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千米!中国火箭军太平洋上的震撼亮剑!

深度思维 2024-09-27 16:14:15

2024 年 9 月 25 日上午 8 点 44 分,这一时刻注定被铭记。中国火箭军从海南岛方向,朝太平洋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到12000千米。此事件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一行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科技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此次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无疑向世界宣告了自己在军事领域的实力和地位。

这意味,中国有实力对全球任何地区、任何城市有实力发射导弹并控制。

另一方面,这一事件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联想到前几日俄罗斯的萨尔马特的失败:俄罗斯军工的危机与挑战洲际导弹试射失败,去年10月底,当着来访韩国国防政策室长许泰根、美国国防部首席副助理部长维平·纳兰的面(如下图所示),“民兵-3”发射失利,中途自毁;

2024年2月,英国“前卫”号发射“三叉戟2D5”后,导弹出水点火失败,坠海险些砸到母艇。美国、俄罗斯、英国的战略导弹发射相继失败,而中国的这次发射成功显得格外显眼。

换句话说,即使对世界顶尖大国而言,洲际弹道导弹全程发射也是很有挑战的操作。联合国五常当中,已经有三个常任理事国都试射过战略核导弹了,分别是美国、英国和俄罗斯,但三者都失败了。

火箭军这几年饱受苛责,但这次能顶住压力,完成难度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任务,而且是在美俄英先后发射失败的背景下,对外足以震慑四方,对内也是士气大涨。

在国际舞台上,实力是话语权的重要基础。中国通过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向世界表明了自己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决心和能力。

洲际弹道导弹的战略意义(一)全球战略威慑力

洲际弹道导弹以其超远射程、强大威力和卓越的突防能力,成为国家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在大国博弈和国际秩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超远射程意味着可以跨越洲际,对地球上的任何目标实施打击。例如,我国的东风 - 41 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可达 15000 公里,地球直径也才 12756 公里,这使得我国具备了全球打击能力,能对潜在敌人形成强大的威慑。

强大的威力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洲际弹道导弹通常携带大量的核弹头或者常规弹头,一旦命中目标,可以瞬间摧毁大片区域,让对方遭受重创。

据资料显示,只需要 5 枚东风 - 41 的弹头,就可以将整个日本夷为平地,8 枚弹头就能彻底改变日本岛的地貌,引发火山喷发和海啸等情况。

突防能力强更是让敌人难以拦截。现代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了各种先进的突防技术,如变轨、隐身等,让敌人难以预测其飞行轨迹和打击目标。

钱学森弹道的应用,使得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不断调整速度和飞行姿态,难以被雷达监测和拦截系统打击,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洲际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

这种强大的战略威慑力,使得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在国际上拥有了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敌人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因为知道一旦开战,无论多远都能被命中。

当年,沙特在面对伊拉克的入侵威胁的时候,就拿出了从中国购买的“镇国神器”东风2战略导弹进行阅兵仪式,萨达姆在得知沙特阿拉伯拥有了“东风”导弹后,也不禁感到胆战心惊,放弃了对沙特阿拉伯的进一步军事冒险。

(二)技术突破与优势

洲际弹道导弹在推进技术、材料要求、导航制导系统、研发成本等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也正是其技术突破与优势的体现。

在推进技术方面,洲际弹道导弹需要先进的推进技术,对发动机的要求非常高。

要达到洲际导弹的入门级射程 5500 到 8000 公里,单级火箭不能满足需求,必须采用多级串联方式。

同时,考虑到机动发射和发射容器的普适性,不能采用外挂助推器,这对发动机推力和燃料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材料要求极为苛刻。导弹要承受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材料必须超级坚固。从导弹的外壳到内部的关键部件,都需要顶尖的材料。

例如,东风 - 41 导弹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先进材料,以支持发动机等各部件的工艺完成。

导航制导系统复杂程度高。要在万里之外准确地找到目标,精度需高到几米范围内,这需要先进的卫星导航、惯性制导等多种技术的完美结合。

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为导弹的发射提供了精准的导航,确保导弹能够准确地飞向目标。

研发成本高昂。从技术研发到材料采购,再到反复试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据推测,东风 - 41 的研发成本在 100 至 150 亿美元之间,而且如果生产量未超过 100 枚,每枚导弹的研发成本可能接近 1 亿美元。此外,导弹车及其维护等一系列附加成本也很高,东风 - 41 配备的导弹车成本亦高达千万美元级别。

钱学森弹道的应用,赋予了导弹更高的打击精度和突防能力。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可以调整飞行轨迹和速度,以及飞行姿态,能够及时应对目标的移动或变化,让敌人拦又拦不住,躲又躲不开。

在当前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美国及其盟友频频在东亚、台海和南海问题上制造紧张局势。中国此次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向外界明确表明了自己有能力打击威胁中国安全的任何目标。

这对美国及其盟友无疑是一次有力的警钟。首先,它提醒美国在对华政策上需要谨慎行事,避免误判形势。

美国长期以来依赖军事手段遏制中国,但中国此次导弹试射显示出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决心,让美国认识到军事对抗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次,这也为避免两国走向更深对抗提供了对话与合作的方向。中美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双方需要冷静下来,以对话和合作的方式处理问题。

中国的导弹试射并非针对任何特定国家,而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如果美国能够正确理解中国的意图,双方可以通过对话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

总之,中国此次导弹试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既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又为避免冲突提供了契机。

中国火箭军的荣耀与挑战

中国火箭军自诞生以来,就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从第二炮兵部队成立于 1966 年 7 月 1 日,由毛泽东主席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到如今成为一支拥有强大实力的现代化军种,火箭军走过了一条光辉的历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火箭军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从 1964 年中国成功进行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到 1966 年成功进行第一次氢弹试验,再到 1969 年成功进行第一次洲际弹道导弹试射,火箭军的前身第二炮兵部队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成就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和平时期,火箭军始终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威胁。他们以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作风,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如军事演习、导弹发射等,展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威慑力。同时,火箭军还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和人道主义救援,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0 阅读:44

深度思维

简介:对国际局势、军事热点、畅销书、视频和网络热点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