说中国式现代化面对差异和矛盾所持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旨要;以“兼爱节用”的文化思考和实践理性,引导人类在万物一体的理念基础上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拓展和深度关联。“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诠释,映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厚文化内蕴和历史根基,闪耀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智慧结晶。道家的“天人一体”和儒家的“天人合一”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家有“万物‘齐生死,等贵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思想。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说“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等,都充分显示了清晰的生态价值取向。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生命共同体,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因此,人需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样人与自然才能保持和谐状态,相互适应,相互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天人合一”。中医“天人合一”观和整体观体现的认识方式是不分主客的;中医“天人合一”观最高境界的价值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价值观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相一致。
中医顺势思维与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相一致。中医学属于自然医学的范畴,它推崇自然力,提倡因时制宜。于是便形成了顺应人体自然之势及其自然规律来治疗疾病的顺势思维。顺势思维是指对客观现象以及规律的尊重、顺应和运用,是在中医药学中广泛使用的思维模式。顺势思维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中“顺应自然”的思想是相互呼应、相互印证的。二者均高度重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顺势治疗强调治疗疾病要顺应病势及阴阳消长、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与生态文明中“顺应自然”的理念,即人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大自然一旦遭到破坏,人类的安全利益也会受到威胁相一致。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弘扬这种理念,敬畏、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为自然守住安全的边界和底线,将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可承受限度内,既是在保护自然,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通过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等方式发展经济,却忽视了对自然的破坏,造成空气和水源污染、土地沙化、气候变化,进而造成环境恶化,出现极端天气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大自然用独有的方式给人类来了一次深刻教训。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河流水质持续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众多绿水青山正在转变为金山银山。事实证明,坚持顺势思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有效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建设更加美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阴阳平衡是万物之本,更是生态健康之本。人们只有遵守阴阳平衡的准则,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对于人体自身而言,才能阴平阳秘,达到真正健康的状态。中医阴阳理论认为阴阳是对立统一的,生克转化,相生相克。它贯穿于自然界,贯穿于人体各方面,是人类生命活动、病理变化的根本原则。阴阳理论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二气相生,达到阴平阳秘的境界,而疾病的产生是阴阳偏盛、偏衰、互损等协调平衡被破坏的结果。因此,阴阳理论以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等来描述疾病的变化。人类主体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动态平衡的,一旦平衡被打破,人体会生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也会遭到破坏。同时,人需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自然界本身就是在动态变化的状态下达到的一种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生存,并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人类对大自然阴阳平衡的破坏最终也会危及人类自身。阴阳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阴阳失衡引起的,因此,通过调节阴阳、匡扶正气使阴阳达到平衡,才是治疗疾病的根本准则。
中医主张的“治未病”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也是共通的。生态文明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人要尊重自然。生态文明理念中的尊重自然,是指在当前的生态环境没有遭到破坏时尊重自然环境,让其随着自然界的规律自然而然的变化,冬去春来,自然交替。尊重自然并非对大自然顶礼膜拜或将其作为人类奴役或征服的目标,而是将其看作是平等的合作者。“尊重自然”的思想,不再只是重视人与自然对立、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观点,而是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来看待,认可自然的主体地位,认识到自然界万事万物内在的价值与意义。“治未病”强调人们四季的起卧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只有四时合序,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身体正气充足,才能更好的防治疾病的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医学模式已从传统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演进为更加全面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在心理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人们对疾病的认知逐渐深入,不再只是关注治疗疾病,而是更加关注预防疾病。随着预防医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广泛关注并重视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样强调的是预防和前瞻性管理。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时,保护自然的目的不仅仅是防止进一步恶化,而且要采取措施修复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使其逐步恢复健康。当自然环境没有遭到破坏时,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一体推进,从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要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既可以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也可以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休养生息,从而更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需要,我们要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建设更加美丽、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作者:谭备战,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凡,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23郑州市协同创新专项《沿黄生态走廊视域下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2023XTCX056);河南科技智库中医药强省战略研究基地专项课题一般项目“河南中医药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24-ZYYQS-1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