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一个不能上“台面”的故事,撕开中国妇女时代的疮疤

凯跃影视 2022-09-20 14:06:31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爆发大规模的“下岗潮”。其中,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企业有3000多万人下岗。3000万人下岗,是个什么概念?一夜之间,数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写,丽娜和丈夫就是其中被改写命运的时代“弃儿”。

丽娜夫妻是电影《下海》中的两个下岗工人,为了生活,丽娜背井离乡前往巴黎,出国后才发现上了中介当。迫于生计,丽娜被迫成为站街女,通过出卖自己的色相换取金钱。《下海》是一部撕开时代疮疤的影片。该影片由王小帅监制,导演来自法国,奥利维耶·梅斯。该影片自17年釜山电影节展映后,再无声息。这部影片一直没有在国内上映。有人说是因为尺度,有人说是因为该片涉嫌污蔑中国国际形象。众说不一。总之,这是一个不能上“台面”的故事。

他们没有犯错,却要承担完全不能承受的改革代价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最惨的莫过于失去工作,最绝望的莫过于夫妻双双失去工作。东北下岗潮,丽娜一家的生活陷入绝境。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家三口却还蜗居在50平米的筒子楼里,心里很是着急。“下岗潮”,也掀起了“出国热”。偶然的一次机会,丽娜从中介那里听说,去法国当保姆很挣钱,月薪200欧元。丽娜不顾丈夫的反对,因为她不想一辈子穷下去。通过蛇头,丽娜借了高利贷,离开家来巴黎非法打工。到了巴黎才发现,2000欧不过是一场谎言下的美梦。做保姆,也就500欧,甚至更少。

她住在逼仄得只够转身的杂物间,累死累活的工作,却还要被雇主克扣工钱。丽娜气不过,找雇主理论却反遭羞辱。”法国最不缺的,就是像你这样的东北保姆。”"嫌少?那你站街去啊!"一气之下,丽娜离开了雇主家。

巴黎街头,丽娜举目无亲。语言不通,工作难找,身上积蓄也所剩不多。此时的她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回家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出国的钱都还是向高利贷借的。饭馆里,丽娜结识了东北老乡李玉梅,一个在巴黎站街的女人。李玉梅将丽娜带回了自己的出租屋。那里住着六七个中国女人,干着和李云梅一样的行当。

开始,丽娜看不起他们。妓女总是被人嫌弃的。可随着身上的积蓄越来越少,工作却迟迟没有着落。她开始犹豫,躺着就能来快钱,要不要做?挣扎过后,便没了犹豫。她目睹了那些站街女的工作套路,学着她们在街上搜寻潜在嫖客。没过多久,她就有了上门的生意。开房、交易、拿钱,一气呵成。

生活会按着你的头,让你抛下尊严从抗拒到麻木,丽娜成了自己最不屑的那种人。丽娜为什么要做站街女。用影片中一个老乡的话说,就是“被逼的。”是谁逼着她,抛下尊严?是生活。

哲学家桑塔耶纳有一句名言:"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成年人的尊严远没有你我想象的那么重要。

得知丽娜在东北挣到钱后,远方亲戚丹丹也来到巴黎。结果发现,丽娜的钱都是靠站街挣的。丹丹和最初的丽娜一样,厌恶又嫌弃。可考虑到家里高额的负债,她咬了咬牙,跟着一起“下海”。不过她没有丽娜坚韧,在做了几次后,她终于崩溃大哭,提前逃离了巴黎。

十三印象最深刻的是,这群女性在异国他乡大年夜,擀着面皮和着馅儿,露出久违的微笑。这一刻,她们是属于自己的。在巴黎的这一年,丽娜属于生活却不属于自己。为了生活,站街时,她放下头发,带着耳环,告诉别人,她叫Lily。唯有面对丈夫,与他视频时,她才擦掉口红,扎起头发,做回丽娜。

回家,是唯一支撑着丽娜的信念。可回到家后,她的信念终究因为她站街女身份的暴露而崩塌。丈夫得知家里所有的一切,房子、店铺都是靠妻子出卖身体换来的后,两人大吵一架,丈夫愤然离去。电影的结尾,丈夫在煮面,丽娜问他有蒜吗,丈夫扭头示意。这一刻,两人达成了和解。

这群巴黎站街的中国妇女,是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隐痛。她们不为自己,只为家人,用李玉梅的话说就是:“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也许有很多人会问,为什么非要出国,留在国内不好吗?可下岗潮带来的灾难远比你想象的严重。集体下岗,为就业人们打得头破血流,无论你想做什么,都有一批人在和你竞争。身为工人出身的这群人,她们没有什么手艺和学历。为了生活,只得冒险。余华说:“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如果不是迫于生活压力,谁又不想做些体面的工作呢?

0 阅读:62

凯跃影视

简介:每天更新经典影视,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视角!