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退休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单位里有人退休,办公室热热闹闹办欢送会,同事们凑钱买纪念品。
现在很多人办完退休手续,就像水蒸气似的“唰”地消失了。
电话不接、聚会不来、朋友圈清空,连过年都见不着人。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为什么现在退休的人都爱玩“消失”?


我们父母那辈人退休,是要在单位摆酒席的。
车间主任捧着搪瓷茶杯致辞,徒弟们排队敬酒,工会的大姐塞过来热水瓶和枕巾。
那时候的退休仪式上,老师傅说的最多的话是:“往后有事随时来找我!”
现在你去问问刚退休的人,十有八九会回答:“连退休证都是快递到家的。”

这种变化有三个扎心原因:
1. 退休的人太多:
以前几百人的厂子一年才退两三个,现在写字楼一年要退二十几个。
别说办仪式,有些人退了三个月,办公室新来的员工都不认识他。
2. 单位变成打卡机:
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不信“单位是我家”这套。
你在单位辛辛苦苦三十年,最后发现连办公桌上的绿萝都是自己买的。
月底辞职的人抱走盆栽时,连张便签纸都不会留下。
3. 不敢搞特殊待遇:
前年某单位给退休老会计办送别宴,结果被举报公款吃喝。
现在领导们宁可往退休金卡里多打两百块,也不敢组织十个人以上的聚餐。

过去退休讲究“叶落归根”,老张老王退休回村,那是要杀猪摆席的。
村里人跑前跑后帮忙修老屋,就指着见多识广的老同志带着大家搞副业。
现在?我老家隔壁李大伯的经历就是现成例子,去年他带着三十年工龄回村养老,结果闹出三件糟心事:
第一糟心:小时候光屁股玩的朋友开口就是:“大老板借我三万盖房呗?”
第二糟心:刚开荒种了块菜地,村委会就通知这块地要流转承包。
第三糟心:村里红白喜事喊他去记账,结果微信转账出了差错,被人指着鼻子骂“城里人就会坑老乡”。

现在60后退休人员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老家的户口早就迁没了。”
在城里住养老院怕费钱,回农村又跟不上节奏,最后只能和几个老同事租在郊区旧小区。

你们翻翻自己通讯录,有没有这样的退休同事:
- 逢年过节群发祝福,内容还是十年前的老段子
- 每天转发二十条养生文章,配文都是“太重要了!”
- 突然某天换了微信名,点进去发现朋友圈只剩一条横线

他们不是性格孤僻,而是看透了三件事:
1.人走茶凉是常态:
上班时你给新人做培训,退休后人家发请柬都跳开你。
去年李工结婚,特意给前领导发请帖,开口就是:
“主任当年教我做账,这次份子钱就当补交学费哈!”
2.装糊涂比瞎掺和强:
老刘在技术岗管了二十年,退休后原单位设备出问题喊他去帮忙。
结果新总监对着他改的方案嗤之以鼻:“这套过时了,现在都用AI智能调试了。”
3. 删好友是为自保:
之前财务科退休的孙姐说透了:
“留着前同事干什么呢?看你养老金比我高要眼红,知道我生病住院要来八卦,还不如趁早清净。”

观察下公园里遛弯的老人,你会发现最沉默的往往是刚退休那批人。
他们用三十年练就了三样本事:
1. 微信永远静音:
退了工作群才发现,以前每天几百条消息都是报表和“收到”
2. 装不认识老同事:
超市碰见前下属,一个猛子扎进特价菜堆里
3.把往事锁进铁盒:
搬家时翻出劳模奖状,顺手塞进废纸箱当垫底

说到底,这代退休人员活得比谁都清醒。
他们明白最好的告别就是没有告别,最体面的转身就该不扬起灰尘。
就像巷口修鞋的老周头说的:"半辈子听够了缝纫机声,现在就想听听风声。"
他们的沉默里,藏着对新时代的成全,也留着给自己的尊严。
快乐乘渔
告别垃圾游戏毁我青春环游记
用户14xxx85
屁话一通。
忧国忧民
退休了力求安静舒适,没人打搅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