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后,3岁唱戏,6岁登台,38岁获得梅花奖,一生挚爱是秦腔

杨艳荣说 2024-06-14 14:53:21
杨升娟自小就展现出了对秦腔的天赋和热爱,3岁那年,她就能够熟练地表演秦腔小品。

6岁那年,她首次踏上了舞台,尽管当时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演奏,但杨升娟丝毫不怯场,站上舞台就能自信地开唱,而且唱得有板有眼,让在场的观众们都对这个小女孩赞不绝口。

尽管家境贫寒,杨升娟对于秦腔的执着追求从未动摇,她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一家三个孩子,杨升娟是最小的那个。家里只能靠种植几亩薄田勉强度日,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即便如此,父母还是把家中所有好吃的都留给了杨升娟,无论是一个鸡蛋还是一份没放辣椒的莲花白。

10岁那年,杨升娟满怀对戏曲艺术的向往,正式步入戏校,开启了学习的道路。在戏校的日子并不轻松,每天清晨6点,她就要开始踢腿、下腰、压腿等基础功夫的训练。

由于运动量过大,鞋子十分容易磨破,但杨升娟不舍得扔掉,而是拿到路边让人缝缝补补后继续穿,直到实在破得不能再穿了才换一双新的。

戏校的生活非常严格和单调,除了循环播放的曲目和练功服,杨升娟再没有其他的东西。但是,只要一想到对秦腔艺术的向往,她就充满了前进的动力,再苦再累也全然不放在心上。

虽然错过了童年,但杨升娟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好好唱戏!

杨升娟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中有三个孩子,她是最小的一个。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一家人只能靠种植几亩薄田勉强度日。

然而,尽管如此,她的父母还是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她,无论是一个鸡蛋还是一份没有放辣椒的莲花白。

正是在贫困的环境中,杨升娟对秦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她们家乡这个偏僻农村,秦腔无疑是最受欢迎和普及的戏曲形式。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高唱秦腔”可见其在当地的流行程度。

杨升娟的一家人,包括她的爸爸、妈妈、哥哥和姐姐,总是在空闲时间聚集在一起,一起高唱秦腔曲目,分享彼此的喜悦。在这样浓厚的家庭氛围中,杨升娟从小就对秦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总是喜欢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尽管她唱的可能仅仅是几句简单的台词,但这已经展示出了她的天赋。

得知女儿对艺术有天分,爸爸妈妈全力支持和重视,在杨升娟6岁那年,就让她首次登台表演。尽管当时未经准备,临时上阵,但杨升娟毫无畏惧,一登上舞台便自信地演唱起来,有模有样,令台下观众惊讶不已。

自那以后,杨升娟参与了一档电视台的戏曲选拔比赛。这次比赛让她有机会结识了许多戏曲界的资深前辈,同时也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梦想之路。

有一位评委老师在比赛中发现了她的潜质,于是主动向她推荐去五一剧团学习秦腔艺术。

杨升娟在汲取家人、师长的支持与肯定的力量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她默默下定决心,不管未来路上遇到何种困顿与挫折,都将坚定不移地追求秦腔这个梦想。

在老师的推荐下,杨升娟加入了五一剧团正式学习秦腔艺术。在那里,她遇到了自己的恩师,是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今年,这位恩师还取得了终身成就奖,这充分证明了她在秦腔艺术领域的深厚造诣。

杨升娟在恩师门下拜师学习传统艺术已有多个年头,对恩师的艺术态度和风格独有体会:艺术精神无处不在,美术、舞蹈、雕塑,甚至日常行为中都流淌着艺术的魅力。

杨升娟记忆犹新,初次与恩师见面时,便被老人家独特的艺术色彩所吸引,折服于恩师的风采2011年,杨升娟有幸成为恩师的徒弟,正式开始了她的艺术之旅。

作为徒弟,杨升娟在恩师那里得到了很多教诲。在生活中,恩师对待她就如同家人一般亲切温暖。然而,只要一谈起戏曲艺术,恩师便会变得严格无情,对每个细节都要求达到完美,毫不手软。

她始终坚持“严师出高徒”的理念,无情的斥责常常让杨升娟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反省。

有一次,恩师对杨升娟说:“唱戏很苦。”杨升娟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怕吃苦。”恩师又问她:“要交学费,万一家里供不上你怎么办?”杨升娟义无反顾地说:“那我就睡炕上不起来了,我不吃不喝,哪怕家里的房子不盖了,我也要学戏。

”听到这番话,在场的老师们被这个小姑娘的决心和勇气所折服,忍不住笑了起来。

正是恩师的言传身教,使得杨升娟在艺术追求上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她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在团里出演了多部经典剧目,如《折子戏》、《哭墓》等,并在西安市人民剧院的舞台上演出。

她一出场,观众朋友们的掌声就热烈不绝,对她的表演赞不绝口在一次次的鼓励声中,杨升娟逐渐变得愈发自信,不再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而是逐渐成长为团里的台柱子。

对演员而言,荣获梅花奖无疑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和肯定。然而,要拿到这个小巧的奖杯却并非易事。对于杨升娟来说,这是一个看似遥远的梦想,她为之付出了长达十年的努力和汗水,三番五次地申报、准备,每一次都需要刻苦努力、磨砺演技。

当最后一次机会来临时,杨升娟全力以赴,决定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为了这个比赛,她甚至在生完二胎不到百天,就投入到了艰苦的练习中。

家中的重担全部压在爱人身上,自己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之上,再也无暇顾及其他。

在比赛当天,化妆间内异常肃静。没有了平日里的嬉闹欢笑,换来的是一张张紧张严肃的面孔。大家都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错过了就无法挽回。

最终,经过全体成员的全力以赴,他们终于达成了梅花梦。在杨升娟等人的精彩表演结束后,观众席上掌声雷动,大家纷纷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喝彩。

剧组全体成员也都热泪盈眶,因为这座小小的奖杯凝聚了每一个人的心血,更是整个西北五省的骄傲。

捧着沉甸甸的奖杯,杨升娟激动万分,千言万语化为一句感谢。她要感谢家人、恩师以及单位的全力支持,也要感谢观众朋友们一路的喜爱与鼓舞。

38岁这年,她不仅获得了梅花奖这份最高荣誉,更被评为中国戏曲领军人物从业多年,她深知台上一分钟的光芒,离不开台下十年如一日的磨砺正是一点一滴的坚持与付出,才换来了今日的璀璨时刻。

女儿在后台看着母亲精彩的演出,热泪盈眶。她说道:“妈妈,您太辛苦了!”杨升娟笑着回答,是的,这次申报确实十分艰难,但女儿却亲眼见证了她是如何挺过来的。

因为她深深地知道,没有付出就无法收获,所以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秦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身为将其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杨升娟深感这是她的责任与义务。为此,她孜孜不倦地向年轻一代传播秦腔独特的艺术魅力,旨在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传承与发扬。

今年,杨升娟受到中国剧协的邀请,前往延安的一所乡村小学进行秦腔支教。在那里,她度过了十天时间,为孩子们传授了秦腔的精髓。

起初,她有些担心孩子们可能无法接受这种传统艺术然而,孩子们对秦腔独特风格的热情出乎她的意料。

每当杨升娟演唱完秦腔小品后,孩子们总是会兴奋地叫嚷着:“老师,没想到秦腔竟然这么好听!你能再唱两段,再教我们一些吗?”孩子们的反应热烈程度让杨升娟感到惊讶。

杨升娟深深地感到,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她明白,这些孩子"不爱"秦腔,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了解到秦腔的独特魅力。

如果让他们亲自去体验秦腔,定能深深被秦腔的艺术魅力所折服。

杨升娟正是看到孩子们对秦腔文化的热忱,这让她更加坚定地要大力发扬秦腔文化。她深信,要让传统文化得以世代相传,最重要的就在于从娃娃抓起。

身为演员,她有责任去培养观众,而观众同样也需要被培养和熏陶。

杨升娟深感,小时候自己之所以能对秦腔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她的父母和哥哥姐姐不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家务活中,总是哼唱着秦腔小曲。

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杨升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秦腔如今,她的家人也成为了秦腔的忠实"观众"。

正是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杨升娟在艺术道路上才能坚定前行。只要有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她就能更加从容和坚定地传承和发扬秦腔文化。

0 阅读:14

杨艳荣说

简介: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