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群岛:被菲律宾侵占的中华故土,日本美国专家都认为属于中国

周永皓说 2024-11-23 17:39:50

引言

近来,随着对黄岩岛领海基线的确认,我国狠狠回击了菲律宾的侵占行为。这不单展示了我国在主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更提醒世人,黄岩岛无可争议地属于中国。但黄岩岛并非中菲之间唯一的争端,还有一个少为人知的地方——巴丹群岛,一个距离台湾省仅142公里、历史上与中国渊源深厚的群岛,如今仍长期被菲律宾控制。这片中华故土被占的历史如何?巴丹群岛的文化和归属权有何依据?我们一起来揭开来龙去脉。

中华历史的印记

巴丹群岛地处巴士海峡中部,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实际上,早在明朝,巴丹群岛便在中国的版图上初露身影,当时被称为“三岛”或“三屿国”。作为台湾高山族分支达悟族的居住地,巴丹群岛的居民与台湾岛上的兰屿岛达悟族共享相似的语言与习俗,如“瓮棺葬”这种独特的丧葬方式。文化的同源性表明两地居民在根源上同属华夏子孙。

日本学者移川子之藏以及美国人类学家Dezso Benedek也曾指出,巴丹群岛的文化、习俗与台湾东部一脉相承,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更为关键的是,清朝统一台湾后,对巴丹群岛施行了宽松管理,已实际将其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这一历史脉络不容置疑。

巴丹群岛的易主之殇

回望巴丹群岛的主权历史,可谓命途多舛。清末的《马关条约》,将巴丹群岛随着台湾割给了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理说巴丹群岛本应还给中国,但蒋介石政府在忙着内战,放弃驻军,错失了主权收复的机会。1945年后,蒋介石不光放弃了巴丹群岛,甚至琉球群岛也拱手相让,给了菲律宾趁虚而入的机会。

如此错失之下,巴丹群岛至今被菲律宾管辖,成为菲律宾最小、最贫穷的省份。巴丹群岛一度失去了自己原本的文化血脉,与中国大陆、台湾同根同源的传统也逐渐淡化。台湾学者董恩慈也无奈地指出,巴丹群岛的文化已被多重外来文化渗透,与华夏文明的联系越来越稀薄,不似兰屿岛文化保留得那么完整。这无疑是中华历史上的遗憾,更是近代外交历史中的一处伤疤。

菲律宾“贼喊捉贼”

阿基诺三世有一番话,等于承认中国人对巴丹群岛的最先发现权,但却矛盾地质疑是中国领土。事实上,中国对巴丹群岛的主权,是基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法律基础。这位菲律宾前总统的言论,无疑像是“贼喊捉贼”,把菲律宾置于了道义上的尴尬位置。

对于菲律宾来说,巴丹群岛的主权意义重大。一旦归属中国,那么中菲的领海划分将会发生巨大改变。这正是菲律宾固守巴丹群岛的原因。淡江大学教授陈鸿瑜曾指出,早在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西班牙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的界限中并未包含巴丹群岛,这无形中也为未来的主权争议埋下伏笔。

巴丹群岛能否回归?

如今,巴丹群岛的经济贫瘠,地位冷落,甚至成为菲律宾全国最穷的地区之一。尽管岛上有极少数人口,但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属性,使得巴丹群岛的归属问题仍未被忽视。而对中国而言,巴丹群岛不仅是地理版图的组成部分,更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延续和见证。

作为中华故土的巴丹群岛能否重回中国怀抱?这一问题关乎历史正义的延续,也关乎区域的和平稳定。中国历来在主权问题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定。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的国力愈发强大,巴丹群岛的归属问题或许值得重新审视。历史的遗憾不该成为现代的绊脚石,相反,它应推动我们为历史正义而努力,让巴丹群岛回归华夏大家庭成为可能。

结语

巴丹群岛自古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一片饱含中华文明血脉的土地,却因为历史的波折,被弃于故土之外。如今的巴丹群岛沦为菲律宾的“鸡肋”,经济上没有出路,文化上杂糅他国习俗。或许,在经济文化的双重困境中,巴丹群岛的未来能迎来新的曙光。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